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随笔(六)仙杖香挑芍药花

(2007-09-09 15:19:49)
标签:

红楼梦研究

分类: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随笔(六)仙杖香挑芍药花 

红楼梦随笔(六)仙杖香挑芍药花

    "仙杖香挑芍药花",这句话,不是我的发明,而是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林黛玉所应答的一句话。我把它移来作本文的题目,是因为这句话正形象地点明了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十回"牙牌令",林黛玉拢共说了四句话,我把它抄录如下:

鸳鸯:左边一个"天";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
鸳鸯: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鸳鸯: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双瞻玉座引朝仪。
鸳鸯: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仙杖香挑芍药花。

黛玉所说四句话,围绕爱情与红娘做文章,而隐藏其中的男女主角是谁呢?是湘云与宝玉。--此话从何而来?从"双瞻玉座引朝仪"而来。"双瞻"指的是黛玉、湘云;"玉座"指的是宝玉。曹雪芹改"御"为 "玉",是将宝玉推上皇上宝座。如此一来,"双瞻玉座引朝仪",隐义很明确,是指黛玉、湘云这一对娥皇、女英,共同侍奉"舜帝"贾宝玉。但,宝湘姻缘发生时,黛玉已去世,故"双瞻玉座引朝仪",在此特定情景下,仅指湘云一人而已。--当然,我们不妨把它看作黛、湘合二为一,此更符合曹公心意。(注:"双瞻玉座引朝仪",引自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诗: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那么,充当宝湘姻缘的红娘是指谁呢?是指妙玉。我们看"仙杖香挑芍药花",此"芍药花",实为双关,它既指爱情,又指湘云。我们肯定记得,湘云在宝玉生日那天,喝得酩酊大醉,最终"醉眠芍药裀"。我们解读到此,应该很清楚了,是"仙杖"挑起了宝湘姻缘。"仙杖",在红楼梦里,唯妙玉才配。(注:芍药花,代表爱情,典出《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我上面所言,牵强么?其实一点都不牵强。我们看薛宝琴十首怀古诗之九: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这首诗,说的是贾芸、小红及妙玉,共同为宝湘姻缘充当了红娘。诗中"小红",指《西厢记》里的红娘,但也是指红楼梦里的小红,即林红玉。根据脂批,我们知道林红玉与贾芸后结为夫妇。林红玉,在红楼梦中,影射过林黛玉;贾芸,在红楼梦中,认宝玉为父。而象征宝湘姻缘的海棠花,正是贾芸送给贾宝玉的。我们再根据脂批"小红狱神庙慰宝玉","贾芸仗义探庵"等线索,可确认贾芸、小红夫妇,为宝湘姻缘四处奔走,充当红娘。(三十一回,回目标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我们知道红楼梦结尾,类似洪昇《长生殿》。洪昇《长生殿》,结尾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中秋重圆;而红楼梦结尾处,是贾宝玉与黛玉、湘云中秋重圆。绾合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白首双星是牛郞、织女,而绾合宝湘姻缘的白首双星,在红楼梦中,是贾芸、小红!)

那么,这又关妙玉何事?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薛宝琴十首怀古诗之九,恰摊在了妙玉身上,题目"蒲东寺怀古",正为点妙玉。故所以,诗中"小红",就不单是指贾芸、小红,还应包括妙玉。--事实上,妙玉充当宝湘姻缘的红娘,乃千真万确。我们看洪昇《长生殿》,帮助唐明皇与杨贵妃中秋重圆的,不仅有牛郞、织女,还有人间道士杨通幽;在红楼梦里,杨通幽的角色,正好由妙玉承担。(均是道家,岂是巧合?)--当然,妙玉为宝湘姻缘充当红娘,除了 "蒲东寺怀古"及"仙杖香挑芍药花",其它还有,我们将会在下面陆续谈到。

说到这儿,读者肯定会提出一个问题,即你怎么知道薛宝琴十首怀古诗,是隐藏着金陵十二钗各自命运的?薛宝琴,在红楼梦中,算是一个什么样的特殊角色呢?要我说,薛宝琴在红楼梦里,实是梅花女神,我们通过她,可探知金陵十二钗各自的命运,乃至贾府的最终灭亡。

薛宝琴为梅花女神,证据有三。

一、她一上场,美若天仙,光彩夺目。贾府上上下下,无人不爱她,特别是贾母,把宝玉都没有资格享用的凫靥裘给了宝琴,后又夸披着凫靥裘、站在雪坡上遥等众人的薛宝琴,在身后丫环怀抱的一瓶红梅映衬下,极其美丽,连仇十洲的《艳雪图》都赶她不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贾母欲将薛宝琴许配宝玉,--当然,这是作者虚晃一枪,因为薛宝琴已有人家,但这"虚晃一枪",却绝不"虚晃",它充分表明了贾母对薛宝琴的喜爱。试问,在红楼梦里众姐妹,哪一个能得到贾母如此之喜爱?!薛宝琴,不是梅花女神又能是谁?!

