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酥 脆的芝麻糖
莲峰俗 子
http://s13/middle/4e5f99edt9c73255328ac&690脆的芝麻糖" TITLE="香、甜、酥 脆的芝麻糖" />
我们这过元宵节,有吃芝麻糖的风俗。至于为什么,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芝麻象征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糖代表着甜甜蜜蜜。老百姓在新年伊始喜欢图个吉利,把芝麻和糖做在一起吃,象征着在新的一年生活要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日子过得更甜蜜。
虽然有这个风俗,但是我小时候过元宵节的时候,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到芝麻糖的。那时候商店的柜台上很少有这种奢侈食品,食品都要凭票供应。非农户口粮油都由国家供应,国家很少供应芝麻。农民从生产队分来几斤芝麻,还需要换香油吃。把全部芝麻都换成油也不过才一斤多,吃的时候用筷子尖从油瓶子里蘸一点,去菜锅里搅搅。一大锅菜看不见一个油星儿,就这也能不经常吃,需要过节的时候才能享受。我想,‘油滴一点香’这句话大概是从此而来。
有些爱好的老太太、巧媳妇总是在换香油的时候,偷偷地从芝麻里抓出几把来,放到严实的地方藏好。到元宵节时小心翼翼地把珍藏芝麻拿出来,精心做成烧饼大小的一块芝麻糖,切成杏核大小的糖块,分给自家和邻居的孩子们。
性急的孩子连嚼几下,来不及细品就把糖一下子咽到肚子里,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性子缓的孩子,把糖含在嘴里舍不得嚼,最后嘴里只剩下几粒芝麻。
后来物质逐渐丰富起来,芝麻已不再是紧缺食品了。记得80年那年春节,父亲弄来几斤芝麻,在家自己动手做芝麻糖。父亲没有熬过糖,不会掌握火候,而且还很固执。我说他的方法不对,他就训我。他不知道我在部队经常去炊事班‘学雷锋’,熬糖的技术高着呢!结果,火候不到,芝麻糖做成了一滩散沙。就这,父亲还不服气,说是糖的质量不好。等父亲出门找人聊天时,我在弟弟妹妹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一盘芝麻糖,全家吃的很有滋味,可父亲就是不吃。二妹那时还是个孩子,她不怕父亲,她把一块芝麻糖硬塞到父亲嘴里,说:“说实话,我哥哥做的好吃不好吃!?”父亲连连说:“好吃,好吃。”从此,我在家争得了‘大厨’的地位。
现在条件好了,平时家里零吃不断,过节时芝麻糖一卖就是一大包。我不喜欢吃甜的,孩子们也只是象征性地吃一点。每年买的都吃不完,放来放去都变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