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末世天堂——阿里南线纪行(2)亚东及附近边境争议

(2012-08-21 19:11:15)
标签:

岗嘎本森

喜马拉雅山脉

不丹

库拉岗日

亚东沟

卓木拉日

分类: 旅行

喜马拉雅山脉,地球上最年轻、最雄伟的山脉,没有之一;西起巴基斯坦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林芝地区的南迦巴瓦峰,以南迦开始、又以南迦结尾,倒也十分对称,不过这两个南迦并不是同一种语言

南迦帕尔巴特的南迦,是乌尔都语及梵文中赤裸的意思,而南迦巴瓦是藏语,眼下被很时髦地翻译成刺破天空的长矛,以形容尖耸入云的南迦巴瓦主峰

在两个南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绵延2400多公里,与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系、横断山系一起形成一个极其巨大的包围圈,几乎把整个青藏高原围了个水泄不通,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都需要翻越5000米级的高山垭口

 

喜马拉雅在印度语中是雪域的意思,不过她并没有完全像她的名字那样冷傲无情,却也有网开一面的温情,亚东就是个典型、甚至可以说独一无二的例子

从地图上看,整个亚东沟就像一枚楔子从喜马拉雅山脉中向南突出,牢牢地钉在印度锡金邦与不丹国之间,最南端位于北纬27度附近,是目前中国实际控制区中,整个西藏自治区内最靠南的地方

每年夏季,印度洋季风会将孟加拉湾上空温暖的空气往北输送,这些暖湿气流大都会被喜马拉雅山脉的庞大身躯挡住,让南坡的尼泊尔、印度、不丹占去大半的便宜,但也有少部分会通过几个豁口进入西藏

 

这几个豁口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喜马拉雅五条沟——亚东沟、嘎玛沟、陈塘沟、樟木沟、吉隆沟;相比于其他四条沟,亚东沟是形态最为明显的一条,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里几乎断开,提供了一条天然的水汽通道

我们只要看一看亚东南北两端的分水岭高度,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说她独一无二;亚东南面的制高点,是海拔4545米的乃堆拉山口,北面则是4500米的唐拉山口,过了唐拉山口还是无遮无拦的帕里草原

因此,印度洋暖湿气流一个猛子,就扎到了江孜、白朗、日喀则一线的年楚河冲积平原,灌溉了此处的沃野千里,造就了著名的西藏粮仓

在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日喀则地区是整个西藏自治区中人口最多的地区,足见一斑,这份功劳有大半要记到亚东沟的头上

 

http://s3/middle/4e67d821gc7b33ef7efe2&690

进入亚东沟,会显得比较突兀,在翻过海拔4500米的唐拉山口后,公路会在短短二三十公里内陡然下降1500多米,直到县城下司马镇的2950米,从一树不生的高原走到雾气弥漫的原始森林,地貌切换之快令人咂舌

近年来的旅行经验显示,坐落在如此地形下的城镇,必然是一个山明水秀的惬意之地——背靠雪山、坐拥冰川融水的河流,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的丰沛降水使得植被呈垂直分布、物产多样且农牧皆宜,足有自给自足之力

卡瓦格博下的德钦、雀儿山下的德格、贡嘎山下的康定,都是此类城镇的典型例子,她们无一不是山谷中的狭长造型,夏季多雨、气候湿润、河流穿城而过,而且都少不了四川人开的饭馆和理发店

然而,如此浑然天成的世外桃源也有着其致命的弱点,那便是经不起折腾,512汶川大地震曾使山谷中的映秀镇遭遇灭顶之灾,而2011年9月18日锡金邦发生的6.8级地震,也让仅在震源40公里外的亚东受到重创

 

http://s16/middle/4e67d821gc7a00254eabf&690

S204进入亚东县后会有几个天然观景台,从此处可以俯瞰埋藏在郁郁葱葱之内的上亚东乡,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上亚东乡受灾极为严重,大多数石材搭建的房屋在地震中受损,不得不拆除重建

