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06本科《古代汉语》通论.词汇(补充题)
[班级:
(一)指出下列各句加下划线的部分是词还是短语,并加以说明。
⒈《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⒉《史记.廉颇蔺…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⒊《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⒋《滕文公上》: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⒌《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二)分辨下列单纯词和合成词,并指明小类:
窈窕淑女(单纯词/联绵词
(三)解释各句加线词的意义,并说明古今区别。
⒈《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牛?
⒉《左传》: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
⒊《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⒋《左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四)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探求词的本义主要有哪两种方法?
词的引申义就是在本义基础上转化派生出来的意义,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
(1)字形分析法:通过分析汉字原始字形求本义。
(2)归纳推断法:归纳义项间的关系、引申关系推出本义。
(五)指出下列词的本义,并说明词义引申过程。
【衣】:①《诗.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②《诗.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③《史记》: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直亡。
【衣】1.上衣——2.衣服——3.穿衣(名词动用)
【亡】:①《史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战国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④《世说新语》: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亡】1.逃亡——2.使逃亡(使动)——3.死亡——4.通“无”。
(六)查阅古汉语词典,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⒈权、衡、度、量:同:都与度量有关。[差异]
权:秤锤;衡:秤杆;度:量长短;量:计算容积。
⒉哭、泣、啼、号 :都与哭有关。[差异] 哭:流泪而放悲声;泣:低声哭;啼:放声哭;号:大声哭,有言辞。
⒊行、步、趋、走:都是行走义。[差异]
行:走,如步行;步:步行,跨出一足为跬,再跨出一足为步。趋:疾走,快步而行;走:步行的通称,如:走路。古指疾趋,即跑。
⒋征、伐、攻、袭:都指战事。[差异]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同义词,并加以辨析:
⒈《韩非子.五蠹》: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
货、财:均有“财物”义,“货”还有“钱币”等义。
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
⒊《三国志.华佗传》: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⒋《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八)什么是同源词?查阅古汉语词典,说明下列各组词是否有同源关系?
●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孳乳、派生出的一组音义相通、又不完全相同的词,叫作同源词。
⒈竟、境:同源分化的古今字,为同源词。
⒉景
⒊浅钱贱残:
有共同的声符“戋”,“戋”共有“小”义(右文说),音义相通,为同源词。
⒋无毋亡罔莫勿:均有“无”类否定义,文献证明古代常通用,故为同源词。
(九)翻译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笔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参见教材下852-853页注释)
【译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