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笔,文/花瓣雨林)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在我眼里,幸福如水,清澈而温柔,是一种博大而幽静的善与美,漫溢与超脱在芸芸众生之中,过滤着喧嚣的尘烟,看似无形无色,却带给人多姿多彩的美好享受。
幸福是一对隐形的翅膀,在失落的壑底,带我们飞出人生的一个个低谷。她始终如知心的朋友,或远或近,默默陪伴或者相送。让我们在困惑与悲伤面前变得更加明朗和坚强。
幸福是感情的段落,也是爱情的主题。
一个脉脉含情的眼神,一个爱怜的动作,一次倾城的付出,爱与被爱者是幸福的。一缕“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的隐逸情思。一份“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的幽婉。一江“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孤高等待的痕。一时“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潇洒。一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恋时光。一次“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卸下我的手臂,我也会抓住你。”的执着追求。……这些幸福的美,让欲望的废墟开出花朵。幸福终究是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幸福是一种包容与信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比如:“没有一百分的另一半,只有五十分的两个人
。”幸福是残缺的世界中的一种妥协,是美满的背影。
幸福是一种琐碎,一种沉醉,一种是思想上不断的超越与更新。熙攘红尘,纷扰繁杂,行于其中,艰辛不易。诱惑重重,危机处处。围城内外,知音难觅,爱意荒凉。距离有时美丽朦胧,有时也令人扼腕叹息。柴米油盐里会飘出平淡岁月的清香,也会呛出不时疏忽的焦糊味。……仔细计量起来,谁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观的东西难免有许多片面,还要继续往牛角尖里狠钻死拽吗?还要往死胡同里挤浪费精力吗?
幸福是一个成长着的孩子。小时候家里很贫穷,看见别的小朋友有冰激凌苹果鸡腿等食物而羡慕得不得了,夜晚的梦里就因为品尝着这些食物而露出笑容。一次次的梦,香甜而丰裕。只知道醒来时回想梦境,心里开始有了惆怅的期盼。那时并不知道,这是最简单的幸福的期盼。成长的过程中依次出现许多清晰的模糊的大的小的梦想,比如有许多漂亮的衣服穿,有玩,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有,没有任何让人害怕的事发生……现在,大多都得到了满足,有的甚至大大超越了旧时的期盼。幸福总是瞬间来临,从不爱重复形象,像我们的童年,一去不返,留下一个永恒,让人怀恋,也让人痛隐。
幸福像变形的金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世事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幸福的密度被各种现实因素左右着。以前,最不喜欢周围人的罗嗦,尤其是亲人。自初中住校读书离开家人直到现在,单独惯了,有时竟然因为别人有亲人的唠叨而倍觉感伤,没事的时候就打电话给妈妈,先自己左叮右嘱罗嗦她一堆,然后再听她罗嗦我几句才觉得舒心畅快。
曾读到过三句话:悲观主义者眼里,世界处处都是难以逾越的墙;现实主义者眼里,墙时有时无;乐观主义者眼里,世界没有墙。三种观念代表着三类思维模式。不论何种主义者,凡人,凡物,凡事,总是有正反两个基本面。就如人面朝阳光时背负着阴影,背朝阳光时也会看见自己的影子。幸福,也一样,沉溺太久,没有新的起点,容易迷失在自满里。
辞海这么解释幸福:表示享受到或者满意于舒适、安全、或愿望得到实现的心理境况。可见,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虽然依赖于客观世界的凡此种种,是物质世界表象在内心的投影,但是,如何诠释或者说翻译这些投影,让它愉悦我们的性情,却是一种处世哲学与修养。
境由心造,快乐而知足的心境可以在退而求其次中营造。曾喜欢过一段话: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是千万富翁。这不是痴人诳语,是事实,假如少了掉一条腿花三百万买的回吗?假如少了一个手指花一百万买的回吗?假如……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全身的器官与组织都没有备份,也没法复制。是的,我们或许很平凡很一般很不富裕,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有幸福的感觉,可以去争取健康保持健康或者活得相对健康。健康是幸福的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平安是福。看古人,有衣可穿,有田可种,有一口饭吃就是福。多么简单而闲适的阐释。如今,除去无法抗衡的天灾和祸患,每一个人的幸福都绝对超越这份古老简单的定义之上。衣食住行丰富而多彩,虽然有竞争的压力,但是何尝不是在另一面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呢?相由心生,幸福感让我们更加安宁恬淡而友爱善良,让面容慈和而从容,不觉中多了一种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幸福比快乐恒久绵长,心态平衡乐观,能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减缓衰老。
以上说是个人浅见也可,我还觉得,幸福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在宁静与平淡或者说无聊中陶养。心底无私天地宽,多几个相互关心的好友,多几个可去的调处。又或者在争名夺利的喧嚣场多吃点亏也是一种放弃的幸福。幸福在这里隐含着几许禅意,佛语有“舍得”之说,舍便是得,不舍不得。放弃此种得到彼种。人生是一个得与失的过程,看得透并且拿得起放得下名利与得失的人,必定是幸福的人。
大文豪泰戈尔有寓言诗:河的此岸暗自叹息:“看来,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其实,幸福要得只是一颗甘于恬淡安静的平常心。生命的历程不尽相同,对幸福的感受和领悟自然也不相同。但是对纷繁世事的洒脱是相同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目标的守望。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呈一个金字塔形:最底层的是生理的需要,由下而上依次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根结底,幸福就是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也类似于目标得到了实现。处在塔尖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难得到的幸福。目标太高的话,生活会充满痛苦。所以,幸福的人,懂得把难以得到的幸福根据自己的实际而分解分散,在一次次小小的前进中得到很多的幸福。孔雀的美不一定是开屏的时候,而是那个开屏前激动的等待。大多幸福亦是如此。
生命的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不等式和不公平,付出多,得到少。人世原本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一定要因为一次失去而再次失去吗?在历练中飞翔,怀抱幸福的微笑,面对命运的种种冷待。
痛苦的东西像不好看的广告,一遍遍强化着我们的神经。学会遗忘痛苦的,删除它们附带来的烦乱,留下的全是美好的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选择,这山望了那山高,碗里吃饱了还看着那一大锅里的,要星星要月亮,……心胸狭隘,妒嫉心强,好争斗,欲壑难填,……这些杀死幸福的病毒.让幸福的答案在时空的交错中模棱两可。甚至难以拨云见日,这些潜藏的病毒像隐形杀手,稍有不慎,就毁灭一段段好时光。所以,要幸福的人要懂得智慧的放弃和选择,杀死幸福身旁的病毒。哲学家斯宾塞说“没有人能完全自由,除非所有人完全自由;没有人能完全道德,除非所有人完全道德;没有人能完全快乐,除非所有人完全快乐。”这是一种远大的透视,伟大的胸襟,这叫“自由的不自由”。幸福亦是没有绝对的幸福,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虽夸张了一些,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一个人的心中总会有许多已生成的和尚待生成的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可能谁也没抓着。
幸福是导师,引导着我们走向生命美的无限。先天美不如后天活得美,每一个人都是大千世界里的独一无二,幸福让每一个人呈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美。
所谓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09.03.13晚应征急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