原本的居民只得暂时在简易房或者救灾帐篷中度日,从目前的重建进度来看,还停留在清理废墟的阶段,这些人们何时才能搬入新居,恐怕会成为一个遥遥无期的日子

相比之下,几公里外的下司马镇情况要好得多,那里的居民以汉人为多,建筑也以相对牢固的钢筋水泥现代化房屋比重较高,在地震中受到的损伤大多只需进行修补而无须拆除,目前,除了少数房屋仍在修缮之外基本已经恢复了生活秩序,城镇中道路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翻新

唯一的问题在于县城经此一役,游客接待能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几乎走遍了整个下司马镇才勉强找到了一个落脚点,不过在这样的城镇住宿有个好处,就是永远不必担心没有洗澡水

 

http://s8/middle/4e67d821gc7b33781ce47&690

不过话说回来,相比四川那些地方,亚东有一点是属于不幸中的万幸,这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得非常到位,在川西北随处可见的滥砍滥伐在这里并没有出现,山坡上的植被相对完整,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被重视的方面,一到关键时刻那就是救命的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画面右侧有一处严重的山体滑坡,不过并没有泥沙俱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画面中间的一座桥梁也没有遭到创伤,那是为什么呢?看桥梁的上方,因为树木一棵都没有被砍掉

2010年8月7日的泥石流灾害中,甘肃的舟曲县几乎被活埋,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附近山上的树木进行过度砍伐,以至于强降雨造成的泥石流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以排山倒海之势一路倾泻而下

而去年在川西北大小金川流域,我目睹了大片被砍伐殆尽的光秃秃的山坡,另一面则是疯狂在建的水电站,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无疑为今后潜在的天灾埋下了祸根


http://s13/middle/4e67d821gc7b33a5f1bfc&690

这是一幢受损的民居特写,房子的二楼基本已经面目全非,不过好在地基还算完好,房屋周围堆积着一些新的石材,估计是准备重新把二楼建起来,尽管这场地震已经过去10个月之久,但从这残垣断壁依然可以看出当时状况之惨烈

在与当地人交流中获知,亚东是个季节性很强的地方,雨季几乎天天下雨,往往就是一块云飘到某个山头上,像一盆水打翻了一样稀里哗啦猛下一通,如果正巧是公路上面那个山头,那就倒了霉了,因此在雨季泥石流断路是常有的事,据观察,S204沿途也真的有道班在随时进行养护作业

实际上我们刚住下就开始下大雨,老王甚至提出了担心泥石流阻断、准备连夜再走出去的设想,因为他曾经有过在类似情况下被困在樟木一个礼拜的经历,最后尽管由于太过折腾而没这么做,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亚东这么个地理环境特殊的地方,保护生态不仅是个良好的传统,更多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http://s4/middle/4e67d821gc7a0063d4493&690

如若没有天灾,那亚东倒真的是一个人间天堂般的所在,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中显示,亚东全县人口仅为1.2万人,平摊到每个乡镇的话,每个人口聚居地仅为上千,在这个国家,很多事都毁在人口蝗虫般的扎堆上,这个大家都懂的

此外之前也介绍了,整个亚东县地势呈北高南低的阶梯形,巨大的海拔落差使得生物呈垂直分布、且极具多样性,一些冷门的植物我是看不懂,但这野草莓大家都认识的,它们就在路边随处可见,也可以随意采摘食用,口味清冽甘甜,足见其生态状况之佳,有些当地人将之采摘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可以卖到10元一斤,可以作为水果食用,亦可入药

在人文环境方面,这里与之后走过的阿里诸多地方不同,并没有看到对旅游车实施抢逼围战术的要钱小孩,大人们接触得不多,但也基本保持着比较淡然的表情和态度,没有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倾注过多的关注


http://s2/middle/4e67d821gc7a007784501&690

http://s8/middle/4e67d821g7a5ccdae51b7&690

http://s16/middle/4e67d821g7a5ccde2f6ff&690

究其原因,我个人的分析有两个,其一,相比于阿里地区大片贫瘠的荒原,这里的物产极为丰富,加之人口稀少,与扎堆在大都市抢夺资源、重压之下普遍处于焦虑状态的现代城市人想比,没什么竞争压力,亚东人想必应该不会很贫穷,心态也会保持得较为平和

另一个原因就稍微宏观一点,亚东虽然地处西南边陲的大山深处,却并非一个冷僻之地、这里的人们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早在19世纪后半叶这里就被英国人强行辟为通商口岸,几乎沦为殖民地,素有小香港之称而盛极一时

