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

(2007-12-06 14:04:27)
标签:

王芳

分类: 教学设计
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设计说明: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结合我们的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设计了主题为“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这个综合性学习。

主题解读:

   我们的家乡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状元之乡,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活跃着新的民间创作,无论何时,总会听到群众中流传的民歌、民谣、传说、故事。虽然没有现成的教材,但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同学们通过采风,广泛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民间涉取文学营养.在这种教材的指导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在活动中提高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中贯穿新课标的理念:

1.老师一定大力解放学生的手、眼、嘴、时间、空间、大脑,放手让学生到家乡的每个地方以各种形式收集资料。

2.注重创设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直观感受。

3.把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容汇其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

4.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能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

1.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2.培养学生的说话、写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4.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中一直提到;“现场风度”,一个人为人处事的素质,这也是不容忽视的能力。

5.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能力,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

   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搜集关于家乡的资料,经过整理、筛选信息,进行成果展示,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活动时间:三周(准备0

活动过程:

   老师将活动设计指导思想讲给学生们,然后提供版块思路,如: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展示家乡的民俗文化,推荐家乡的特产等等。学生自由分组、自选分工合作。小组长与老师探讨设计活动方案,小组长分配任务到每个人。

(一)、搜集资料:(一周)

学生利用“十一”假的七天时间,以各种形式采访、搜集资料。

(二)、成果展示方案及准备:(一周)

1、学生推选主持人主持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教师只作参考引导、协助。活动表现形式有讲故事、唱山歌、朗诵、小品等等。成果展示要求突出家乡特点,要突出语文性。

2、用两课时把回家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交流。第一课时组内交流,第二课时小组间交流。

3、根据小组间交流的情况确定出展示内容。

(三)成果积累

1、写作,用作文的形式写出对家乡未来愿望。

2、将各组的精华部分形成文字和图片资料保存。

(四)展示过程

   同学们观看拍摄的由家乡美景、企业(冷库、打蜡厂、钙厂等)农田等组成的电视风光片。

(师:我们以“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经过同学们历时两周的采访、搜集、整理、交流,今天是展示成果的时候了,请主持人上来。

主持人甲: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桂花余香还飘荡在四野,金秋十月又带来硕果累累,我们满怀故乡人收获的喜悦,深情的看一看我们美丽、富饶、多情的家乡。这就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

主持人乙:为了这次活动,我们学生花了很大精力,只待今天跃跃一试。家乡山水壮观奇丽,吸引着墨客骚人的歌咏,明代开国功臣郑逢春解甲归隐,落籍秭归,曾到苍坪一游,欣赏到山水壮观俊秀,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八景诗,有请相关小组展示成果。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我能代表我组来展示,我们搜集的是景胜传说。

                帽合山高半壁天,云台耸翠气相连。

                香炉五彩通祥雾,笔架云峰接瑞烟。

                谁氏盘龙戏二水,何人系马几千年。

                温泉流向仙人洞,圣地于今有大贤。

 这就是苍坪八景诗,下面我就着重介绍八景中的:“奇异的系马桩”

解说词:

   五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走进卡马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壮的系马桩,它耸立于云梦山尖,高出数十米,全是柱状岩。若站在峰顶,你会觉得眼下的一切山峰都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正如杜甫所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桩下绿树成阴,百草风茂。每到春天,花儿竞相开放,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如痴如醉;五彩缤纷的鲜花让人眼花缭乱;层出不穷的异草让人心旷神怡。鸟儿将巣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卖弄这自己清翠的喉咙,唱出婉转的去曲子,跟流水轻风应和着。桩下更有那苍翠挺拔的松树和柏树,松之于粗硬不平,透出侠骨;风吹动,柏树连绵起伏,声势夺人,大有笑傲天下之气概。与系马桩相对的是形状独特的鸡冠岩,它耸立于崇山峻岭之间.。岩石平整光滑,奇形怪状。这里悬崖峭壁,独峰耸立,好似有人刀劈斧砍而成;山之高拔地而起,直上青云,仰头一看,令人头晕目眩;山之大,气势磅礴,巍然屹立,巨神也要甘拜下风了。山脚下是涓涓细流的溪水,清澈见底的溪水欢畅而下,汀汀作响。在一座座青山的倒影下,绿的闪光,绿的发亮,偶而几条小鱼在里面神游闲荡,他们快活似神仙,相互嬉戏。