二、薛宝琴的《红梅花》诗:"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将自己定位于梅花女神,毫无疑问。诗中,"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隐义是指宝钗撤离贾府,而此时,林黛玉已去世。"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隐义是指薛宝钗独守空房,而此时,妙玉正在为宝湘姻缘而努力。

附:"红袖",典出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偶题五绝句》:《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我们从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红袖"实是宝钗专利品。因为白居易诗中,"翠黛"正好指黛玉。查"翠黛",乃古代女子用螺黛,--即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称眉为"翠黛"。(见辞海"翠黛"条)。红楼梦第三回,正写宝玉送黛玉"颦颦"两字,并解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故,红袖斜翻翠黛愁,红袖指宝钗,翠黛指黛玉。可想而知,宝钗与宝玉成婚,宝钗欣喜若狂,而黛玉,岂能不发愁!(尽管林已去世)。--当然,这不过是曹雪芹巧借白居易诗句,为红楼梦增色、增趣而已。然而,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与"红袖"相对应的"翠袖",却是湘云专利品。因为"翠袖",典出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我们看杜甫《佳人》诗,活脱脱就是落难后的史湘云。故二十三回宝玉的"冬夜即事":"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翠袖"指湘云,"公子"指宝玉。二十三回"冬夜即事",隐义所写,正是宝湘在黛玉、妙玉去世后的当年冬季成婚,诗中画面,实写宝湘新婚之夜,心事重重,夜不能寐。("梨花满地不闻茑,"正写宝钗此时不在宝玉身边,在另处守寡)。

我在这里顺便指出,甲戌本"凡例诗":"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诗中"红袖",理所当然指宝钗;"情痴",理所当然指黛玉。这不仅因为"红袖"乃宝钗专利,事实上,"情痴抱恨长",点黛玉死亡,极其明确。

红袖专指宝钗,这一点,仅作者心里清楚,故我们可断定,甲戌本"凡例诗",乃雪芹亲笔。如果我们进一步探究,则可判定整个"凡例",乃雪芹所作。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因为薛宝琴是梅花女神,故薛宝琴的红梅花诗,牵涉自己并不多,而牵涉薛宝钗、林黛玉、妙玉以及湘云,反而多些。至于刑岫烟、李纹的梅花诗,其中当然应有她们各自的身世命运,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为薛宝琴梅花诗的陪衬而存在的。

三、薛宝琴为梅花女神,最明显的暗示在七十回,我们看薛宝琴所作的《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上述这首词,很明显,宝琴不是说自己,而是说贾府。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得开一点,即可看出,所谓"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绝不单指江南的甄府、江北的贾府,而是指整个封建帝国的彻底崩溃与灭亡。

引人注目的当是"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因为此诗句,不单指贾府三年春光,犹如一场黄粱美梦,更是指薛宝琴,实为梅花女神。诗句典出"梦断罗浮"典故。《龙城录》记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然赵师雄从梅花树下一梦醒来,只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

另外,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偏偏薛宝琴混迹其间,此可为我们论证薛宝琴乃梅花女神作佐证。(薛宝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实乃"旁观冷眼人",她见证了贾府由盛至衰的全过程)。

那么,我们经论证后确认薛宝琴乃红楼梦里的梅花女神,意义何在呢?要我说,意义可实在是太大了。因为我们据此可以知道,薛宝琴在红楼梦里的一切诗、词、谜乃至她的某些行为、话语,都直接关联着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乃至整个贾府命运。

红楼梦五十回、五十一回,出现了暖香坞春灯谜及薛宝琴十首怀古诗。须知,这"春灯谜"、怀古诗,与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红楼梦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预告。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即可知道,五十回春灯谜中,湘云所作谜语"溪壑分离......,"预告宝湘成婚后,游戏红尘,最终后事难继;而宝钗之谜,隐寓玉钗没有夫妻实事,又隐寓宝玉弃钗为僧;宝玉之谜,直射宝玉"登仙",其中"鸾音鹤信",分指已经死去的黛玉、湘云;"琅玕节",据我考证,当指七夕节。换言之,"甄宝玉送玉",当发生在七夕节以后,贾府被抄,当在中秋节前,宝玉登仙,时在中秋佳节。最后一个黛玉谜,是说黛玉死亡。从谜语内容看,黛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为宝玉的性命安危担惊受怕而泪尽夭亡。("騄駬何劳缚紫绳?驰骋逐堑势狰狞",可证宝玉身在战场;"主人指示风雷动",可证林黛玉身受王夫人等人的诬陷)。

