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爱慎行之博客
博爱慎行之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788
  • 关注人气:36,9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两宋时期的中秋节日盛况

(2012-09-26 17:19:27)
标签:

两宋时期

黄金时期

中秋节日盛况

兔儿爷

中国传统文化

分类: 历史文化•知识百科

话说两宋时期中秋的节日盛况 

 文/乐奀

 

    中秋和春节、清明、端午并称为我国汉族四个重大节日。“过节”是宋朝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享乐型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个朝代的节日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皇帝大都“与民同乐”,过中秋节时同样不例外。值此中秋国庆节来临之际,乐祝博友们中秋国庆双节愉快,秋安如意的同时,还是看看宋朝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吧!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杜甫)。”而中秋节作为官方正式节日始于唐朝玄宗时期,但中秋节的官方盛行却始于宋朝。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每逢这一天,北宋都城开封的许多酒楼都出售新启封的好酒。水果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中少见。显贵和豪门,在自家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清雅,至晓不绝。普通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到了晚上,酒楼里丝竹箫管并作,人人争相登而赏月。水果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人马杂沓,其热闹程度一年中少见,即使是住在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馔,欢度中秋。富家人家要在自家结饰台榭,饮酒赏月;一般人户则到酒楼订饭,边吃边赏月,小孩子则连宵嬉戏,达旦不寐。

    宋朝人在赏月之时还融入了赏灯的风俗。但与元宵节不同,这些灯多放置于水面。各地街市的悬灯,也是为助月色而挂。

    到了南宋的中秋活动更为丰富:“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而且在中秋节期间还有两大官方与民间活动,一是科举乡试的放榜日期定在八月十五。别看只是举子们的事,也关乎好多人家的忧和喜;二是钱塘江潮大致出现在中秋节后几天,所以过完中秋,紧接着就是观潮,直至当月二十之后,才能安静下来。吴自牧《梦梁录·观潮》说:“都认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

    宋时,月饼已被正式列为节日食品,苏东坡(苏轼)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之句;而“月饼”一词,则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民间“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赏月、品月饼、吃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民间如此,皇家更是不得了,每年中秋,宋朝皇帝按例要进行盛大的赏月延桂排当,相当于如今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员一个也不能少,都得出席。君臣同乐,赏月赋诗,祭祀月亮神。
    宣和三年的中秋之夜,东京汴梁依旧是是彻夜狂欢。《梦梁录》中说:“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恣以竟夕之欢。”宋徽宗在晚宴间一边吃美食、看美女,一边瞧两眼月亮,好不惬意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宠幸奸臣全程陪同。

    绍兴二十一年中秋,张俊出钱在禁中大排筵宴,以讨好高宗皇帝,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菜肴丰盛之极。席间照例安排了不少杂耍节目,宋高宗亲自过问节目单。开场就是一钦天监官员举行仪式祭祀月亮神,然后按照天象,逐一与皇帝大臣对号入座。席后君臣一起赏月。

(以上内容由博爱慎行-乐奀收集整理)

祝博友们:中秋国庆节日快乐

 

更多两宋历史文化博文:

话说两宋时期诸多惊人历史巧合

赵匡胤手下为何多为贪财好色之徒?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暴亡之谜

风流皇帝宋徽宗和误国佞臣“北宋六贼”         话说宋徽宗女儿们的悲惨境遇 

话说宋高宗赵构的侥幸诞生史                   宋高宗赵构的选储绝招 

揭秘:岳飞后背刺字实非岳母所为                 揭秘:不可想象的岳飞之死真 

历史揭秘:因美女而憾失帝位的皇太子              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溯源 

“小姐”一词早在宋代即意指风尘女               旅客住店实名登记制度始于宋

历史上最早“雪中送炭”的人是谁?             中国古代名留青史的十大名妓

 

多传统习俗文化博文:

文化趣谈:颇具特色的老北京中秋习俗

中秋古诗佳句欣                        引经据典漫话月亮的美

也谈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习俗漫谈与诗词鉴赏

清明节: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七夕节: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情人节

春节习俗的历史溯源与文化考究           重阳节的由来、习俗与诗词欣赏

话说“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        我国民间的五大兆喜之物

话说“江西老表”称呼的由来溯源         文化趣谈:古人的姓氏与名字的由来

国庆节必去的北京十大旅游胜景(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