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佛教的秘密 |

大乘佛教的罪过
不明真相的人对大乘造出的佛像顶礼膜拜,对大乘经典感恩涕零。但若看出大乘佛教非佛说,则会认为大乘佛教有若干罪过。
一、假法之罪----虚构佛果
大乘佛典虚构佛果,十号具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具有十力、四无碍、三身、四智等能力。并许诺众生如果相信这些经典,受持这些经典,对佛礼拜恭敬,就会像佛一样,成就佛的无上智慧。但是,大乘经典所说的修行方法,都不可能使人达到这个结果。般若主张不着相。有目的算不算着相?有手段算不算着相?没有目的和手段,人怎么开展修行?什么行为都没有怎么成佛?《法华经》说说念经和拜佛,并不能提高心灵的振动和力量,不可能达到成佛的效果。《华严经》所说的菩萨万行,多是局限在人类空间的行为。按这部经说的菩萨经历五十三个阶段才能成佛,需要不断升华到更高的空间,自然提出更高的适合那个生存场所的要求。而《华严经》所讲,不但局限在人类空间层次,而且在这个层次上也没提出更深刻的修行因素。这几部重要的经典的方法都是虚构,其他经典就无需去论了。
二、乱法之罪----把内修替换为外求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主要是观心向内修的法门。在世尊教化期间,最少有五百人修成阿罗汉果位。大乘佛教在经典中用极其夸张和文学比喻的言辞,强烈推崇向外求的方法,读经,抄经,拜佛,供养僧人,念佛,颂咒,放生,做法事,似乎这些简单行为就可以成佛。真正的修行,必须是向内观照内心,了解心的结构和功能,增强心的力量,把握念头和专注力,才能获得修行成就。向外求的种种作为,都不能产生深刻的效果。大乘佛教把释迦牟尼的内修方法替换成外求法,实质只能说是乱法。
三、盗法之罪----利用佛名,盗取人心
如果大乘佛教自己采用实名制也就罢了,但它故意用释迦牟尼佛的名义伪造佛经,利用众生对佛的虔诚来表达自己的理念,达到自己的目的。它不但盗用佛名,还盗用了原始佛教中三学、四谛、十二因缘缘等用语,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理念。由于众生深信这些经典是佛所说,又盗取了众生的信仰。等于是上盗佛名,中盗佛法,下盗人心,盗法之罪有不及而无过之。
四、乱教害生之罪
由于大乘佛教降低了原始佛教的威望和信仰,诱导人转向大乘,导致两千年来大乘修行人采用不科学的方法修行,佛教界不重实修,崇尚虚谈和仪式,僧人实证稀少,不能以正确的方法教化僧俗,滋生了寺院风气不正现象,妨碍了佛教的发展。对于广大芸芸众生来说,耳濡目染不正确佛教,降低了其对佛教信心,用不正确方法修行,也延缓了灵性成长和证果的过程,伤害了众生求正道获得解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