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化可谓渊远流长,从2500年前就默默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儒家思想诞生于“百家争鸣”时期,它以人为本,重视人们良好的德行,倡导忠孝,正直和完整的人格,是关于社会生活的一系列言行规范。从汉朝起,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所用,兴盛一时,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以及人们的言行典范。精读《三国演义》,你会发现,那些人,那些事,无不折射出儒家的精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伴着这首绝妙佳词,也让我们一起进入那纷乱的岁月吧!
初看〈三国演义〉,发现里面有一个又爱哭又懦弱的人——刘备,相比于曹操,我觉得他无论是在处世之道上还是在治军谋略上都差一个档次,而且起初曹操手握雄师,而刘备仅有一个“皇叔”之名。可是他成功了,成功地与魏吴三分天下,为什么?——“皇叔”之名可抵雄师百万!儒家正统观点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权神授,那时只有汉室,只有刘氏才是唯一的正统!刘备因此得福,以“匡扶汉室”为名,不知吸引了多少英雄死心塌地地为之卖命!我想,刘备的成功恐怕还得归功于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吧!不然,为何如此多的文才武将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刘皇叔”的门下呢?
看着刘备的势力一步步壮大,我就在想:“你是以‘匡扶汉室’为名,功成之后你会让位给汉帝吗?”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他自己肯定想当皇帝,但直接称帝逃不过“正史”的责骂,于是有这么一段似乎是设计过的情节:
“******于是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径启,却来禀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玄德曰:“要吾僭居尊位,吾必不敢。可再商议长策。”诸将齐言曰:“主公若只推却,众心解矣。”孔明曰:“主公平生以义为本,未肯便称尊号。今有荆襄、两川之地,可暂为汉中王。”玄德曰:“汝等虽欲尊吾为王,不得天子明诏,是僭也。”孔明曰:“今宜从权,不可拘执常理。”张飞大叫曰:“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何不可!”玄德叱曰:“汝勿多言!”孔明曰:“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汉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就这样,他称帝了。但留给史官们上述言辞。我在想,为什么要这样呢?直接称帝怕谁呀!仔细想想,其实还是那儒家正统思想在作怪!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已经在人们心底扎根,使得哪怕再昏庸的皇帝当政也没有谁敢轻易废除!也让我想起曹操,一世英雄,绝对会是一个很不错,很有作为的皇帝,可惜他也承受的儒家思想的压力到死都没有废汉帝!
这些还仅仅是儒家关于皇权的正统思想在三国时期的折射,我们知道,儒家以忠孝为本,细读三国,不难发现,其中许许多多的地方无不绽放着“忠”“孝”的光芒!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回想刘备三顾茅庐,尽之以礼,也的的确确得到了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报,深入南方不毛之地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也!有陆游的一首诗为赞:“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同样使人感叹的还有那千古义士——关云长!有一句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讲述了关于他的那一段折射着强烈光芒的事迹!在关羽身处曹营之际,曹操待之甚厚,送赤兔,封侯,竭力想拉其归顺,最后有这么一段情节折射着他的忠义:
“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薄,而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礼毕,辽曰:“我荐兄在丞相处,不曾落后?”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公曰:“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这最后一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感动得对其钦佩至极!”
“忠”“义”在孔明和关羽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可见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当时许多人的行为准则!
还有那儒家一向最推崇的“孝”,在三国风云中亦得到了阐释!
还记得刘备起初的得力助手徐庶是怎样被迫离开他吗?老母在曹营,作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怎会不去曹营呢?还记得孔明怎样得到姜维的吗?得到他的母亲,这个大孝子怎会不归顺?
“百善孝为先”。在三国时期,“孝”是每一个人必修的,因此才会有人利用“孝”招揽人才!
尽观三国风云,让我感慨万千!孔子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大圣人,能够对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民族产生着如此深远影响的人恐怕只有他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