 听完我的介绍,你是否已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系马桩里呢?其实关于系马桩还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下面就请刘清波为大家讲述:

讲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天之巅,地之极,有一石桩名曰系马桩,是昔日渔王系马于其上而得名。这石桩高耸入云,气势恢宏。其上祥云围绕,其下瑞草拥抱。

 话说一日,渔王梦中得观音点化,只需闭正门修行一百天,在一百天东方发赤之时,向东方连射三箭,到时就会有重兵贤臣拥他为王。但需谨记,一百日不可失期。渔王从梦中惊醒吓得一身冷汗,急忙找来家人商议,从此闭正门修行,家人出入一律从侧门。日月如梭,转眼九十八天已过,不巧第九十九天渔王刚过门的亲家来访,家人商量决定打开正门,他向东方连射三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这三箭穿云越雾,直射到皇帝的宝座之上。不巧皇上没有早朝。皇上早朝一见,勃然大怒,急令御林军搜寻箭的来历,要在第二天天明之前捉拿归案,失期定斩。

这御林军所到之处无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渔王得此消息,急忙取一快马飞奔而去,这马长嘶一声,不料一脚踩空,跌入峡谷之中。渔王洋鞭一催,正欲走,马腹却无法过峡谷之门。渔王下马将马系于一石桩上,慌忙中转来绕去,在石坪上留下了朝着不同方向的脚印。忽然他发现一个山洞,就趁月色,一跌而入。

这御林军追至此,只见马拴在石柱上,啃食奇花异草,却不见渔王本人,仔细一找发现石坪上有朝不同方向的脚印,但不知向哪里去追,绕来绕去,绕来绕去,终于要找到了,鸡神一见急了,翻身而起,大叫一番,御林军一听明知已失期,回去无法交差,于是脱下官衣官帽四下散去。

那匹马见官兵已去,遂一跃腾空。将渔王接到马上,升天而去。于是那石柱从此得名“系马桩”。

下面请我们小组的另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雄奇的金溪”。

解说词:欢迎大家跟着我的脚步走进那雄奇的金溪吧!

   走进金溪,山峰巍然耸立,重重叠叠,连绵蜿蜒柳莺,蜡嘴儿婉转啼鸣,盈盈绕耳。山,有的高插青冥,有的苍翠无边,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同这无边的绿相映衬,色彩分明,格外赏心悦目。

踏着狭窄的山径,越过险峻的山石,继续往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在骄阳的映照下,树叶翠绿欲滴,再往前,悬崖峭壁如同用刀劈斧削一般,仰天望去,直上直下,这就是有名的“一线天”。

   溪水随着山路百转千回,流过山间乱石。走在“泉水激石,泛泛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山间小路,青书青山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脚下碧水流翠,“哗哗”的流水声和静谧的远山、竹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泻如珠的小溪明如银带,飘向远方。快步穿过小道就会看见一条瀑布,只见瀑布从五米多高的峭壁上直泻而下,水溅起迷萦的水珠,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切都会使人想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往前,可看见半个弧洞立于溪水之上,洞内石柱、石笋无数,不可名状。从这里往下看,景色尽收眼底。

   金溪因为山而雄奇,因为水而灵秀。愿我们的金溪永远叮咚吟唱,永远,永远……

 主持人甲:刚刚这个小组给我们介绍了家乡的山川、美景,不知下一个小组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们拭目以待。

劳动模范佘西龙

   家乡,人人都知道,山里出了一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佘西龙。他现在居住在庙垭村三组,担任庙垭村党支部书记。

大家可能会问,他为何会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呢?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中,是一个有着众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陈旧的房子,墙壁上沟沟壑壑,窗户破得七零八碎,连瓦片也支离破碎。因家境贫寒,1962年他辍学了,这时他仅读到三年级。

