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山寺将重振禾山宗风

标签:
佛学历史文化 |
http://s7/mw690/001qZJx2zy73y5O22eae6&690
古云山寺位于莲花、永新两县交界处砻山口,也称龙山。古寺临莲江而立,江水在此夺峡而出,两岸悬崖壁立,江中乱石堆雪,长滩更短滩,形胜殊美,此地自古有小三峡之称。北宋刘弇游历莲花盛赞莲花为宗教清虚之地,他称这里的山为莲华(花)山,莲江则为莲华水:“莲华峰下莲华水,万古来从天北隅。”明代永新龙田贺贻孙以家乡龙山水发自莲花山林,水激乱石,一泄千里,而名其传世之作为《激书》。莲江为古庐水上流,班固《汉书》,郦道元《水经注》均有记载,庐水西出长沙安成县,东至庐陵入湖汉(赣江)。这点明了吉泰平原庐陵古邑的人文源流,龙山引领风水形胜而名传千古。
世家大族选中此地作为落脚地,后繁衍生息形成了上下两河口莲花、永新不少千年大村落,也养育了不少历史名人。龙山处山水之胜则有风水之妙,曲水生风,祖山、少祖山一望而知,此地至今仍存不少家族开基先祖及名人墓葬遗址。安成刘氏、会稽贺氏、苏吴朱氏、金陵李氏、天水尹氏、鄱阳林氏等世家望族自西汉以来相继来归,或为官,或军屯,或避乱,进入龙山,桃源胜景毕现,家族繁衍昌盛。古庙建于此地尽得风水之胜。
据清代嘉庆十年(1805)重建古云山寺碑记,寺初建于明代,由永新龙田贺氏聘请高僧云谷禅师出任第一任住持。因云谷自小在大云山出家,故有古云山寺之名。其后有山隐、立峰、智峰、义峰、傅辉、月辉、莲辉、月桃等诸位僧人掌管寺庙香火,鼎盛时信徒达三百之众。建国后由释法缘管理寺庙,年过百岁而终。上世纪八十年代古云山寺曾修复过一次,后因无人管理,寺破败坍塌沦为废墟。
http://s3/mw690/001qZJx2zy73y5PwoZYf2&690
http://s11/mw690/001qZJx2zy73y5QcLEKda&690
古云山寺历史久远,上承唐宋时期禅宗在禾山传播兴盛佳话,下启明清时期佛教在禾山地区再度勃兴。云谷禅师(1500-1575),浙江嘉善人,按南岳下世系为30世,属临济宗。《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1533-1606)、重振南华宗风的憨山德清(1546-1623)为其高足。云谷的老师为法舟道济,俗称济公,与宋代的道济同一法号。云谷主禅净兼修,倡导儒、释、道合流,观点与莲花元代高僧天如惟则(1286-1354)一脉相承。天如惟则远行江浙一带修行,继中峰话头禅后力推念佛法门,使念佛禅成为明清之际主流。云谷初参法舟道济,法舟命其参“念佛者为谁”话头,云谷受中峰明本和天如学说的影响很深。天如当年在真州送别江西朋友曾说过“我持天目黄精苗,归种乡山最深处。”天如在天目山得中峰明本真传,在苏州创建狮子林,曾托龙山雪庭带回贝叶经书《楞严会解》作镇山之宝。天目山的黄精苗在莲华山扎下了根,云谷寻迹而至,故有禾山修行,古云山寺开创。云谷是上承中峰、天如,下启云栖、憨山、紫柏、藕益明代四大高僧的重要禅师。
http://s6/mw690/001qZJx2zy73y5RTJEV95&690
古云山寺处关锁山川要地之险,占风水之先,引出不少禅林佳话。六祖惠能在南华寺创立南禅,由此众多高僧江西湖南来往传法修行,古安成莲花是禅僧跑江湖的必经之地,山林中也出现过不少名载传灯录的寺庙。青原行思是长沙王的后裔与古安成有血脉联系,行思传石头希迁再传攸县况髭,况髭在这里修行有了早期的禾山佛庙寺庵,禾山宗风在唐宋时达于鼎盛。由砻山口顺流而下是青原寺,溯流而上,莲华峰中有西峰寺、达本寺,西去北走有攸县保宁寺、上栗杨歧寺,千古禅风流转,禅关要道留下了历代高僧的修行脚印。
2015年由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顿成法师牵头,协同本地居士对古云山遗址反复探访,并对龙山上下河口人文历史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不少鲜为人知的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大家认为古云山寺在中国禅宗历史发展的节点上有重要意义,龙山是风水禅关,山水风光秀丽,是建大丛林理想之地。几经研究磋商后,倡议在原址基础上重建并扩大古云山寺规模,力争使古云山寺成为禾山地区大寺庙,重振禾山宗风,使之成为人文历史坐标景观,以永世弘扬宗教治国化民的辅助功能。对古云寺的重建,现已完成前期勘探、设计和奠基工作,建设已进入正常轨道。我们相信,要不了多久,古云山寺将是人们乐而往之的佛教修行圣地,也是人们理想的休闲度假之地。
http://s16/mw690/001qZJx2zy73y5UCu0D4f&690
97岁抚州大金山寺主持大德上印下空长老尼来到莲花古云山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