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教学反思
(2011-03-01 19:03:48)
标签:
杂谈 |
本节课本人是以公式推导,概念讲解,检查预习和习题讲练几个步骤组成的。由于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讲解之前,我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先预习,这是在课后时间完成的,不占用课堂时间。在课堂内容得开始,我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推导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先求平面上一点到原点的距离,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思考建立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两点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对点的位置进行变化从而到达理论由特殊到一般的变化。由实际的点演变成未知的x,y,从而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公式给出后,给学生时间去记忆,大概在两分钟左右。在记忆公式后,与学生一起回顾导学案课前预习,检查课前预习题的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在明白公式和做过简单的练习后,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公式,与学生们一起研究例题,在讲解例题是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灵活运用公式。讲解过特定的例题后,我让学生上黑板板演习题,并让学生自主解题,以锻炼他们的解题和计算能力。最后在讲解过学生写的习题后,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并强调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以加深理解。
整堂课我给予学生比较多的时间去自主练习,让学生展示自己,使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过程有一定顺序,但在公式推导过程中,逻辑顺序不当。
就整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来说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好,但极少数同学还是比较差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因为学生原有基础欠佳,在不懂得问题上缺乏积极性。
今后我会注意在上课过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教深教透。并且多多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注意关注基础较差的同学,注重他们的听课效果,注重较好同学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