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研是什么

(2019-11-08 08:28:19)
标签:

我记录

教育碎语

分类: 教育教学
回想自己的教研实践,30年来,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数以千计(学校每周有一次学科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所有的教研活动基本上的形式大同小异,首先是课例:如观摩课、公开课、展示课等。其次是专家讲座,微讲座。再次是论坛,最近几年流行的。再有就是各类培训,各类培训的具体内容也无外乎以上三种形式。所以,一直以来没有想过“教研”一词的定义,倒是更多的感受了教研的形式,同时也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有所得,也有所悟,这种得与悟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收获。
至于学校的教研活动,尤其是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教研,由于人力有限,再加上频率如此的高,个人认为总体质量不高。
教研的形式自己心里是清清楚楚的,收获也是满满的。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是教研?
10月29 日下午听完微讲座《不忘初心 以研促教》之后,脑海里就一直有个疑问:什么是教研,教研是什么?
教研是什么

打开百度百科,有了如下的定义: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

教研离不开钻研,每一次的教研活动的准备阶段也就是一个钻研的过程,无论是课例还是讲座,都有需要钻研。

教研的主题是展示,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都是展示。上课者展示自己的课例,讲座者展示自己的钻研所得或看法。评课者展示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教研的结果是提升,每一次教研活动可以说都是一次否定之否定,课例准备阶段的教学设计的更改是否定之否定,讲座内容的完善是对自己的否定之否定,所有说教研的结果,是钻研的飞跃,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教研是需要通心力。“通心力”由厘清自己、换位体验及相互影响三个渐进过程得以发挥。厘清自己:空杯心态,明确目标。换位体验: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对方的情绪与状态。“通心力”的三个过程在多年的教研活动中都能有所体现,如:听课学习的收获是对自己的影响,评课是对上课者的影响(认识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换位体验,大多数教研活动的参与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过。如“这节课如果是我来上,我达不到这个水平”。至于厘清自己,其实也就是强调不能自以为是甚至于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