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群荣:“IPO跌千点论”是浮夸

(2009-05-25 10:59:18)
标签:

财经

股票

股市

何群荣

分类: 大盘分析

    中国证监会22日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时间截止至6月5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

    这两天,也有人表示,IPO的开闸将带来千点的压力,按照目前大盘2580点位置,千点跌幅意味着大盘可能创出新低。我个人认为,这一观点太过于悲观。我个人也认为,IPO的开闸显然将带来大盘短期的调整压力,但是中长线的向上的趋势依然维持,消化完毕此轮扩容带来的资金面压力之后,依然是新的进场时机。


    不一般的5月

    5月份以来,市场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蓝筹板块开始领涨,而前期炒作的题材板块大部分归于沉寂。另一个变化在于大盘的成交量,进入5月份以来,大盘虽然创出新高,但是成交量却在下滑。

    信贷趋缓

    发生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市场的资金面和基本面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是资金面,5月上旬的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银行信贷接近6000亿,相比3月份的1.89万亿出现明显的萎缩。由于这一数据在5月初发布,整个5月份大盘的成交量相比4月份出现萎缩。而2-4月份,大盘的成交量是今年以来最高的月份,主要原因也在于1-3月份的银行信贷飙升,今年1-3月份新增银行信贷接近4.6万亿,几乎达到全年目标的90%。

    而很多资金正是通过银行信贷中的短期银行票据进入股市的。4月份开始新增银行信贷开始萎缩,主要原因在于央行加大对于银行信贷的结构性调整,票据融资比例大幅下滑,使得整体的信贷规模下滑,预计今年剩下的时间,信贷将保持稳健增长,而不会再次飙升。

    宏观经济好转

    新增信贷大幅下滑,对于股市无疑是压力,为何股市5月还出现创出新高?根本原因在于宏观经济面的变化。5月10-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虽然好坏参半,但是相比3月份均进一步改观,这一宏观经济面的改观也正是大盘5月份依然创新高的重要原因。

    4月经济数据中增长部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5个月回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再创历史新高;新增信贷回落至5918亿元,但同比仍多增;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加快至30.5%。
 
    4月经济数据中下降部分:发电量同比下降3.5%,连续7个月下滑;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2.6%,连续6个月负增长且降幅继续扩大;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分别同比下降1.5%和6.6%,连续3个月双双告负。

    上述数据整体来看好坏参半。我们看到,虽然宏观经济没V型反转,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反复,甚至下滑,但是整体的经济状况相比之前有进一步改观。譬如出口方面的数据,虽然4月份出口同比继续下滑22.6%,下滑幅度依然扩大,但是环比来看,出口、进口均比3月份有所好转。


    未来展望:

    大盘调整目标:

    此轮新的扩容压力势必带来大盘阶段性的调整压力,但如上面所分析的,5月的宏观基本面占据主导地位,而5月份之前的信贷流动性退居次席。如果IPO开闸在4月份的话(那时资金面还占据主导),回调幅度相对会大,但是进入5月份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好转,因此相比来看,在宏观基本面的支撑下,IPO开闸在5月份带来的回调想比在4月份要小。

    大盘调整乐观的话位置在2520-2550,而再极端的情况则会在在2400。无论回调到何处,消化完毕压力时,也会在低位形成阶段性的底部,确立阶段性底部的时候,也将是新的介入时机。但是大盘如果跌破2520附近的支撑,也应该先减轻仓位,等到2400附近再介入。

    后市关注板块:

    正因为5月份以来蓝筹股的上涨是反映宏观经济进一步好转的预期,并且后市经济的逐步好转依然可期。因此此轮扩容的压力消化完毕后,后市的进一步再度上涨,所关注的依然是经济复苏的操作思路。这其中主要是煤炭、有色金属、石油这类资源价格依然处于上升趋势的蓝筹,以及房地产(蓝筹地产)、汽车等率先转暖,并进一步向好的行业。同时还有钢铁等正在走出底部并将进一步转好的蓝筹等。也就是说,此轮扩容调整之后,再度关注的还是这类经济向好的相关带动或受益行业。除了上述蓝筹之外,其他操作对象主要依然是区域性的振兴板块,如上海、重庆等。其他还有券商股。

    由于信贷增速回落,以及对于未来不良资产率可能升高的担忧,对于蓝筹中的银行板块,暂时保持回避。而IPO的开闸对于券商股也形成中短期利好,今年一季度股市成交量虽高,但券商净利润却下滑明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融资的停滞导致券商投行等收入锐减并拖累整体利润,而IPO再次开闸对于券商未来的业绩是有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