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证券网报道:“5月下旬以来,基金正在从一些高估值的板块中撤离,同时加仓金融、食品等相对低估值的板块,以规避市场短期波动风险。从整体仓位来看,基金并没有放弃高仓位的策略,结构性的调整并未改变基金对市场中长期看好的判断。”
对于上述分析,我基本认同,只是时间和板块上依然不够全面。我个人认为,机构的机构性调仓从5月初已经开始,而不是5月下旬。此外,板块上也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食品,而是大蓝筹板块,注入金融、地产、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和钢铁等。
机构为何做此调仓?是因为大盘上涨后的补涨吗?我觉得不完全是补涨那么浅显,机构的这一调仓,在本质上反映出股市运行中基本面和资金面的诸多重大的变化。这一点,5月份以来几乎每天都在分析和提醒这一重要变化,如今也再次分析,当做一个总结。
变化一:信贷的飙升状况不再。
今年1-3月份,银行新增信贷井喷,一季度的信贷增量达到全年目标的90%,譬如3月份的信贷增长就有1.89万亿。而宏观经济在一季度依然处于底部震荡,流动性泛滥之下,题材板块轮番活跃。而3月份的信贷数据在4月中旬发布,因此4月份的行情依然以题材板块为主。
其后,4月底的时候,市场已经开始传言当月信贷增长大幅回落,央行在4月份中旬时还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回收流动性(因为4月12日发布的3月信贷飙升),但到了4月底,央行突然开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在当时也证明4月信贷确实大幅回落。因此4月底题材股已经开始大幅回落。
变化二:经济开始向好。
4月底信贷回落预期强烈,市场已经缺乏支撑大盘向上的推动力,当初我也认为在这一条件下2550难以攻破。转机在5月4日,那天上午统计局发布4月份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3.5%,远远好于市场预期,市场对于经济增长向好的憧憬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蓝筹板块开始酝酿第一轮攻势。其后,5月10-12日发布的诸多经济数据均显示经济开始好转,且信贷也确实回落,蓝筹股的行情也开始第二轮、第三轮的上演。
上述变化的进程在于,第一阶段,经济低迷,信贷飙升,流动性横冲直撞,轮番炒作题材,对于大盘指标股敬而远之。第二阶段,也是5月4日开始,数据显示经济开始好转,信贷增速回落,蓝筹板块开始上演一轮又一轮的攻势,而最近也是如此,上周经济数据显示经济继续向好,本周银行、地产等蓝筹板块再度轮番创出新高,也是大盘稳定的关键因素。
而这一变化和进程的本质在于,大盘进一步上涨题材板块的估值面临极大的压力,而经济转好以及进一步向好的情况下,经济复苏的主线吸引资金的持续关注。而经济复苏受益最大的当然是周期性行业:地产、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石油,以及同样的蓝筹银行。既然上周的经济数据进一步向好,后市带领大盘向上的还是蓝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