  在大山中成长的他,看到家乡一直是那样的贫瘠,他心中萌发了一个想法:我来带领大家致富,创造美好生活。

  首先他想到的是要想富,先造路。于是,1980年,在他的提议下,与村民一道修起了一条与外界沟通的道路。当时没有挖掘机等先进机器,凿路工程非常艰难,因此他想到了用凿岩机,他掏出自己仅有的300元钱与村民一起购了一台。烈日炎炎下,他们不辞辛劳的凿着石,修着路。

  不久,通过全村人的努力,一条崭新,宽敞平坦的公路尽展眼前,村子里也气派了不少。有了这条路,村里的特产和作物也可以由车运输出去,卖出好价钱,村民们收入高了,生活好了起来。佘西龙也在群众中有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因此在1985年他被村民选举为村主任,这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决定要带领村民大干一场。

   1987年,他在村中建起了水电站。这需要一大批资金,于是他四处酬钱,向国家贷款,动奔西走找企业投资,又向村民借,这一切都靠他一个人从早忙到晚,艰难的筹备着工程的资金。

   电站需要机器设备,他亲自出差购买。但在他走后,不幸的事发生了,他最爱的小女儿因病而永远的离开了他。为了修电站,他连女儿的最后一面也没见着。自己亏欠女儿的太多了,已无法弥补,但这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却使他心中的那一份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念越发的强了,他知道只有大力发展生产才能振兴家乡五龙,于是他与村民们合资办起了养猪厂,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就有了现在规模庞大的万头养猪厂。

   如今养猪厂经济效益提高了,他用这笔收入在春节为村民们赠送一些鱼,肉,衣服等礼品,让人们度过一个快乐美好的春节。

佘西龙将用自己的一生奉献与家乡的建设中……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名人,我们这方热土的骄傲!

山沟里的洋博士

   韩永星是秭归远近闻名的洋博士。少时居住在罗家坪村云台山上,却不愿庸碌一生,最终走出国门,成为了加拿大博士,至今居住在加拿大。

事实上,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食不饱,穿不暖”是他家的常客。可想而知,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之中腾飞,可以说是难于登天。

而他在以后的回忆录中说:“我的腾飞,得益于我那个勤劳的父亲。”是的,他的父亲日以继日的劳作,挣得一点微薄的收入供儿子读书。“业余时间”就打草鞋,以备打工之用。

   穷家的孩子懂事早,他从不乱花一分钱。读初中是在离家较远的一支笔中学,常常也要走五、六个小时。面对穿越崇山峻岭的小路,他只是一笑了之:“这不正好锻炼身体吗!”更惊人的是,他走这么远的路,竟然穿的是草鞋。天长日久,他的脚上已经布满了勒痕,他称它为“生活的纪念品”。这样持续了两年,他已“自学成才”会熟练的编织草鞋了。

   对书的渴望促使他异常节约,一周的生活费本身就很微薄,然而他宁可不吃饭,也要节约几毛钱用来看书。学校旁边有个小书店,他每周都会去那里,书很贵,买不起,他就“死皮赖脸”的与店主协谈,最终店主被他的求知欲望所深深感动,应允他在那里看书,但不允许损坏。他如获至宝,对店主感激涕零。

有了书读,他对学习更加认真了。别人打球,他坐在一边看书,别人交谈,他埋头苦写……

   有一次,老师到他家做家访,被他家萧条的景象深深震撼。远远望去,“埋藏”于山林之中,不仔细看,是很难发现的。走进房中,里面很明亮,因为阳光可以从“千疮百孔”的茅草房盖上穿透过来,,一个破烂不堪的土灶台“依偎”在墙边,岌岌可危,一条巨大的裂缝坚固是贴在墙壁上。房中央,摆着一张残疾桌子,有一条腿用木头支撑着,旁边还软瘫着一条板凳,这大概是他家最完好的东西了。地面坑坑洼洼,很不平整,中间还有一坑积水。老师脑海立刻浮现出他家“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景象,心想,一定要教好他。

   有了老师与他共同的努力,他的成绩更是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全校第一。

到了大学,父亲和母亲经不过岁月的波折,供他读书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他只好半工半读,每月还给家里寄几十元生活费,独自为自己的家庭撑起了一片蔚蓝的晴空。

   这样苦读了六年,终于登上了赴加拿大的远航之船,成为了留加博士。成材之后,不忘家乡,时常询问家乡状况,真是情系家乡人啊!

