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尚书》上古史书。康成始学终定。记言。《春秋》记事

(2010-06-07 15:26:28)
标签:

《尚书》

《春秋》

上古史

孔子

文化

只有《古文尚书》郑玄入太学前接触的少些。

 

《尚书》是三代以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上古史迹著作的汇编。尚,通“上”,即上古之书的意思。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内容还涉及原始社会后期的情况,透过它,可略窥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形,没有它,此社会阶段的情况,后人只能猜测。所以说,《尚书》是研究上古时哲学、人文、社会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前人作《尚书》时,离原始社会末期不远,虽然不像后代史官一样做史的实录,但上古传闻,也只有传闻可为凭据,大概反映了史前期的实际情况,无它,别无可据。从认识我们先人形迹的意义上,孔子将其尊崇为“经”,是正确的判断。

《尚书》和《春秋》,应是记载历史的一对双胞胎。只不过,《尚书》记录的史料较《春秋》更早些。到了二经并行的年代,《尚书》和《春秋》,便以各自分工不同,皆记诸国之史了。《经学入门》说:“古王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就是说作为史书的《尚书》和《春秋》,在记录诸侯国度及中央国度事件的时候,二者有着严格的分工,记事件的就记事,记语言的就记语言,互不掺和。

据说,《尚书》记载的年代事件,可以追溯得更远些,抵达“少昊、颛顼、高辛”之上古时代。但孔子删定时,因其年代久远,言事不足信,便断自唐虞以下,至周朝止。于是,后人只见《尧典》、《舜典》和夏书、商书、周书。

因年代久远,义理茫茫,书简烂毁,加之秦朝焚书断代。使流传下的《尚书》辞章佶屈聱牙,不宜理解。在流传过程中,又分今、古文两种传本。

今文尚书,是由原秦朝遗老伏生传下来的。秦焚书时,伏生把原为小篆体书写的《尚书》藏在房屋的夹壁墙中。汉初战乱过后,从墙壁中取出时,竹简有的已断开烂掉,字迹模糊不清。其情形,可以从上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断烂残破竹简上比照推测之。伏生整理后,用隶书誉录好,分别传授给大、小夏侯和欧阳生三家。此三家皆为朝廷相继立于学官,立经学博士。

郑玄师从张恭祖博士学的是《古文尚书》,来源是:汉武帝时,朝廷崇尚儒学,给孔子最高的礼遇,孔子的后代也相跟着荣耀,光耀门楣之际,孔宅频频有天下儒生拜访,也有朝廷官员巡 ,门庭不壮观,不足以与孔子的圣明匹配,于是,孔子的后裔欲翻盖旧房,扩建其宅院,无意中在墙壁中发现了用春秋战国时古籀文写成的《尚书》。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后,献《古文尚书》于朝廷,从此开创了《古文尚书》学派。西汉末年,此《尚书》本经刘歆倡导推广,流行于民间。郑玄在太学学《古文尚书》时,此书尚偏安一隅,束之高阁,未曾普及,至20余年后,郑玄学成著述,注解《古文尚书》之后,此书成为显学,才广为流传。

二三十年后,郑玄不但重注了当年自己学习的教材,而且以郑注的《古文尚书》取代了原教材,确立了郑注版《古文尚书》在全国经书中作为普及读物的地位。其它《三礼》、《易经》、《春秋》等经书,都以郑注版本为准,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推崇。有谁知道,今天在太学平常的弟子郑玄,不久的将来,在经学界掀天揭地,策划了一场对传统经学的颠覆活动,爆发了一场对经书的革命,确立了孔子以后,在经学史上传承第一人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