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2010-07-05 00:46:42)
标签:

马雅可夫斯基

俄罗斯

莫斯科

墓园文化

新处女公墓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躺在地毯上,两只胳膊张着,左手还握着勃朗宁手枪,胸口有一片血迹,身上飘浮着淡淡的蓝烟。转眼间,他那双炯炯的大眼睛失去了光泽。他再也不能看着我说:“我不是男人,我是穿裤子的云。”

摘自好友扶溪女竹的《下边是火焰,上边也是火焰》。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对于他的死因有不同的版本:有人说他是因为挣不脱三角恋爱的纠葛;有人说他是遭到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攻击;有人说是因为他自己为自己举办的“创作二十年展览会”受到冷遇;甚至有人说他是被“契卡”(克格勃前身)干掉的……

    他大概也估计到自己突兀的死,会引起人们种种猜测,可能还会伤及无辜,所以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现在的死,不要责怪任何人,更不要制造流言蜚语,死者生前对此极其反感。”

    马雅可夫斯基去了,在他36岁时(1930年)便去了。他生前活得轰轰烈烈,他死后的声誉亦轰轰烈烈,正如爱伦堡所云:“马雅可夫斯基在诗歌和一个世纪的生活中都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
诗歌和革命,也许还有与女人的爱,成为了马雅可夫斯基短短一生中的生活中心内容。


结庐南山湖畔居的评论,特此致谢!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摄于2010年5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新处女公墓。


摘自互联网: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著名的俄国诗人,出生在格鲁吉亚山区的巴格达吉村的一个林务官的家庭。他童年时代就喜欢文学。1906年随全家迁居莫斯科,不久即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马雅可夫斯基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并开始写诗,早期诗歌具有未来派的色彩。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是一部爱情诗,但其基调是批判资本主义。

  十月革命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进入一个新时期。他写出了短诗《我们的进行曲》(1917)、《革命颂》(1918)和《向左进行曲》(1918),以及剧本《宗教滑稽剧》(1918)和长诗《一亿五千万》(1921)等许多歌颂革命的作品。1919年至1922年期间,马雅可夫斯基为俄罗斯电讯社的“罗斯塔之窗”工作,他作的诗画题材广泛,简洁鲜明,颇受群众欢迎。他的讽刺诗《开会迷》(1922)辛辣地讽刺了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

  1924年以后,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先后发表了长诗《列宁》(1925)和《好!》 (1927),长诗序曲《放开喉咙歌唱》(1930),讽刺喜剧《臭虫》(1928)和《澡堂》(1929),以及美国组诗和特写《我发现了美洲》等。长诗《列宁》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

  由于长期受到宗派主义的打击,加上爱情遭遇的挫折,诗人开枪自杀,身后留下13卷诗文。

 

以下图片摘自Яндекс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俄罗斯墓地文化(十)马雅可夫斯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广播找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