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的味道--咯扎签子

(2009-02-02 08:34:25)
标签:

美食

签子

老妈

肉馅

慈禧

唐山

分类: 滋味人生--鸡鸭鱼肉

妈妈的味道--咯扎签子

 

  记得小时候每到我老妈快下班的时候我都会趴在窗台上眼巴巴的望着外边,

  也许那时候的目的很简单,

  老妈回来的时候会给我带好吃的!!!

 

  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去小学报道是我老妈背着我去的,

  结果却是那时老师认为我太小,

  让我第二年才开始上的小学!

 

  也许到现在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最深刻的两件事罢了,

  其实老妈很简单,

  其实我的记忆也很简单,

  这么多年了,

  老妈给我和妹妹留下的只是一个字:

  那就是“爱”

  也许这么多年我们没有给老妈付出过什么,

  但是老妈却是为我们付出了她那无私的爱!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不止是我老妈罢?

  天下的每一位老妈何尝不是呢?

 

  也许我现在真的是长大了,

  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每次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总是说:

  “家里边挺好的,不用惦记着什么,啥时候有时间了,啥时候再回来”

  其实我知道她那是在安慰我,

  她又何尝不想让我们多回几次家看看呢?

  每次我回家的时候老远就会看到老妈站在门口望着我们!!!

  就像是小时候我趴在窗台上望着她回家一样!!

  这就是我老妈,

  我那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妈!

 

  小时候总是觉得我老妈做的饭不是很好吃,

  其实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我老妈的手艺真的不是很好,

  她不会做什么大餐,

  只会做那些最普通的!

  小的时候不是很爱吃,

  甚至于有的时候觉得挺难吃!

  现在长大了,

  离家远了,

  回家的次数也少了,

  不能天天吃到老妈做的饭了,

  却发现原来我老妈做的饭是这么的好吃,

  不管是做的什么,我都会吃的津津有味~~~

  不是我做作,

  真的,因为那里面有妈妈的味道!!!

  也许这个味道真的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

 

  其实我的老妈很平凡,

  其实我的老妈也很普通,

  她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农村妇女!

  这就是我老妈!

 

==========================================================================

  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我老妈就会做很多这种咯扎签子,留着自己,或者是家里边有客人的时候吃!这个咯扎签子也成了我们家的一道年菜吧?其实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家过年的餐桌上从来都没有少过它,可以说它是伴随我们长大的吧~~~~~

  【原料】:大咯扎适量(三五张就足够了吧)  猪肉馅适量

  【调料】:五香粉少许  葱姜末少许  盐适量  味精少许  酱油少许  糖一点点  面粉少许

  【做法】

  1,将肉馅放碗里,加入调料搅成肉馅(肉馅的口味可以依照自己的口味来调,想吃是什么味的就做成什么味的)

  2,将大咯扎切成八厘米宽,十厘米长的长方形

  3,将面粉加适量水调成面粉糊备用

  4,将切好的大咯扎平铺在案板上(在八厘米的那端开始),在距离咯扎一端的两厘米处放肉馅呈长条形(和咯扎边平行),肉馅的宽度也是大概两厘米就可以,肉馅的高度也是大概两厘米就可以,爱吃馅的可以多放一些

  5,放好馅以后将咯扎卷起来,卷成长条行,再末端抹少许的面粉糊沾上就可以了

  6,锅里放油烧至五成热,下入做好的咯扎签生坯,炸制成浅金黄色,捞出控油

  7,这个就可以保存起来,等到什么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切成菱形段,然后放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就可以吃了

  8,炸好的咯扎签外皮酥脆,肉馅咸香(咯扎签外皮的酥脆主要取决于买到的咯扎的好坏,好的咯扎炸完以后很酥很催,但是也有个别的掺杂了其它东西的咯扎会越炸越软,那样就影响了咯扎签子的口感了)

妈妈的味道--咯扎签子

 

  咯扎-唐山独有的副食品(创建者:孤竹山翁):

“咯扎”或称“咯蔗”可以说是一种在唐山人人皆知,对外地人来说却是不知所云的副食品。咯扎是唐山特产,而且是唐山地区独有的副食品。

 

“咯扎”这一名称的由来有的学者考证说是蒙语或满语的译音,是薄饼的意思。不管这词儿出自那儿,唐山人自古就这么叫“咯扎”或“咯蔗”。

 

 关于“咯蔗”还有着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清朝 末年慈禧太后当政时期,各地要给慈禧上交贡品。当时唐山一带隶属直隶省,由于毗邻京城当地官员为了贡品一事可谓伤透了脑筋,无奈之中才将“咯蔗”送到了御 膳房。尽管当时御膳房每天为慈禧太后准备的饭食很是奢侈,但慈禧面对一大桌的山珍海味,对每个菜最多也只是夹一口,有好多的菜还一箸都不动。 某日慈禧用膳时,御膳房的人把一盘溜“咯蔗”端到了慈禧的面前。慈禧夹了一口,按照惯例老佛爷夹过一口的菜就要端走了。不料那天慈禧吃了一口后又夹了一 口,对御膳房的人说“这菜什么名啊?”御膳房的人也答不上来,只说是京东丰润的百姓孝敬老佛爷的,没问叫什么名,并赶忙向老佛爷请罪。好在那天慈禧太后没有动怒,对御膳房的人说“行了,这道菜别撤了,就在这儿搁着吧。” “咯蔗”一名便由此叫了起来。

 

 在唐山的“咯扎”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咯扎”,一种是“小咯扎”。

 大“咯蔗”是由绿豆粉与多种豆面混合在平锅上摊成的一种薄饼。摊“咯蔗”对技术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摊“咯蔗”用的豆面要和得非常稀,也就很难掌握。同时摊“咯蔗”的火候也是重中之重,火小了容易起皮,火大了又会摊煳。上等的“咯蔗”薄如纸片,色泽金黄,闻上去阵阵的豆香扑鼻而来。

 小“咯扎”是用当地的白薯淀粉经炮制加工调和后,在平锅上摊成的,有点像粉皮,但要比粉皮软嫩和筋道。

 用“咯蔗”做菜的方法很多,煎炒烹炸熘烩各有特色。在唐山的大小饭店里你都能吃到醋溜、干炸、水溜和烩等各种做法的“咯蔗”。即便是在鸡鸭鱼肉“当道”的春节,“咯蔗”也是唐山人家中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我有一个同学叫杨义德,自从他当兵复原后就在北京工作,每当周末他都要来唐山买咯扎(大、小咯扎兼买)回北京给他爱人“改善生活”,去年他退休后,去昆山做生意,临走还从唐山带了五斤咯扎,以备不时之需,(或许是向外地展示唐山特产和厨艺?)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到了昆山后那五斤咯扎都馊了,这事让他懊恼了许久,并总说“昆山太热”!由此可见唐山人对“咯蔗”的喜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