而后因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亚东口岸曾关闭长达44年,直到最近的2006年才因两国关系的改善又重新开启,不过即便如此,这里的人们想必也对来来往往的外乡人见怪不怪了

 

http://s6/middle/4e67d821gc7c53ea4c645&690

亚东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近100多年的历史上可谓故事不断,而且,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发生下去

在2008年铁道部最新的全国铁路规划图上可以看到,日亚铁路(日喀则至亚东)和日聂铁路(日喀则至聂拉木)已经从研究阶段明确进入了规划阶段,最迟也会在2020年之前建成通车

如果加上拉林铁路(拉萨至林芝)和已经通车的青藏铁路的话,那么到这个网络建成后,将会形成一个以拉萨为中心、以那曲为物流后勤中心、日喀则和林芝为东西两大支点的T字形格局,而聂拉木和亚东,将是两个桥头堡

之所以如此布局,不仅是因为该地区存在不少边境领土的纷争,更是因为这些纷争的背后,都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印度的身影,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我就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下

 

http://s13/middle/4e67d821gc7c54a65650c&690

为了更好地说明情况,我特意从谷歌地球上截了张地图,再自己添加了一些地标,建议打开大图观看

我们可以看到西、中、东(左、中、右)有三个红线围起来的地方,左边那个最小的在亚东境内,中间那块较大的在山南地区洛扎县境内,这两块地方目前大部分实际控制在对面的不丹手里

而右边那一大片,就是臭名卓著的阿鲁纳恰尔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藏南地区,目前实际控制在印度手里,我国主张的国境线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而现在实际的控制线则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山脊上,大家可以看看,离咱们的林芝机场近到什么程度

 

藏南的事我们就不多说了,这里重点谈谈与不丹的边境争议;不丹这个国家,弹丸之地引不起人们关注,直到最近被评为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才渐渐为人们重视,因为这是第一个提出以追求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为立国之本的国家

至于边境争议的由来,首先,不丹一直是西藏地方的藩属国,全民也都信仰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并奉为国教,既然是藩属,那么对于边境也一直没有明确的划分,只不过延续着习惯和传统

在实际操作上,国境线不像看地图那么一目了然,很大程度上是难以划定的,一般来说总是以一些明显的地理标志来作为约定俗成的界限,比如山脉、河流、岛屿等等

所以,我国若要与不丹划定边界,那么以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这个天然的分界线来界定,那应该是最合理的;不丹在印度的唆使下,在我国解放初期边境管理空虚之际,侵占了这两个区域

 

这两块争议地区面积虽然不大,但意义却不一般,在亚东境内的296平方公里,直接影响到此地唯一的交通干线S204,继而威胁到我国西藏最重要的边境口岸的安全

而中部那600平方公里尽管战略价值不高,不过对我们驴子而言倒是言之有物,这里耸立着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几座赫赫有名的7000米级高峰,是一片冰川极为发达的地区,这依然得益于亚东沟这条水汽通道带来的丰沛水分

 

其中的同山加布峰(Tongshanjiabu,7207米,No.107,之后提到的著名山峰我都会给出英文名、海拔高度、世界独立山峰排名这三项数据),岗嘎本森峰(Gangkhar Puensun,7570米,No.40)目前均由不丹控制且作为神山予以封存禁止攀登,不知道对于她们而言是幸还是不幸

岗嘎本森峰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她不仅在海拔高度上力压贡嘎山(Minya Konka,7556米,No.41)高居世界第40位,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未被攀登过的处女峰,值得一提的是,她与同山加布峰都没有正式的中文官方译名,这两个名字是我直接音译过来的

 

而我国现在实际控制线只到达了岗嘎本森峰东北方的另一座神山库拉岗日(Kula Kangri,7538米,No.46),相比于另两位朋友的冰清玉洁,坐落在我国境内的她早在1986年就被登顶成功,未免讽刺