韩永星的事迹,正鼓励我们文化莘莘学子,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优秀儿女正走向祖国建设的多个岗位。我们将发扬韩永星精神,努力学习,为家乡争光。

主持人乙:一个勤劳奋进,一个寒窗苦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能够成功,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让我们再次为这两位名人——文化的骄傲而鼓掌。前面都是说家乡、讲家乡,我怎么觉得气氛有些严肃,不知下一组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了,我们洗耳恭听。

   生:我的家乡是一个极具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民风民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等待你去发掘、研究、欣赏------

譬如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狮子舞起来,花鼓跳起来浓浓的节日氛围醉了荆楚大地上的人们.

   如果你腻了这节日的氛围,你还可以深入到民间去倾听另外一种声音.

听听乡野的山歌谣吧,一腔腔五句字的歌,就是一俗俗雅俗共赏的诗,朴素厚重,生活气息极强.如“一把扇子二面黄,上面绣着姐和郎,郎在这边望着姐,姐在那边望着郎,姻缘只隔纸一张”。活脱脱地勾勒出农村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下面我为大家来一段五句歌“滚铜钱”。

  歌词:一文铜钱滚过一条街,双喜来哟,铁过地沉岩,双手扶郎起。我也不起来,你也不起来哟,情意两就开。情意两就开。

 口白:你要我起来,就拿个粑粑来。只要你起来,我粑粑揣在怀。

听了这句话哟,连忙爬起来。爬起来。起来哎起来了哦。情意也还好,起来起来快哟,情意也还在。

 南风绕绕,雪花飘飘。奴里小娇娇罗也。

 生总结:时光飞逝,在现代价值观冲斥一切的时候,民风民俗正逐渐受到冷落。我们没有理由来忘却这些曾经给我们精神滋养的文化遗产。行动起来吧,用你的眼,你的心,你的智慧去把她们传承发扬光大。

主持人甲:不同的小组有着不同的展示风格。优雅动听的山歌,一定让你陶醉不已。下一小组又会以什么方式向我们展示呢?掌声有请——

小品开场白:用乡音说的歇后语大家听的一定不多吧。下面我们小组就用地方方言为大家表演一个小品。

孙:拜年!拜年!

周:稀客!稀客!

谭:今天没下雨,不稀不稀。

周:进屋来座,(转身倒茶)

周:看你这样分儿,真是狗子耕田——牛死了

孙:你们大哥莫说二哥,你们是南瓜煮稀饭——有一抵

谭:你们今年收猪肯定搞赚了啥,你这个夫石子包包面——黑心子

鲁:(从外面进来)拜年拜年!你们这几个伙计,又在鸡屁股上拴绳子——扯蛋啦

周:你真是太平洋的警察——管的宽哟

鲁:你们几个攒圆子的真是象屋脊上放开水瓶——水平高耶

孙:莫弄说,我们是桥孔里的扁担啦——担当不起!

谭:哎呀!我今年搞几个钱啦,就是广椒叶子包粑粑——拿不出手

鲁:那我是老鼠子掉面桶里去哟——爬不起来啦!我的门槛就被要帐的踏皮了呀!

周:那这样的事急不得,只有赖可包爬梯子——一步步来哟

孙:你再该帐,也不会搞到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的地步啥

(周端着瓜子来了)

谭:哎呀!说起瓜子,我去年收的销的不好,全窝屋里乱了哟

孙:你们莫多说,再怎么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我该一屁股帐提就没提呀

鲁:你们这些伙计,说话还真是羊子窝屎——尽是圆子呀!

谭:看这个样法儿,老爷要虚了,今年这个天道还好,天天搞达“早晨烧霞,等水烧茶”一天一场雨啊!

孙:哈不是年年儿我们供了他几个猪脑壳哩。

周:我们已经把猪脑壳给烧了哩!

