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学方法  片断训练》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2012-06-19 22:20:13)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小练笔等片段写作,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巧学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片断训练贴近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片段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这是因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片段训练的“中介”,根据小学生的“表现欲”的特点,借助大量写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满足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根据儿童“易遗忘”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由于学生的写作束缚少、自然也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片段训练满足学生生活表达的需要。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他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下笔艰难,最后勉强涂抹几笔交差。“片段训练”是伴随阅读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文本资源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难度小,负担轻,学生兴趣浓,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 巧学方法”, 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了一定的写作方法、表达手法、描写方式等,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以达到“以读促写”。

 2.“片断训练”,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小练笔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它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二)理论假设:  

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不愧为学生学习作文的优秀范文。所以,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课文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而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文的水平,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在作文实践中对于内容、结构、感情的理解和运用,也会提升对课文的更为感性的认识,使课文的学习更得心应手,促进语文能力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使之适应终身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2.整合教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

3.在指导片段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4.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累感悟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多种语言模式的习惯。

(二)研究内容:

研究现行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重在写法指导

四、研究对象、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四年级二班学生,共47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方法。(1)调查学生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2)调查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校课堂活动中学生个性发展状况。

3.行动研究方法。实验过程中,在经过系统的自我反思、探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方法改进实践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05月至20106月)
  120105月,梳理本学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106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9月至20115月)
  120109月,思索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了解学生习作现状,撰写研究方案。
  2201010月至20111月,阅读相关书籍,认真解读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实施片段训练。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5月至20116月)
收集整理资料,展示学生习作成果,分析总结,撰写论文及结题报告。

五、成果形式

课题结题报告一份;相关研究论文;学生片段训练选;学生发表习作情况。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精心选择练笔点

片段训练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学习方法,找到恰当的练笔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落点:

1.练笔的点要选在情感喷发处。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会消解,会淡散。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2.练笔的点要选在空白补充处。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3.练笔的点要选在文本拓展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练笔的点要选在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进行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5.练笔的点要选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6.练笔的点要选在文章的经典、精彩处。

新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二)丰富练笔策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主要训练策略有: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指导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1、句式仿写。对教材上的一些语言范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领悟的基础上,写出与其相近的语言片段。如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句式或者一些运用了关联词的句子,就可以让学生经常练习并积极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运用。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就可以训练学生仿写此类的排比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排比句式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学以致用,体会到句式的优美与情感。

2、细节练写。这种片段训练主要是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例如《绝招》这一课, “三胖挺着大肚子……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动作、神态描写得很细致,可以指导学生笔落在细处,进行练写。如“发试卷了,你考了成绩十分不理想,你要如何来描写自己的神态、动作呢?”学生就这样写道:“我眼睛盯着考试卷,皱着眉头……”“我的泪水在眼里直打转。”“我的眼睛红红的。”“我的鼻子酸酸的。”“我嘴角朝下,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等等。还可以让学生练写 “妈妈洗衣服的样子。”“爸爸抽烟的神态。”等。只有从细处入手,积少成多,学生在写人记事的习作中,才会懂得如何进行人物的描写,从而达到水到渠成。

3、结构仿写。小学中年级注重段的教学,其中总分式的段落结构很有特色,可引导学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仿写的要求。这种结构方式还可以演变为。例如《白鹅》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是总分结构,围绕着“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这句话来写。第四自然段也是“总地描写白鹅的步态傲慢。可以以此提出仿写要求,结果效果不错,学生有的围绕着“我家的小猫真贪吃。”来写,有的则写出了“小狗听话的特点。”虽然有的几十个字,有的百来字,但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这种段落的结构方式,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想象续写。即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改写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要求更高了一步。如学习了《中彩那天》,让想象库波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学习了《小木偶的故事》,续写“小木偶有的所有的情感后,来到外面的世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

七、课题实验成果及反思

经过一年的研究与摸索,我发现学生写作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一,理解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

第二,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学生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一直是写的训练的一个难点。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突破了难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20116月在第三届“海西”杯暨第十三届“海峡冰心”杯“热爱爱生命 快乐成长” 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张歆玥《伤痕累累的地球爷爷》获中年级组二等奖;高文婷《我战胜了胆怯》获中年级组三等奖;黄嘉怡《我舞蹈,我快乐》获中年级组三等奖。本人的论文《片段训练:化整为零,以小促大》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11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全国评选”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并汇编。

虽然取得了一点点小小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名篇名段学生的自主学习练笔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不同文体的课文练笔点的规律性的探求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摸索、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该课题的深入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