接下来,我们要说薛宝琴十首怀古诗了。因为我们确认了薛宝琴是梅花女神,又确认了五十回、五十一回春灯谜、怀古诗,本质与二十二回春灯谜一样,则我们可知,薛宝琴十首怀古诗,内容隐寓贾府命运及金陵十二钗。(除去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因为此三人,最终结局,已在五十回作了交代,故五十一回,不必重复)。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第一首,隐寓贾府犹如曹操兵败,在战火中一败涂地,全军覆没。--此实含有贾府最终被抄之意。其余九首,依次分别指元春、李纨、王熙凤、贾巧姐、贾迎春、贾探春、秦可卿、妙玉、贾惜春。--详细解读,请读者参阅拙文《红楼梦漫谈之九·谈薛宝琴十首怀古诗》。

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解读了"蒲东寺怀古",说明妙玉卷进了宝湘情事,并为宝湘姻缘充当红娘。黛玉"牙牌令"中"仙杖香挑芍药花",更明点妙玉为宝湘姻缘作嫁衣,那么,身为当事人的湘云"牙牌令"又是怎样的呢?湘云第一句,"双悬日月照乾坤",此是说贾环在贾府里称王称霸,而贾宝玉此时已流落在狱神庙。(请注意,狱神庙是庙而决非监狱)。从根本上来讲,贾府继承人理当是贾宝玉。然而,贾宝玉在黛玉逝后,"情极之毒",弃钗为僧。如此一来,贾环在贾府里掌起权来。如果我们把贾宝玉看作是真皇上,则贾环毫无疑问为假皇上,所以,"双悬日月照乾坤",用在贾宝玉、贾环身上,完全是合适的,而不必去扯到红楼梦书外去。(把"双悬日月照乾坤",扯到红楼梦书外去,乃是现代索隐家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宝玉是真皇上,黛玉"牙牌令"中说得很清楚,即"双瞻玉座引朝仪"。--事实上,在红楼梦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出贾宝玉的"皇上"身份。(详情请见拙文《红楼梦漫谈十一·真假合一红楼梦》)。

接下来一句,"闲花落地听无声",此当寓假皇上贾环最终没有好下场,他在贾府被抄后,遭到削职为民的处分。--当然,这已接近红楼梦尾声了。

湘云"牙牌令"第三句是什么呢?--"日边红杏倚云栽"。这又很明显,是把宝玉比附皇上,把自己比附红杏。因为史湘云是嫁给贾宝玉的,故"日边红杏倚云栽",我们不难理解。(此处与六十三回中探春所抽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用意相同。探春"得贵婿",嫁给海外王妃;湘云"得贵婿",嫁给贾宝玉)。

最后一句,"御园却被鸟衔出,"这是说成熟的樱桃被鸟衔出大观园。谁是"樱桃"呢?很明显,是指宝湘姻缘,具体到人,当然是史湘云。我们肯定记得,在二十三回宝玉的"秋夜即事"中,"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史湘云在衰败后的大观园里,形单影只,无比凄惶。("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这诗句,可证宝玉此时已经出家为僧。而"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可证小红、妙玉均是宝湘姻缘的红娘。所以,我在《红楼梦探佚之二·从史湘云嫁宝玉说开去》一文中指出宝玉的"秋夜即事",隐寓宝湘情事在秋天展开。)

史湘云家被抄,事在贾府被抄之前,这不仅有史料依据,更有红楼梦文本依据。试想,史家如果没被抄,湘云岂能在宝玉出家为僧后,流落在贾府的大观园里?从"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里,我们可推知,落单后的史湘云居住在妙玉的栊翠庵里,故雪芹佚稿里有"贾芸仗义探庵"之情节,也因此有妙玉为宝湘姻缘作红娘之情节。

我们说湘云住在妙玉的栊翠庵里,其实并非完全靠以上蛛丝马迹之揣测。七十六回,黛湘中秋联诗告一段落后,是妙玉在黛湘联诗后续了十三韵。而所续内容,实是妙玉梦境里的真实反映。所谓"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此不仅是孤僻的妙玉的感受,也是孤单的湘云的感受。(嫠妇指宝钗,侍儿隐湘云)。在关系到宝湘姻缘的"海棠诗"里,湘云吟出"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的诗句。这诗句,湘云居然把自己与妙玉比喻为青女与素娥,此极为关键的暗示,我们岂能轻易放过?(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我们再看金陵十二钗的排列次序。1、黛玉、宝钗。2、元春、探春。3、湘云、妙玉。4、迎春、惜春。5、凤姐、巧姐。6、李纨、秦可卿。