鲁:你们烧了不得?

谭:我们年年儿还是搞得积极,年年儿不把这个天老爷裹到些,怕它“晚上烧霞,干死渴克蚂”,来年没得收。

孙:只有我们那个娃子,他妈把猪脑壳和猪尾巴烧好达,说是要一起敬老爷,好年年有头有尾,你看我那个娃子,趁他妈不在那时,把猪尾巴偷了吃啦。他妈回来问他,猪尾巴了,他说:猫子吃了,我媳妇子一看猪尾巴咬齐头达,就晓得是他悄悄儿吃了。哪怕要过年达,还把他打得怪死的喊。

谭:那是里,我那娃子也不听话,那天我媳妇把他打得站在那儿,使劲哭,我聊他说,呵,癞可包一站起来——好一个小伙,他还愣我一眼,把我气死达。

周:小娃子不瞎搞的没得,太子本达,又看到遭业。

谭:我要回去喂猪去,我是火上房子——坐不住,我要走了。

孙:那你这是电线杆子当筷子——大材小用。

鲁:你们说话象瓦匠瓦屋——拖泥带水,走啊。

主持人乙:大家觉得怎么样,我和大家一样笑得前俯后仰,笑过之后我们来说吃,下面有请家乡特产组来为大家展示他们的成果。

生开场白:家乡的特产不胜枚举,有香脆可口的瓜子,远销海外的蔬菜,营养丰富的花生,清新自然的茶叶,更有鲜美可口,经济价值可观的柑橘,那么,接下来就由我代表本小组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柑橘。

我们的家乡地处秭归腹地,长江之滨,气候适宜,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地势坡形,这些正好上柑橘生长之所需。长虹,纽荷尔等一大批优良柑橘品种在文化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孕育而生了。

   每当夏末秋初,柑橘就成熟了,绿色之上渲染上了深黄,互相吞吐,双色分割,象生其中,这是一个柑橘应有的标志,它为之而生,亦为之而终,它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正值万物凋零之际,采摘柑橘的时节来临了。于是,来柑橘林里采摘的人络绎不绝。纷沓而至,各家各户,男女老少,提筐携背,三五成群的信步踏入那金灿灿的柑橘林之中,笑声,歌声,吵闹声相融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天作之合的柑橘交响曲,柑橘林内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的柑橘林被蒙上了一层温馨的欢喜色调。

   柑橘采摘以后,理所当然是整理准备出卖了,剖开柑橘那薄薄的果皮,里面金色的果肉便展露无遗,一瓣瓣如婵娟的柑橘在太阳的映照下透出一抹金亮的色彩,小心翼翼的撕开皮瓣,一颗颗金色的果粒儿便欢天喜地的蹦出来,水嫩水嫩的,仿佛喝饱了水快要溢出来的样子。金色的果粒儿在阳光之下,仿佛在跳跃,在淘气,不知道它们所装的又是什么琼浆玉液?又该是怎么的一番滋味?这也使一代天骄文豪屈原经不住诱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豪气万丈地挥笔著下了千古传诵的《橘颂》豪文:“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女考   而不丑兮。”

   这些年,文化柑桔由向附近乡镇输出转向了向全国各地输出,而来此收购柑橘的商贩、车辆也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每到收购季节,文化这个偏僻的小镇也形成了一条像模像样的商业街道,琳琅满目的各种各样的柑橘有你任意挑选,你买我卖,讨价声,还价声,形成了一道声色俱全的亮丽的风景线,给文化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由于柑橘丰厚的利润,这极大的调动了柑农的积极性,较之以往,今年的规模翻了一番,产量随之攀升,不仅如此,文化今年还建立了两家打蜡厂,配置了一条龙的生产线,使效率更高,质量更佳。由于来此的商贩逐年倍增,在某种程度上无意间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使工商业活跃起来。

 柑橘,一条黄金大道;柑橘文化人的骄傲!

