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毒胶囊事件的几点冷思考

(2012-04-21 11:50:08)
标签:

健康

毒胶囊

工业明胶

铬中毒

央视

赵普

药监局

哈药六厂

地沟油

休闲

杂谈

分类: 社会和谐•以人为本

关于毒胶囊事件的几点冷思考

文/乐奀

 

    4月15日央视曝光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并覆盖了国内诸多的药品生产企业,包括那个天天在电视机前跟我们忽悠“放心药”、“良心药”的哈药六厂,网友戏称专注皮鞋30年。废皮革制毒胶囊的雪球越滚越大,其事态发展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涉及企业及领域范围越来越多。实际上,在此之前网上也曾有一则关于工业明胶的传言,称果冻、酸奶等固体乳制品中添加了从旧皮鞋等废旧物中提取炼制的工业明胶,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因为在微博上发布该消息而在荧屏上消失10余天(疑似停职)。乐奀就度毒胶囊事件也谈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祸根:没有诚信,不讲道德的金钱社会

    说实话,俺们老百姓已经麻木了。毒胶囊事件和十几年来发生的众多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是一脉相承的,俺不奇怪,博友你觉得奇怪吗?在商品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很多人不讲诚信,不讲道德,不讲良心。所以,采取了种种非法手段来造假、制假,以次充好,赚黑心钱。

    非常遗憾的是,那些直接制造提供工业明胶的黑心原材料企业以及制造使用有毒胶囊的药品企业,没有那个主动站出来向公众道歉的,而是个个忙于销毁证据,应付公安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检查造假,忙于辩解自己是如何正统合法。更为痛心的是,他们还借助业内或社会上的一些技术专家、跳梁小丑帮助去掩饰他们的罪恶,大谈什么铬无毒无害论。至今没有一家业已披露出来的涉案药品企业,提出对问题产品进行主动召回。而疑似涉案的诸多发酵食品、化妆品企业如三元、大宝、东阿阿胶等,也是个个口口声声否认关联。

    记得在当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时,温总理曾语重深长地说道:“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但是,四年过去了,三聚氰胺奶粉并没有绝迹,而破鞋子胶囊又来了,不得不让我们对当今极端追求经济利益极大化的时代表示深深的怀疑与关切。

 

2、帮凶:不作为的监管部门

    前几年,三聚氰胺奶粉、红心鸭蛋、地沟油、有毒大米以及齐二药、欣弗、甲氨蝶呤等引人关注的食品、药品毒害事件相继爆发,旧的伤痛还没有抹去,又来了新的伤痛,就像是故意和老百姓过不去,要在你未愈的伤口上撒把盐。疼痛之余,俺突然想起来了用咱们纳税人血汗钱供养着的食品药品监管局,从国务院卫生部直属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各地市、县等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嘿!你们在干嘛呢?

    这次“毒胶囊”事件系媒体首先报道,和以前的诸多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一样。老百姓是事前一无所知,事后一片恐慌,而咱们供养着的这帮药监局公仆们则是稳坐泰山,事前竟然和俺们这帮无知良民一样一无所知,在媒体报道之初则是置若罔闻,在怨声载道、沸沸扬扬之际则是快速出手,不几日即取得打假扫毒的累累硕果,战绩辉煌之余不免洋洋得意而急于邀功请赏。

    国人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不是一天两天啦!敬爱的药监局公仆们,你们该醒醒啦,也该把你们的黑心弄点鸡血、猪血抹抹红了,没有鸡血、猪血弄点苏丹红伪装一下也行啊!!!那一家造假制毒企业不是在你们的眼皮底下为虎作伥的,不然的话哪有暴风雨必须来到的时候你们协助公安部门的“打击”是那么的准确,那么的迅猛?在上级日常安排检查的时候,是谁助纣为虐而第一时间给造假制毒企业去通风报信的?早年就被媒体曝光同样的工业明胶事件,8年后再次被曝光,是谁的过失?。如果监管稍稍有力,“毒胶囊”何至于发生,何至于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何至于让民众失望?

    对于毒胶囊事件,药监局的失责、渎职再次显现无遗,必须首先向公众道歉!!一个郑筱萸,并没有泯灭众多的贪婪!!!药监局,难道你不清楚纳税人养着你们一干人是干吗的?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要的黑心钱可是拿老百姓的命换来的呀!另外,强烈要求对草菅人命、监管失责渎职行为必须追责,依法严惩!!!!!

 

3、推手:错误导向百姓的专家

    在屡次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件的时候,总是有众多的专家会适时的跳出来发表高论,告诉我们吃一些有毒的食品、药品没事,那些吃死了的或吃残了的,是因为他身体本来就有毛病,或者是吃法的不对或没有吃“黄金搭档”。反正言下之意就是:你看,吃了这有毒食品、药品的大部分人还是没死、没残的吗?!果不其然,在本次毒胶囊事件被曝光后不久,卫生部某位专家即现形说法:“一天吃六个毒胶囊,不要恐慌。” “胶囊里有多少铬会造成人体损害,这个也没有标准。”

    重金属“铬”,原本对众多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东东,是毒胶囊事件将之推进到公众的视野中。在食品、药品中,铬以二价、三价或六价三种形式存在。其中二价铬毒性非常轻微,可理解为是无毒的;三价铬毒性较小,是人体中必须的微量物质,微量摄入可防治糖尿病、高血压,预防癌症,但物极必反,长期大量摄入则又会诱发这一类慢性疾病的发生;而六价铬则是有毒的,其毒性是三价铬的100倍,如果长期吃用的话,会导致皮炎、咽炎等皮肤性疾病,引发肺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就会慢性中毒,最终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影响,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癌症。但人们在一定时限内摄入铬超标胶囊剂量有限,即便胶囊含有六价铬也不可能导致短期内发生中毒症状或急性中毒。毒胶囊铬超标,其危害并不限于此,它更像是个风向标。在皮革鞣制过程中,皮革可能经历了硫化钠脱毛、芒硝浸泡、浸灰、浸酸、铬鞣、染色等环节。胶囊铬超标,说明了所用明胶原料包含了皮革含铬固体废弃物,其具体危害不是一个铬中毒所能涵盖。

    有毒的就是有毒的!专家们,你们不能因为拿着国家发的工资(这可是俺们纳税人的血汗钱啊!)甚至是黑心企业给的回扣好处费,就昧着良知说话啊!!!别忘了你们的正事:尊重生命,履行职责,制定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便于企业规范运行,便于监管部门执法监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