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

(2020-04-05 05:43:20)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与刘伯温宋濂等人有关。

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的浙江省浦江县郑家埠,这里是郑氏家族的一座祠堂,规模很大,大门口的门楣上,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笔写的榜书(即大字),已有600多年历史了,现在还是原汁原味的。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榜书,在历代皇帝中赫赫有名。朱元璋为啥要在这里留下笔墨,它与刘伯温、宋濂等名臣还有什么关系。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公元 1368 年,朱元璋经过砥砺纷争,在文臣武将的鼎力协作下,力压群雄,当了明朝开国皇帝。但做了皇帝以后,他回想自己讨饭、当和尚的低微下贱历史,总有自卑思想,想到这些,他彻夜难眠。又不能公开对大家讲!

一天 ,他对几位近臣,暴露自已能如何世代统治天下,做到长治久安的想法时,几个核心统一了这个思想,不仅要打天下、还得治理好百姓。刘伯温与宋濂却意见一致,认为要礼义统治,用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

  朱元璋也是个聪明人,想到要树立一个标杆(今模范家庭),让全国家庭都向他们学习、看齐!这样江山才能够坐稳!

  近臣宋濂,对浙东一带家乡的民风民俗,了如指掌。他偷偷对刘伯温讲了,刘伯温十分赞同,两人达成共识。浦江郑家埠的郑氏家族,是模范对象,宋濂在这里当了近20年的私塾教师,他一口气向朱元璋禀报:这个郑氏宗祠家族十几代不分家,已有330年历史了。大家吃大锅饭,最多时有人口3000.......

 刘伯温宋濂等近臣认为,郑门家族,可树为榜样,作为模范家庭,向全园推广。

  朱元璋听了,正中下怀,如果全国的家庭都像他们,不就可以天下太平了吗。

 传说刘伯温是一位神人,更了解朱元璋的心理,平时,皇上喜爱舞文弄墨。他即建议,请皇上榜书,标榜这个郑氏族群,不就行了!

  于是,弄来最大宣纸,史官一边侍侯,请朱元璋题词,封敕于祠堂门楣。

  朱元璋思考了半天,用笔醮饱浓墨,一挥而就:书写“天下第一家”!在场文武官员,报以雷鸣般鼓掌。刘伯温却没有鼓掌,他在皇帝旁边,拉拉朱元璋衣角,朱元璋心里有一丝不快。但想起刘伯温往往在关键时刻,总会有好决策时,他冷静了.......

  这时,为了皇帝的尊严,刘伯温不出声。刘伯温想到,郑家如果是“天下第一家”,那你大明天子,朱姓家族,该是天下笫几家?

  见刘伯温有异义,朱元璋犹豫了,刘伯温又使出了决策。他用手指吮了口水,在桌面边上,写了“江南”两字。

朱元璋也很会接拎子,于是,他收起那张写好的墨宝,由总编篡方孝儒接过此份御书。转身再令史官,铺开宣纸,醮饱浓墨,大笔一挥,写就:“江南第一家”,就是我们当今看到的,郑家祠堂上的题写。

不仅祠堂门口有“江南笫一家”墨迹,里面一切设施仍为原汁原味。有人会问,这种封建朝代的东西,难道文革中没有被砸坏?我多次去考察访问,得知当年这里是国家粮食仓库,备战备荒为人民 嘛。谁人动!

祠堂内部,有一进大厅边的门厅两边上,还留有总编篡. 我的祖舅方孝儒题写的墨宝,他题写的楹联亦是宣传这个大家庭:“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 也还是对郑裔的表彰。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凯旋归
后一篇:一枝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