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应向网游学习些什么?

(2009-11-13 18:19:03)
标签:

教育

草根名博

草根新锐

家长

家庭

分类: 游戏、动漫与学习

  朋友们,猫猫又回来了,我已失踪两月,让大家记挂。猫猫马上向大家汇报这两个月我的去向与收获,偶去网游了,并让自己网瘾了。要知道一个从事家庭教育方面工作的人员,接触迷恋网游的孩子真是一个很普遍之事,而前一段时间我又在写有关网瘾方面的博文,古人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话很有道理,家长并不网游,安知网游里的门道?一味地说网游给孩子们带来了虚拟的快感;一味地说网游阻碍了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一味地说网游里的血腥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理扭曲;一味地说网游让孩子们失去了人性……这样说法有根据吗?网游那么坏,为什么孩子们还喜欢?还迷恋?这只是孩子们的无知所至吗?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猫猫这次网游归来,给大家小揭密一把吧:

 

  自从开心网有了农场、牧场之后于很短的时间里在成人与孩子们之间窜红,我家小崽子也有了此好,这也为我开始网游提供了一个契机,八月底我从外地归来后就开始关注小崽子网游的成果,九月份她开学后,我便接管了她大部分的网游工作,正巧在此时看了柴静对网瘾的专访节目,为了可以写出更客观的,有关网瘾方面的博文,在九月十六日之后,我便开始让自己全身心地沉迷于网游之中,这几天才慢慢离开。

 

  在这两个多月的网游过程中,我发现原本应该很机械的网络游戏却制作得那样的灵活,拿开心网中最为火爆的买房子的游戏为例,如果点开该游戏的排行功能键就会发现,它会呈现出四个排行维度:总资产最多;现金最多;装修最好;魅力最高。玩儿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参与排行。

 

  不要小看这些排行,其中除总资产最多、现金最多、魅力最高是由电脑程序自动算出外,装修最好可是要由自己圈子里的真实朋友们所给出,这种评论就是一个社会交往的模仿。从这点上说,这个网游并不是限制了玩儿家的社会交往,而是扩大了玩儿家的社会交往面。

 

  再来看看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另外三个指标,理论上讲,总资产越高,玩儿家有可能获取的现金数就越高,但事实并非如此,现金在手并不能保证玩儿家可以买到高分值的种子或动物,这一切要受到技能等级的限制,而技能等级则跟时间挂沟,只要你每天小玩儿一把,也许你的现金额并不多,但你却可以买到高等级的种子与动物。

 

  此外,还有一个魅力值在起作用,当玩儿家帮助自己圈内的好友加水、加饲料、助产、捉虫、锄草、浇水时自己的魅力值的分数都会往上升,而且,当有人把自己的农作物,或是自己饲养的动物偷走时,被偷者的魅力值也会因此而上升,这一数值的上升将直接影响玩儿家换取卡片的数量,而卡片的使用可以给玩儿家带来更多的趣味性。魅力值还有一个特别的获取渠道,那就是邀约自己现实中的朋友来参加开心网,邀约成功,自己的魅力值也就会有所提高。

 

  别不多写,只从我前面所说的这几点就不难看出,网游是那么的机械却又是那么的魅力无穷。说它机械,那是因为在网络上只靠这四个虚拟的指标就把玩儿家们栓在了电脑上,让他们被电脑程序所玩儿弄。要知道生活中的乐趣远远要多于网游中的这四个指示,别说四个指标,四十个指标,四百个指标在活生生的生活中也都可以找得出来,但沉迷于其中的玩儿家们好像真的傻了一般,竟然甘心情愿地被这四个小小的虚拟指标所戏弄,真是不可思意。

 

  不,我不这么认为,正是现在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们成为迷恋网游的小玩儿家,其中的原因也绝非是孩子们的幼稚与无知。请问在孩子生活的世界里,除了成绩,还有什么真正的显性指标可以评价孩子们吗?我看没有,而且是随着孩子的年龄越大,那些非成绩的评价指标越弱,越不真实,越无力,最后便丧失殆尽!留下的只有“分儿”这一条命根儿。

 

  面对这样的局面,有许多家长会说:我们也没有办法,都是现在的教育体制惹得祸。我却不这样认为,要知道这是家长的托词,教育体制我们改变不了。但看待自己孩子的眼光,作为家长是有选择权的。如果家长也认为:“孩子成绩不好一辈子就完了”,请问这个孩子能感到生活的希望吗?孩子们只被一种指标衡量,他们中的许多人只能得到失望与绝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其它表明其自身价值的指标又有什么错呢?难道让孩子们在失望与绝望中走向他们的未来才是最好的选择吗?

 

  如果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为自己的孩子设立更多的非学习成绩的评价指标,可以让孩子感到自身的价值,我想网游也就只是孩子们的一种兴趣游戏罢了,也就不会成为其沉迷的领域。不要小看虚拟的世界,因为人的情感与价值许多都不是用外显的指标可以衡量的,它们靠的只是当事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从这个层面上讲,情感、价值也都是虚拟的。如果你想不让孩子沉迷于网游,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情感与自我价值感上都有良性的感受,请好好研究网络游戏,它可以教会我们许多内容。

 

  (由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感受,所以不想随便把这些感受就这么写一下,所以后面我将就此内容多写几篇,也算是对我这两个月网游工作,网瘾工作的总结,请感兴趣的朋友们关注,下一篇的博文题目:网游中学习社会交往)

 

  别忘了到这里给猫猫投上一票哟,谢谢了!

 

  欲了解我原创的,更多更好的博文的朋友请点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