不过就算库拉岗日被染指得那么早,整个洛扎县区域在西藏旅游中仍算是个冷门中的冷门,目前公路已经修通,可以从浪卡子走岔路直接到达羊卓雍错的姐妹湖——普莫雍错,继续前进就可到达洛扎县城,不过以我的观察而言专程走这条线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扯远了,回头继续说边境的问题;如今国际上通用的原则,就是实际占领原则,无论什么地方只要你和平占领50年以上,就算是你家的地方了,这尽管是种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但到底对大家都是公平的

我国和不丹尽管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私交算是不错,毕竟它和藏族是血脉相连的,近来民间交往也开始频繁起来,国家地理杂志曾以专辑形式介绍这个国家,国内每年有数千人去不丹旅行,梁朝伟和刘嘉玲还在那里举行了婚礼,可谓是热闹非凡

归根结底,无论是中不存在边境争议、还是邦交无法正常化,都是因为背后的印度在从中作梗,因为这个地方的对于阿三来说,战略意义实在太过重要了

 

对于阿三来说,亚东沟不仅是一个向南突出的楔子,更是一把插入腹部的尖刀,我们只要去看看地图就知道,印度的国土存在一个致命的软肋,就是在锡金邦与孟加拉国之间,有一个不到30公里的狭窄区域,只要控制了那个区域,就可以将印度一刀两断

这个狭窄区域就是被印度人称为东西交通生命线的阿萨姆通道,如果藏南地区一旦兵戎相见,只要从亚东沟出击抄他的后路,切断了这个通道,就能使位于藏南南部的阿萨姆邦处于孤立无援的态势,再说了,旁边是什么国家?

——是孟加拉国和缅甸那,同学,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颤抖了吧阿三?当心咱联手把你给五马分尸了

 

正因为这些隐忧,印度不仅吞并了锡金,在靠近日喀则地区岗巴县的手指地带(地图上有标注)及阿萨姆走廊一线布下重兵(包括装备T-72改的装甲师和最精良的山地师),更要不遗余力地在本地区制造事端,百般阻挠我国与不丹之间的外交联系,就是一种以攻为守的战略思维

而我国在边境问题上至今与不丹已经进行了28轮谈判,大致思路是以洛扎县境内的土地换取亚东的土地,毕竟亚东那里是交通生命线,战略价值更大一些,丢掉几座雪山那是无所谓的事——以官方的立场这么想也无可厚非

 

不过不丹夹在两个核大国之间,作为一个风箱里的角色,人家也挺难办的,所以谈判至今也没个结果,估计这个事情最终的结局,就是送掉洛扎县的两座雪山,亚东的土地大家二一添作五,只要不丹不被印度吞并,那什么都好说,至少有个战略缓冲的余地

没有提到的,还有一片3300平凡公里的中不争议地区,称为墨拉萨丁,因为与藏南地区连在一起位于麦线以南,基本不存在拿回来的可能性,就不再专门讨论了


http://s11/middle/4e67d821gc7a00bed7eca&690  
http://s2/middle/4e67d821gc7b37a3d7f51&690

啰啰嗦嗦说了一些关于边境争议的问题,其实这一切,傲立在帕里草原中不边境的神山卓木拉日(Jomolhari,7315米,No.80)都看在眼里,我虽然见过不少雪山,但一直认为,卓木拉日虽非最雄伟,却是最隽秀的

她也是此行我们继宁金岗桑峰(Norin Kang,7206米,No.105)后路过的第二座7000米级的高峰,这个名字实际非常直白,藏语里卓木(Chomo或Jomo)就是女神,拉是神,日是山,卓木拉日就是女神山的意思

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中有数座姓卓木的,号称五位女神,最富盛名的当然是珠穆朗玛峰(Jomoglangma,8844,No.1),朗玛是第三的意思,珠穆朗玛就是女神第三,虽然海拔高,却得叫卓木拉日为大姐

 

除了这两位大姐头,女神家族有迹可查的还有中不边境争议地区的卓木拉日康峰(Chomolhari Kang,7034米),马卡鲁峰(Makalu,8485米,No.5)附近的卓木隆佐峰(Chomo Lonzo,7804米,No.24),还有一位姐姐我实在是找不到了,如果以后偶然发现,会再补充进来的

即便有那么多的神灵护佑,这片看似宁静的土地上依然涌动着暗流,若喜马拉雅诸神有灵的话,希望她们能庇佑这片祥和的土地能永戒兵戎吧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