主持人甲:道不尽咱家乡美。

主持人乙:说不完咱家乡富。

主持人甲:画卷已展开,千里江陵画中走。

主持人乙:彩笔方执手,更美的蓝图犹待后来人。

主持人甲:我们梦里的家乡,我们愿作梦里家乡的梦中人。现在我们就来听听同学们对未来家乡的展望——

20年后,我回到家乡

   当我重新踏上这方久违的土地时,一切显得那么熟悉而又陌生。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宽阔无比,一辆辆轿车奔驰而去,一阵阵人潮此起彼伏……我分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座陌生繁华的现代乡镇竟是二十年前那个偏僻而又荒芜的小村?但山还是那座上,河还是那条河,桥还是那座桥,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变化真大呀!

   我信步踏入那条儿时玩耍的小巷,出乎意料之外,昔日那条冷清的小巷会变成眼前这条人来人往的商业大街。街道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心动不已,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要令人垂涎欲滴,街中,行人、商人来来往往,人头攒动,讨价声、还价声、吆喝声相互融杂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文化颂歌。

   离开那繁华的商业大街,我不知不觉地来到昔日中学的校门前,心不禁为之一振,这哪里有“文化中学”的字眼,眼前矗立着“柑橘打蜡厂”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我一经打听才得知事情的原委:学校早在五年前就拆除了,现在的学生都在家中网上进行学习,老师只需要每日准时在网上进行教学即可,学生的学习、考试、升学全在网上进行。得知事情真相,我不禁心中一阵感叹,变化真大呀!

迈入绿油油的柑橘林,融入在这绿海之中,嗅着那柑橘叶特有的气味,我心底呐喊:“我回来了!”

   我又回到了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家乡,那个永远叫我惦记的家乡。

二十年后,我回到家乡

   远在异国他乡的我,思乡的情绪与日俱增,终于,忙中偷闲赢得一点时间,可以回家看看了。从小侄子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了解到,这些年家乡的变化特大,飞机能够直达家乡,火车贯穿东西,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飞回家乡。

   下了飞机,我没有丝毫的倦意,在这小型机场的四周,多了许多高大的楼房,而且布局合理,统一规划,颇具都市风貌。在机场走了没有几步,远远看见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朝我开来,在我的身边停下。车窗打开,一青年西装革履,从车中走出,有点面熟,正在我犹豫之时,青年小伙说话了:“哥,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民旺啊!上车吧。”

   上可车,一路上,民旺为我讲起了家乡的变化:“哥,你不知道,现在我们这儿已建了几家农副产品加工公司,在五龙,有五家龙头企业,分别加工茶叶、板栗、猪肉、蔬菜和柑橘。其中‘仙人洞’橘子罐头厂和‘系马桩’蔬菜加工厂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重点企业,部分产品原销海外。现在五龙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五龙。”

开车走在大街上,街道笔直宽敞,比以前宽了许多,街道上的行人少了,私家车多了,街道两边,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促销广告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还有几家珠宝店,满屋的金光玉彩。

   傍晚,大伯大妈相约朝村委会赶去,我还以为是去开村民大会,就问弟弟,弟弟听了大笑“你真是不了解现在的家乡啊,开会也不用去村委会啊,家中电脑就足够了。他们这是去村广场上跳舞去的。如今村里建有公共娱乐场,健身房,还有歌舞厅。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提高了,老人们也跳起了迪斯科,唱起了卡拉OK。怎么,你不去吗?”

当我来到村广场上 ,这里早已来了许多人,他们有的正在跳舞,有的正三五成群地拉家常,热闹非凡。广场上不仅仅成为了村民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了人们交流谈心、交流感情的场所。

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家乡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如此丰富,看到这一切,连我这个都市人也难以置信。

主持人乙: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活动到此为止。下面请王老师作点评。

师点评:看了同学们的展示,内容真是精彩,如:民俗乡音组的山歌、歇后语,自然风光组用解说词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的奇异的系马桩、雄奇的金溪等,家乡特产组不仅文章写的美,而且向淑琴的朗诵也很动听,名人组对佘西龙、韩永星的深情介绍等。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家乡的人、景、物一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会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加喜欢语文,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开发利用学习资源,扬长避短,力争取的更大的进步!

文章引用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