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臭不要脸”背后的启示

(2009-03-31 07:46:57)
标签:

草根名博

草根新锐

家长

家庭教育

教育

教育杂谈

生活记录

分类: 教育杂感

  前几天看了乡晨有辉的博客,除了对她的文笔极其喜爱外,还对她所写的《我的受教育历程》这篇博文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别样的启示。

 

  在她的博文里提到了其父亲对儿时的乡晨有着许多美好的期待,当这些美好的期待转到孩子的头上时却变成了这样:如果孩子考了99分,他会帮助孩子去研究那丢失的一分到哪里去了。在这种教育下,优秀的乡晨有辉学会的是永远的不满足与对自己的不认可。当她考到了全县第44名时,无论她还是她的父亲依然认为这分数考得不高,成绩考得不好……这样一步步地走来,乡晨早已研究生毕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可她还是一直认为自己并不优秀,并不好。如果你称赞她,她会感到很不好意思,并认为别人是出于客气与礼貌,如果她心生出自己称赞自己的念头,其背后一定会出现另一个声音:真不要脸。

 

  是呀,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这样的,这好像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人的谦逊之美吧,别人我不知道,但我的父辈也是这样教,这样做的。所以当看到乡晨所写的“不要脸”几个字时,在我心里生起的说法比她的还严重,那是:“真够臭不要脸的,哪儿有自己夸自己的”这几个字。所以,每当我们受到别人的称赞与认同时,都会很不自在地说:“哪里,哪里,你过奖了!”,或说:“错爱了,错爱了!不敢当,不敢当!”等等谦词,不一而足。

 

  如果这种谦逊只是我们自己用在自己身上,我想这好像真的也没什么不好,可事情并非如我们所愿,这种谦逊早已不再停留在我们自己的自谦上,还发展到了帮孩子们谦逊。君不见当几位朋友相遇时,其中一位对另一位道:“你家公子真是年轻有为呀!”对方一定会说:“哪里,哪里,不过是少年轻狂罢了。”如果这边说:“贵公子大才!”,那边一定会对:“过奖、过奖,小儿蠢材!”现代生活里这种表达应该不再常见,但这种替孩子谦逊的行为可为笔笔皆是呀。

 

  为人父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先源于家长自己所受教育中的自谦部分,接着便是把自己的孩子也看成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从而当别人称赞自己的孩子时,就大有受之则不谦逊之感了,也便替孩子一谦了之。父母们可曾想过,你这一谦,谦掉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孩子是独立的,有着完整的人格,我们自谦也就罢了,有何权力连孩子也让我们给谦逊没了呢!在这一谦的背后,又有几位家长朋友真的了解过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呢?那是一种怎样的挫败感呀,这种伤害让许多人背负一生,但又由于中华文化的传统,使我们把这伤痛变成了习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中,就谈到了她对自己母亲怨恨的根源,其中一点就是自己被母亲当着别人的面而谦逊掉了。

 

  虽然我们这些当过子女的人,对自己被父母所谦逊掉的行为中的感受并没有说过什么,但当看到张爱玲所写的那段她的经历时,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会在心里有着共鸣与感受吧。

 

  其实中国人面对称赞也有坦然接受时:当有人称赞我们自己认识的某位朋友很有才华与能力时,当着这位被称赞之人,我们自己的态度可从来都很是得意,也顺水推舟地称赞其几句,这样既可以显得给称赞者面子,又可以显得自己给足了被称赞者面子,更可以显得自己因为很有眼光而给足了自己面子。真是三赢之势呀。而不会去说那种不当不正的谦逊之词。这说明我们可以做到,面对别人称赞的是自己熟悉的人时,也能坦然接受。

 

  那么就让我们从这句“臭不要脸”中看到一点点启示:其实家长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时,才不能面对别人对自己孩子的称赞,许多人总称自己与孩子是平等的;与孩子是朋友;……。当遇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称赞时,一谦之中就露出了其内心里的本来面目。就让“臭不要脸”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警示吧,当有人称赞我们的孩子时,作为家长,大可坦然接受,并公开表示,我为有这样的一个孩子而骄傲。因为他们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不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自谦但我们无权谦逊掉孩子。当面对别人对自己孩子的称赞,如果认可了,而自己的心里生出了“真臭不要脸”这几个字时,就应该知道,那时我们在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当成了自己。请记住“臭不要脸”背后的启示吧!

 

  别忘了到这里给猫猫投上一票哟,谢谢了!

 

被推为新浪博客首页文章集录:

恋旧也是一种感恩  冰火教育       免试不会与喜悦相伴!     惊悚!差点“考”糊猫妈的第六名

谈“俞敏洪后悔了” 创新教育与“尖叫建筑” 教“父母呼应勿缓”中的悖论

 

被推为新浪博客各专题、各圈子、各论坛推荐或加精的博文集录:

奶奶急了家长疯了   教授提的傻问题     学习中的假、废话   理智、情感与虚假的蝰蛇教育

家长脸皮与手掌之间的关系(二)  大学教授怎么了        她当着老师面儿作弊  教育孩子父母态度无需一致

女儿的谎言妈妈的泪        二十九分前的眼泪  孩子行为透视家长内心        养个孩子套狼去

从地震孤儿话说教育系列  要坚持,不要坚持到底           养宠物背后的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阿基米德支点      为抗震做点儿实事儿   我家老爸很顽皮  养个宠物教育孩儿

老师不喜欢孩子家长的选择——讨好  瞧瞧得了“健忘症”的老师    嘿嘿猛抽老师大嘴巴

巴菲特教我们搞教育    教别人孩子?带自己娃?     巴掌应该先打老师还是先打家长

关于家长焦虑及处理方法(共11篇)  绑架新浪来骗钱   接受现状是不思进取?  

请叫我外号儿          来自北川震区的信息    来自北川擂鼓镇的照片   自我保护才是真谛(共4篇)

中国教育七宗罪系列    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催化剂系列  穿越康乃馨的爱

 

更多文章:

懒老师教出创意孩子    教育里的生命观       家长群体流行病(一)   教育追求痛苦最大化

学习暴力 他高喊:“老师,混蛋!”  孩子的礼貌感被这样吞食       中国教育出职业说谎家

祖孙三代特性大PK      读到博士后却去看大门(图)              丢掉孩子口里的“金汤匙” 

宽容就会变纵容?      孩子让母亲心动的瞬间    值周生背后的虚假命题

“家访”——想说爱你却不容易!       要当教育的巴菲特     扇了自己五耳光

无需在语文课本中增加红色经典  把成绩不好的权力还给孩子  内战后的成长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