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一届知识分子不行

(2018-09-26 15:07:49)
标签:

杂谈

这一届知识分子不行

原创: 小睡睡 王峭宇 来自:头脑大国公公号

这一届知识分子不行

在这个时代,我所理解的合格的知识分子,是指那些能在自媒体上表达观点、传达思想的那部分人,在自媒体之外的知识分子,不算数。

为什么我把体制内的那部分人都划出知识分子范围呢,因为没有经过群众口碑检验、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就不足以证明一个人的知识与思想的价值。在体制内按部就班、论资排辈排出来的、背靠什么院校、什么什么研究院金字招牌来唬人的,根本没有办法去验证他的知识与思想的真伪。

而且大家都知道,很多单位领导经常更换,“一朝君子一朝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你看那些某某某博士,某某进博士,某某南教授,能靠谱么?与其说他们是搞学问的,还不如说他们是来说相声的。

那么,自媒体上这部分知识分子又如何呢?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基本也不行,知识也不够,思想也没有,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种是没有兵法的“孙子”,另一种是没有道德的“老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么是没有半点战斗力的窝囊熊,要么是自大而爱摆老资格的装逼犯。

恨铁不成钢也没辙,毕竟好东西从来都是极少数,所以,今天我先把感受到的当前知识分子们存在的问题罗列一下,仅供大家参考,请多指教:

第一,悲观思想严重,习惯发牢骚、吐槽。

这部分知识分子属于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总是等待着天上掉馅饼,所以他们的目光焦点总是盯着不利的一面、没有希望的一面不断自我暗示,都是些让自己丧气、也让读者跟着丧气的话,他们的语言功力全都浪费在描述和渲染——这个社会没救了,或者是最后以“洗洗睡”为结尾,效果无非是一大帮粉丝也跟着花式吐槽,对社会一点正能量帮助都没有。

这部分人并不真正了解知识的能量就是要给社会找办法、找出路,至少是要找思路,给人以某种启迪,他们属于抱着知识要待遇的人,一旦自己期望的待遇落空,就开始发牢骚抱怨体制不公,抱怨社会不重视知识分子。

这些人对社会上每发生一些负面的事件就特别敏感,特别关注,但是也仅限于跟进抨击和批判一通,大多是站在世俗道德的角度批判别人“又坏又蠢”,有些甚至一遇到反对意见就摆出一幅“我看不起你,所以都懒得和你争辩”的姿态,完全把自己置于一种社会之外、社会之上的真空境地来观察和批判社会、指责他人。

然而,知识分子本来的使命和功能就是要善于在黑暗和迷雾中找到一线光明和出路,指引大家解决难题。

第二,概念陈旧、思想老套。

这是通病,也是中国知识分子长期以来没有产生新一代大师级人物的原因——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缺少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新思维方式,所以就整天把“正义”、“民主”、“文明”、“良知”、“常识”等名词反复使用,也说不出个新意来,而他们的对立面、或者说敌人也使用同样的名词和概念,这就搅成一锅粥了:

——你说你有良知,对手也说他有良知,你说你这样的文明,他说他那样是文明,最后就毫无结果,演变成谁的资历老、谁的粉丝多,谁的声音就大一些,但是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价值不大,有时甚至是延迟了民众的启蒙。

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这部分人的思维方式没有更新,用旧的语言体系想来表达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确实缺乏突破固有概念的能力,因为长期以来他们就是接受了一连串的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连自己的思维疆界都无法突破,又何以启迪他人、解救他人的思想束缚?

第三,食古不化,喜欢照搬历史模式

这部分人对历史知识积累丰富,以为人类世界就是不断的历史重演、轮回,所以热衷于从当前的社会迹象中寻找与历史某个时期的重合部分,一旦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把两个时代进行类比、推演,然后得出可笑的结论,并且因此而忧心忡忡地发表耸人听闻的推论,吓唬得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心惊胆战的,以为我们真的要面临什么大清、大宋、大明的末期走向,其实都是毫无逻辑、毫无正确世界观的一种胡说八道。

这部分知识分子主要是忽略了社会基本面随着技术、文化、财富基础的变化而发生了进化,早已不能用技术和文化、结构进化了许多层级的社会与历史来类比。

刻舟求剑、生搬硬套历史模式本来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认知顽疾,这部分知识分子不仅难以自拔,而且企图以自己的刻舟求剑去反对别人的刻舟求剑,所以完全陷入对历史认知的纠缠中去,对现实社会的进步毫无帮助。

第四,过高寄望于美国人

美国在地球上是唯一超级大国,文化科技和经济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两年也干了不少出风头的事,比较吸引国人眼球,他们的某些观念和优势也值得我们琢磨和研究,但是呢中国的事只能靠中国人来解决,所有的外因都只能是辅助影响,古人云,人不自助、天何助之?

特朗普只能为美国的前途负责,不管对他的能力评价多好、期望多高,他也不可能给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带来靠谱的希望。

就像牛奶一样,对欧洲人适合,但是很多中国人一喝牛奶就容易腹泻——乳糖不耐受,这是基因里的事,文化也有基因,如果把过多的精力和期望都投入到对外国某些模式的研究,其实就必然减少了对国内现实和未来的深入思考。

再说了,特朗普就一定是全球最有手段、最有办法的人么?我就不信。

第五,思维方式僵化、知识体系固化

这部分问题往往出现在经济学家、法学专家当中,他们脑子里装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固定模式化的学科体系,然后他们一辈子就只能用这个体系的模式来思考了,拿着锤子看见啥问题都觉得像钉子,拿着螺丝刀看见啥现象都想成螺丝钉,知识体系封闭了,固定了,无法兼容其他体系,也不能转换视角。

他们完全学不会把自己的思维调整一下去适应现实问题,而是总想着把现实问题“歪曲”、“调整”为适合他们思维体系处理的形态,这就造成他们分析任何问题都是一个套路、一个框架。

然后导致的后果就是他们只能和同行的“专业”人士平和地交流,和其他人只能是鸡同鸭讲,讲不通、或者出现沟通障碍时他们只能恨恨地扔下一句:“你根本不懂经济”之类的话语,然后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功能也随之关闭。

第六,书生气太重

这部分人找不到和大众进行有效沟通、发挥自己知识优势的办法,并且经常受到来自权力和财富的挤压、贬损而毫无还击能力,也不断地哀叹社会言路不畅、言论不够自由等等。

这就属于典型的试图与劫匪索取武器、与绑匪要求自由、与小偷讨价还价的可笑想法了——如果社会已经公平了,还需要知识分子寻求改进之道么?如果各种强权已经被关进笼子,还需要知识分子去打造这个“笼子”么?

这部分书生没有把自己视为时代、社会主人的胆气和底气,总是把自己主动边缘化,把自己定位为需要拯救和扶助的人,抱着这样的“失败者”心态怎么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拯救者”?

所以这些人一旦看见比如吴小平这样的人、或者其他什么平,随口放一点奇奇怪怪的言论,就风声鹤唳的,坐立不安,唯恐自己大难临头、唯恐天崩地裂,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再凶悍的敌人、对手其实也都是凡身肉体、也会和自己一样是底气不足、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所以这类书生因为缺乏大局观和拯救者的勇气,必然就无法看透事情的本质,随时处在一种胆怯的防守心态中。

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总之放眼望去几千公里之内,我都看不见一个能拿得出手、能量足以照亮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遍地都是吐槽高手和段子手,早已令群众审美疲劳——全都指望不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