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市场从八月份的低点逐步回升,大小非的减持也在加速。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11月份大小非减持量首度突破15亿股,再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11月份股改大小非解禁共46.77亿股,减持15.15亿股,占解禁总数的32.39%,再创历史新高。此前的高点为7月份减持的13.63亿股。其中小非减持5.59亿股,大非减持9.55亿股,截止11月底,大小非累计减持量突破400亿股,达到400.64亿股。
大小非减持主要影响市场的资金面,如何看待大小非减持创单月历史新高?大小非大量减持会否让市场资金面陡然紧缺?此外,本周有10只新股发行,而下周也还将有10只新股发行。截至目前的信息面显示,自12月1日至24日,总计有32只陆续发行。
上述大小非和新股发行,对于市场的影响而言主要是增加了股票的供应,而我们看资金供给方面,根据天相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以来募集成立的9只新基金首募金额达到545亿,超过之前募资额最高的7月份。此外,目前还有12只在发新基金,除易方达亚洲精选外,其余11只均将在12月份内完成募集。若上述11只在发新基金均能在12月份完成募集,这意味着12月份将有近20只新基金密集成立,有望为市场提供800亿左右的资金“活水”。
除了国内的基金公司加大力度发行基金外,QFII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日的消息显示,中国证监会11月份批准三家QFII,至此取得QFII资格的机构已增至91家。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QFII名录,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宏利资产管理(香港)及野村资产管理3家机构分别于11月6日、11月20日和11月23日获得批准,至此取得QFII资格的机构已增至91家。
上述两方面的消息对比之下不难看出,一方面管理层不断发行新股,另一方面,也在同时批发新的基金,股票的供应和资金的需求,两方面也能达到某种平衡,但是整体而言,市场的资金面依然保持较为充裕的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