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于内部纠纷,《最强大脑》最近成为了热点话题。话题的焦点是始于这个节目是否公正,是否存在作弊行为?这个问题之所以能成为焦点,说明在观众眼里《最强大脑》应该是个公正公平的节目。就像有些网友说的:别的节目可以不公正,但《最强大脑》不能。
《最强大脑》其实是一档娱乐节目,不必在意比赛题目的内容。选手比赛时所呈现出的状态和现场嘉宾的点评表演才是看点。与其说这个节目和科学有关,不如说它更像玄学。
《最强大脑》就是一档玄学娱乐节目。

最近据说有一场现实版宫斗戏正在火热上映,其热搜火爆程度不亚于甄嬛传和延禧攻略。然而目前,宫斗还没来得及好好看,“出轨”风波又领一波新的热潮......



魏坤琳、鲍云、桑洁、戚薇,可以说是这场风波的四大核心人物。没错,都来自那档“大型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

可能得先介绍一下有关人员。魏坤琳,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鲍云,围棋盲棋世界第一人,这两人都是最强大脑新一季的队长;而桑洁,是《最强大脑》的制片人。
最新的瓜要从桑洁删微博开始。《最强大脑》制片人桑洁突然把微博删了个光。

删了微博也逃不过细心的网友,桑洁过去的“风光”微博截图在网上疯狂转发——尽是些带有暴露词语的语句。
这怎么看也不应该是一个大型科学科普节目制作人说出的话把......






当然,这些并不是重点。之前在微博敢那么狂的桑洁为何突然删博?因为她慌了——这只是一个作为掩盖魏坤琳出轨风波的紧急措施。
就在桑洁删微博前一天,《最强大脑》魏坤琳被人扒出出轨制片人桑洁的细节。

过年发出相似情景的照片。


在2月10日魏坤琳的生日,桑洁发了个让人误会的微博。


魏坤琳的老婆点赞过关于出轨的微博也被扒出当石锤。
总之,最后网友们得出的结论是:

只是魏坤琳头上,还带了北大博士的头衔啊。作为一个高水平的知识分子,还在节目普及科学的力量,却被爆出在老婆怀孕期间出轨的丑闻。又是学术形象崩塌,北大又让人吃了瓜......

这些事件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一般来说,瓜与瓜之间是互连的。魏坤琳被爆出轨自然不是网民突然兴起,只是前些天另一大瓜的意外产品。
这还要说回前面的四大主人公。魏坤琳出轨事件之前,《最强大脑》便上演了一场宫斗戏,互怼、反转、分派一个都没少。
事到如今,调侃也好,吐槽也罢。无论是《最强大脑》节目,还是作为北大教授魏坤琳,如今闹出这事也实在让人失望。
而就在4日晚,魏坤琳发出声明,表示会采取措施。

事实真相尚未定夺,但作为科学节目的真实性已经饱受质疑。魏坤琳更不用说,北大教授令人敬佩的形象突然遭到质疑,这瓜吃的实在让人心寒。
看目前形势,网民们打算彻查魏坤琳的学术经历,到底是不是又“一根藤上七根瓜”,戚薇是帮忙还是帮倒忙,还会有多少反转,还是一切都是误会。我们还是坐在小板凳上静静看吧。

为什么说《最强大脑》是一档玄学娱乐节目?
先从节目的开场白说起吧,主持人蒋昌建总是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场:“中国的最强大脑在哪里?”,然后观众应声:“在这里”。

