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

标签:
乌镇吴越蓝印花布乌将军庙茅盾故居 |
分类: 旅游摄影 |
对于乌镇的风景,我真不知应该再写些什么,因为实在是广为人知。但说起乌镇的历史,确实是非常久远。大约7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乌镇的先民就开始在此地繁衍生息足见此地物产优厚。春秋时期天子势弱,诸侯并霸,当时的晋楚是中原两个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多年纷争,势均力敌。当时的越国,据说是禹王的后裔,被分封到东南沿海一带,以会稽(今绍兴)为中心,奉守禹之祀。越西邻雄楚,虽不能大国之名,国力却也逐渐强盛,但由于地处偏隅,被中原雄主们视为蛮夷之地。吴的兴起源于越而晚于越,最先是一些零落在太湖流域的部落群体,多水患天灾,后来与南下的北方齐鲁晋文化的融合,逐渐崛起,定都于姑苏(今苏州)。而也因此拉开了几十年的吴越争锋的序幕。其实在吴越的背后是晋楚两大强权诸侯的身影。一开始在力量对比上越强吴弱,吴王阖闾伐越失败战死,吴王夫差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几年后在越军挑起的伐吴之战中获得大胜并一举拿下越都会稽,将越王勾践掳至姑苏为质,吴国由此长达十几年的繁盛。之后又演绎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终越国趁吴国北伐,欲与晋争夺盟主之位时突然伐吴,随后又在笠泽之战中歼灭吴军的精锐,使得吴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越军已占绝对优势。最终越王勾践攻下姑苏,吴王夫差含恨自刎。灭吴之后的越国如日中天,北渡江淮,与齐鲁晋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各路诸侯皆愿奉其为首,周元王亦封勾践为“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记:“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而当时的乌镇名叫“乌戍”,这个“戍”是戍边的意思,当时的乌镇隶属于吴国,是吴越的边境,驻扎着边防军以防南方越国的进犯之敌。
至秦时,天下一统,乌镇隶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历时多个朝代。
隋炀帝杨广兴修“京杭大运河”流经乌镇东侧,更是给乌镇带来空前的繁荣。
由于乌镇地处两省、三府、七县交界处,人员往复,治安环境十分复杂,所以,明清时在乌镇特别设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镇而行使相当于府衙的职能。民国元年(1912),乌、青两镇依旧分治。1950年5月,乌、青两镇终于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至今日。
吐槽一下:原来听人说乌镇商业化,我开始还替乌镇辩解,谁不想发展,咱也不能只想着自己快乐,不让别人发展不是,结果今天亲身体验了一把乌镇,结论是实在太太太太太——商业化。除了卖东西就是各种客栈。乌镇还分东栅(原青墩)和西栅(原乌墩)两部分,主要景点都在西栅
,两边还要分别买票,西栅门票150,东栅门票90,通票略便宜210。比这一路的徽州古村贵出三分之一还多。里边的客栈不靠水的大房680,靠水的小单间(貌似就一张床的空间)要380,住一晚有没有情(钱)归水乡的赶脚?其他价格请大家自己意淫。除了靠水的风景还算可以,其它无解。下午四点多乌镇里的人多到走不动,很多人都是傍晚来玩,一直到晚上,然后住在乌镇里,怪不得乌镇的房价高的离谱,我去问价的时候人家一脸不屑,被当做穷人无情地鄙视了。
前一篇:山间寻野趣,雾锁石潭村。
后一篇:西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