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是孩子沉溺网络的推手

(2011-05-17 11:14:15)
标签:

家庭教育

训练营

亲子教育

新浪亲子

新浪少儿

孩子网瘾

教育

分类: 与朋友们问答
最近有位网友在我的QQ上留下这样的文字:

淘猫妈:您好!
我是在博客上与您相识的,曾经向您请教过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情(发过邮件)。
现在有一事想咨询。想请问易学堂暑期训练营的有关情况。

我儿子已经十七岁,最近有厌学情绪,且喜欢玩网游,多次与他沟通但效果不好,我想让他参加这次北京地的暑假训练营,听说您在那里工作,特向您询问一下,参加这个暑假班对孩子的现状有没有帮助?训练营的老师是否可以针对他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教育?

我知道您很忙,您女儿今年高考,打扰您实在不好意思。如果方便,简短回复几句可以吗?谢谢。

这段留言里有两方面的内容都是我想谈的,一是关于我所工作的训练营的一些情况,二是关于孩子喜欢上网的问题。所以特别征求了这位朋友的同意,把她对我的提问以及我的回复发到博客上,以便更多的家长进行参考。后面是我的回复:

你好!

不好意思,因为向我发邮件提问的朋友很多,我真是对不上号,所以我已记不起你当时所提的问题以及我的回复了,真不好意思,抱歉!

关于训练营的问题,它面向的是七、八岁至十八、九岁这个年纪的孩子们,是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体验形式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一般主要教授的内容是“团队、目标、自信、时间管理、毅力、责任、感恩”等内容,在我们日常对孩子的教育中,这些内容都是以说教的方式出现的,现在的孩子们是在被说教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家长朋友一般会发现孩子越大,说教教育越没用,孩子会比家长更有理。这是说教教育的后遗症。而体验式教育,是在活动中让孩子自己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自己寻找答案,营地主训师,对孩子们自己找到的答案都很尊重,但会向他们提出更深层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这是我们训练营与一般教育的不同之处。

我认为这类课程无论对成人还是对孩子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冲击力,但如果你想通过这样一次的几天训练就让孩子改变现态,我可以告诉你不可能!要知道,孩子变成现在这样,是与环境分不开的,说得更为直接些,是跟家长自己的行为特质分不开的,如果家长自己不变,孩子身上下多大功夫,其效果都不会好。这样的孩子进入我们营地之后,所在的环境与家庭学校的环境太不一样,孩子变化会很大,但只要跟家长一接触,很多孩子马上就会变回去,在营地的行为变化根本保不住。要让孩子的行为有彻底的变化,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事,是家长自己长期努力的结果。想通过送营的方式来个短平快,这对孩子、对家长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营地会对孩子们的心理态度有一个疏导,从营地出来的孩子会更看重自己的选择,也会尝试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且经过营地的训练,一般孩子会在自信心上有一定的增强,这些改变对某些家长朋友其实是个灾难,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孩子上了训练营后,回家更不听话了,动不动就会对家长说:你应该尊重我的选择。出现这种情况的家庭,一般家长对孩子都是高控制的,他们送孩子入营时就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让孩子出营后可以成为听自己话的“好孩子”。其实如果我对这样一句话翻译一下,就会变成:让孩子出营后可以成为听自己话的奴隶。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彰显其自身价值的过程,听话的过程是彰显说话者价值的过程。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能让家长更有价值感,会让一个孩子丧失自身的价值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会教育孩子失去自身价值的,那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毁,如果那样,我想我不配当老师。也就是说,如果你抱的是这样一个心态,还是不送孩子进营为好。我督导的主训老师们不会干这种事。

我们是要教会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哪怕是一个很坏的结果也不可以逃避,应该自己担当。就因为如此,也就会让孩子们体会到选择是要很小心的,因为无论结果好坏自己都要面对,许多结果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也并非都是什么好结果。至于在懂得这一切之后,他再怎么选择就是他自己要面对的事情了。作为老师我们要的就是尊重与为他们喝彩。

关于孩子喜欢上网的问题,我想那不是一次训练营就可以解决之事,那是家长长期以来沟通出现问题后的继发现象。在家庭教育上,不是孩子喜欢上网让其行为出现偏差,而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长期先出现问题,才让孩子有了上网的习惯,有了喜欢上网络的感受。否则,孩子对网没有那么大的需求点。在这点上我接触过太多的家庭,他们对孩子上网一点儿也不限制,对孩子玩网络游戏也不限制,可孩子对网络却没有那么强的依恋。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自己的家长在精神上更为依恋,他们认为自己的父母比网上那些在成人们看来的“来路不明”的网友更能理解自己,更能为自己付出,在自己最难的时候,家长可以第一个站出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在家里,家长关心的只是很简单的学习与生活,别的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只要学习成绩好,没有交男、女朋友,生活上吃好喝好,别的对家长好像都不重要。如果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家长就会说自己。出问题本身已让孩子很受伤了,孩子们其实都很爱自己的父母,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所出的问题是家长不能容忍的,结果就是变成,孩子不会把自己所受到的心理伤害告诉父母,可他们的心理也需要疗伤,所以他们把自己的这些事跟网上的朋友们分享,让他们帮助自己,这是孩子喜欢上网的原因之一。

再就是,有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感觉不到成就感,感到自己没有人生价值,只有在网络游戏中,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是谁让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丧失自身价值感的呢?一般而言就是家长自己。因为在家长看来,一个人要有自身价值感就得学习好,如果学习不好,自身的价值感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许多家长宁可用伤害孩子的手段,也要让孩子学习成绩好,认为这样就是爱孩子,就是对孩子自身价值感的最好保护。可是这些家长朋友却没有好好想过,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当今学校的教育方式,特别是中国的这种教育方式。一般来说,人有八大智能,而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只对两类智能的孩子有利,一种是数理逻辑智能,另一种是语言逻辑智能,其他别的智能领长的孩子在中国当今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学习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孩子在学校里是无法体现自身价值的,(关于这个话题,我会另文详述)这种情况对孩子本身已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其背后他们体会着巨大的挫败感,如果家长朋友此时还抱着推波助澜的心理,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无异于往孩子的伤口上捅刀、撒盐!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用往自己心上捅刀、撒盐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情况,一个孩子怎么会认同自己的父母,怎么会愿意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呢?以往这样的孩子选择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寻找小团体,小圈子,当代孩子们则选择上网,到网上寻找他们心灵的归属。这下好了,家长们有了一个声讨网络的理由了。可面对孩子上网这种情况请别忘记,家长自己就是孩子沉溺于网络的推手,想改变这一切吗?只有你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超过网络上朋友的给予,你让孩子看到的自身价值感超过网络游戏上出现的分数,否则想要改变孩子,真的很难!

这就是我对你的回复,不知道是否解答了你的问题,因为实在是想不起你过去向我所提的问题了,所以只能这样泛泛而谈,请你自己在我的回复中去寻找适合你用的答案吧,不好意思,写得很急,可能会有许多错别字,见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