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国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提醒中央国有企业说,要稳健经营,经得住短期利益的诱惑。尤其是要慎重进入股市、房地产和期货等高风险领域,已进入这些领域的,要规范程序,严格考核。
这一则消息意味深长,相当于在警惕国有资金入市的问题。类似的事件在最近两年的股市行情中并不少见。
譬如,在2007年6月18日,银监会宣布,决定对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8家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分支机构进行行政处罚,对涉及的2家企业也相应作出处理。当时经查,有超过44亿元的资金被违规挪用,违规进入股市的超过25亿元。这样的检查显然目的不在于检查这25亿违规资金,而在于震慑其他更为庞大的违规入市资金。
这一则消息发布后,大盘在6月20日冲高4300附近后,开始连续下跌行情,这轮连续的下跌行情最低到了3600附近。
今年的类似事件也有不少,譬如2009年2月13日即后面几天,中国银监会和央行下令严查信贷资金违规炒股,央行正在严查摸底贷款的去向问题。严查信贷资金违规炒股。央行此次清查的重点,大规模的信贷是否投向
投资项目,监控公司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特别是大额新增流动资金,防止这部分贷款挪用入市。
09年2月17日开始,大盘自2400点开始大幅下跌,此后几天有一些技术性反弹,但是随后很快下跌到了2050才企稳定。
而最近的一个例子是,09年8月初左右,银监会开始严查违规信贷资金入市。当时另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央行的信贷政策改为“适度微调”,引发大盘大跌,大盘自3478一路下跌至2700点。
当然,上述这类信息对于行情的影响并没有完全的决定性作用,大盘当时的一轮调整显然不可能是上述消息独自的作用,而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但这样的消息往往涉及到资金面,会引发市场资金的分流,影响不容小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敏感的信号。和这些信息伴随的往往会有较大的涉及到货币政策或者信贷方面的一些政策发布,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调控政策。近期应该继续对于央行或者银监会等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保持关注,看是否有进一步加大微调的倾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