我们从上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排列次序,是每两个人为一对。我简要说明如下:黛、钗,分别是木石姻缘、金玉姻缘的女角,故她俩为一对。元春、探春,一个是中华皇后,一个是海外王妃,故她俩为对。湘云、妙玉是青女与素娥的关系,妙玉为宝湘姻缘保驾护航,故湘云、妙玉成一对。迎春、惜春,一个是"无情",后嫁给了无情兽孙绍祖,一个是"矢孤介",后出家为尼。红楼梦里,经常拿她俩"开涮"。凤姐、巧姐,母女俩为对,身世命运,紧密相连,故无可置疑。最后,李纨极贞,可卿"极淫",作者把她俩作为对比,成其一对。

湘云与妙玉,是青女与素娥的关系。故史湘云嫁宝玉,铁板钉钉,乃曹雪芹固有构思。

或有读者要问,妙玉为素娥,证据何在?1、五十回,"宝玉乞红梅":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此明把妙玉比嫦娥。2、三十七回,黛玉海棠诗: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诗中,"月窟仙人"正指妙玉,"秋闺怨女"指宝钗。脂批写明: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从脂批揭示中,我们可知,"秋闺怨女",一语双关。即既是写黛玉,也是写宝钗。至于"月窟仙人缝缟袂",隐义是指妙玉缝合宝湘姻缘。

3、湘云"海棠诗":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神仙"是指妙玉,"玉一盆"是指宝湘姻缘。紧接而来的下一句说得更明白: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意即妙玉帮助宝湘成就姻缘,与"倩女离魂"典故毫不关联。把话说透了,是说宝湘姻缘乃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上的婚姻,不比"倩女离魂"姻缘之虚。

4、湘云"海棠诗":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诗中"嫦娥",是指妙玉。因湘云追寻宝玉,一时难以实现,故"幽情欲向嫦娥诉"。--看到这儿,或许有个别网友一头雾水,我在此当稍作解释。

根据"御园却被鸟衔出",我们可知湘云困在大观园后,一时无法解脱,或许是王夫人对湘云的严密监视所造成的局面吧,我们不去做过多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一个时期,湘云被困在大观园,无法与宝玉见面,是"春燕"丫头或别的什么人的帮助,湘云才逃离大观园。为什么我要说春燕丫头帮助?因为春燕是宝玉房中丫头,而且聪明乖觉。他母亲何婆受人唆使责打春燕后,平儿告诉林大娘在角门外打他四十板子。其中"林大娘",大有深意。另外,我们肯定记得,二十七回,黛玉离开瀟湘馆外出葬花时,特吩咐紫鹃"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把狮子镇住。"--或许,有读者会认为此有过于穿凿之嫌。但我却认为,我们不宜轻易否定雪芹的伏笔之意。(我们可以推想一下,什么鸟可以口含樱桃?唯有春燕为最。北宋晏殊有诗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此诗里,恰点明宝玉见到春燕、湘云后的心境。--如此看来,宝玉房中丫头名曰"春燕",并非巧合。)

六十四回,有黛玉"五美吟"。其中"红拂"比附湘云。所谓"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正是指湘云英明远见,能及时看破贾府将来必然灭亡而主动逃离贾府,追寻宝玉。(五美吟中,西施比附黛玉,指黛玉沦为战争牺牲品;虞姬比附元春,指出元春如虞姬一般,直接死于战争;明妃比附探春,指出探春远嫁海外当王妃;绿珠比附宝钗,指出宝钗虽有"顽福",得到宝玉,而宝玉并不爱她。但宝钗虽然得不到宝玉的爱情,却仍对宝玉一往情深,她宁可为宝玉而死,愿为宝玉"同归慰寂寥"。--此与一般红楼梦研究者的观点大相径庭。说实在话,雪芹笔下的宝钗决不是什么奸诈坏人,她得不到宝玉的爱情,只不过是她与宝玉的思想分岐实在太大的缘故。宝玉虽然抛弃了她,但对她的"晶莹雪"品格,永远怀有感念之情。)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我们现在还是回到四十回"牙牌令"。通过我们对黛玉、湘云的"牙牌令"隐义挖掘,我们可知黛玉、湘云的牙牌令,相互关联,相互呼应,而主要内容,围绕宝湘姻缘以及妙玉当红娘。

那么,薛姨妈和薛宝钗"牙牌令",又含有什么隐义呢?很明显,均隐寓宝玉弃钗为僧后,宝钗终身守寡,孤苦伶仃。--详细解说,我觉得无此必要了,聪明的读者一看便知,我何苦罗嗦,招人厌烦?

其他,如贾母、刘姥姥"牙牌令",因与本文主题牵涉不多,关系不大,故一概省略。

文章写到此,暂告一段落,不当之处,望广大红友们批评、指正。最后,让我谢谢读者,谢谢大家。

王根福 冯玉伟

2007年7月中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