看到这里,您就应该明白了,这就是一个 娱乐节目。理由很明显,中国的最强大脑如果是由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来决定,如果您认真相信,那失望是难免的。相反,如果把这个当成一种娱乐节目来看,那您不仅不会失望,反而偶尔还会有惊喜。
听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说了,这些最强大脑当然不是有主持人和观众决定的,而是由专家出题比赛评选的。虽然我不怎么关注题目的内容,但这个我倒也知道。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专家吧。
说到这些专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来自北大、以“科学是我判断的唯一标准”的魏坤林副教授了。在节目里,他被称为Dr. Wei。在一个中文语境里的节目里,蹦出来一个英文单词,多少有些搞笑的味道。但观众把这个英文单词再汉化成”叨叨魏“的时候,就更有娱乐的味道了。当然这点小事,是不足以证明这是个娱乐节目的。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专业竞赛或评选都需要专业评委的,大的到诺贝尔奖的评选,小到全运会上的跳水比赛。就是在《最强大脑》节目里的一些项目,比如魔方、数独、记忆等,也都有相应的世界锦标赛。在这些锦标赛里,也都有相应的专业评委。但在《最强大脑》里,却只有一个万能的Dr. Wei。当然,还有一些文体明星。
用这样一个“万能”的专家阵容去评选最强大脑,您说是娱乐还是严肃。
还有一点其实可以不说,那就是评审专家的出场费。在严肃的评选里,评审专家所得到的报酬是极少的,甚至没有收入。但江苏卫视为这些万能的专家团提供了多少报酬,您知道吗。拿着高薪的《最强大脑》专家团,他们该听谁的?
或许您还会说,节目里还有不少国际专家呢,那可是一些世界著名的教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用重复了,因为理由同上。
这是一个玄学节目
再看主持人蒋昌建在开场时说的第二句话:“我们要让科学......'', 等待着观众的 ”流行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口号。
问题上,《最强大脑》真的是想让科学流行起来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个节目不是科学,它更像玄学,所以他不可能让科学流行起来。
先让我们来了解以下什么是科学。科学不仅是知识,更是获取知识的方法。科学不是”什么“(现象),而是”为什么“(现象后面的规律)。一个节目是不是科学,就是要看它给观众提供了什么样的内容。
回到《最强大脑》这个节目,看看它给观众呈现的是什么样东西呢?
《最强大脑》的节目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突出一些异常的天赋,但这些天赋和大脑最强没有多少关系。这一类的代表是人气选手“水哥”,就是那个能从五百多杯水里辨认出特定的一杯水的王昱珩。他在微观特征辨识方面有着让人叹服的天赋,也因此赢得了人气。

这样突出的微观辨识能力当然让人惊叹,也让我佩服。但坦白地说,这不是最强大脑,因为最强大脑的极致表现是创造力。其实这一点,王昱珩自己也坦率地承认过。
第二类是有着一定的天赋,加上更多的努力练习。一个例子是速算,在最强大脑的节目里速算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项目。这个项目没有造假的可能,呈现的是硬核实力,常常让观众叹为观止。

但问题是,如果作为一个科学节目,那么节目木就不应该让观众停留在感叹神奇阶段,而是去告诉观众速算是怎么回事。速算是怎么回事呢,它是一种技能,一种可以训练的技能。就是一个平常人,在经过一定的专业速算训练后,也同样可以做出令人惊叹的速度来(当然不是说都可以想最强大脑的选手一样强)。
在《最强大脑》里,大多数项目都属于这一类。令人惊叹的结果是稍微有些天赋的人在在努力练习之后完成的。但节目不会告诉观众,选手是如何练习的,因为那将失去魅力。
第三类人造的神奇。一个例子就是下图里的”听音盲拧“项目。

在这”听音盲拧“项目里,一个选手说:“能听出魔方是转的桌面还是右面”。这给观众一个印象:就是选手可以通过声音听出魔方是如何打乱的,然后能够根据这个还原魔方。但实际上,这个选手是通过记忆事先准备好的15个打乱魔方的声音和样子,然后再还原的。也就是说,选手不需要分辨声音所相对应的转动(这也是不可能的),他需要做的只是判断这个声音属于之前记忆里的15个里的哪一个就行。
所以这一类项目,就是在人为地制造神奇。
综合上面提到的三类节目,我们可以看到《最强大脑》给观众呈现的是一种”神奇“,再配上现场专家的几乎要掉下来的下巴,吸引着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如果《最强大脑》真的不仅呈现神奇,而且解读那些神奇背后的原理,那么这就是一档科学节目。但《最强大脑》没有,它呈现的只有神奇,而”专家“对题目做出的解释也是说明题目有多难,从而进一步加强那份神奇。
这种神奇就是一种”什么“(现象),但节目永远不会告诉观众”为什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出来的?”。之所以不能告诉观众那些神奇背后的原理,是因为节目的需要。因为,那些神奇的秘密一旦公开,观众就会觉得无味,从而让节目失去吸引力。
如果一个节目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神奇,而且有意无意隐瞒这种神奇背后的原理。那么,这样的节目当然不是科学,因为科学是要让人知道其中的规律的。那它是什么呢?答案是玄学,因为只有玄学才只会去大力炫耀神奇。

多年前,娱乐明星就参与《最強大脑》节目了。记得当时因为《武媚娘传奇》而霸屏的范冰冰,也受邀成为了当时势头正火的《最强大脑》的嘉宾。

而范冰冰的加入,也一下子就在网上掀起了一种叫做“最帅教授与中国最美面孔组合”的说法,范冰冰的“我是来和Dr魏‘作对’的,我有我的观点!”也成为了当时节目中的一大看点,并且范冰冰、魏坤琳组合还长期占据微博热搜榜首。总之呢,这些全都刚好与节目组公开承认的“脑力竞技需要兼顾观赏性”的需求完全一致。

《最强大脑》就是一档玄学娱乐节目,犹如现实版的宫斗剧......
部分素材来自公众号:昔年勿忘心安、南都全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