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检报告,折腾了我们家近五个月!
(一)
莲峰俗 子
今年四月份,单位组织职工在本地医院例行健康体检时,查出老伴的值血小板有点偏低。正常人的血小板值为10万——30万,而老伴的化验报告单显示只有6万多。当时老伴也没太往心里去,老伴的技术职称是防疫医师,懂点医学知识。身体是本钱,有病必须早治疗。在家人的督促下,老伴于4月末的一天早晨在儿子的陪同下到省院某复查。早起她娘儿俩走的时候都高高兴兴的,像是去旅游。我也觉得问题不太严重,不然的话我为什么不陪同前往呢?
下午快到晚饭的时候,儿子打来了电话,声音带着哭腔,说省院某的检查结果,老伴的血小板数值只有1万多,医院建议必须立即住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书,让儿子签字。晚饭我是吃不成了,立即带上钱乘车赶到省院。某赶到到院某后,老伴已经入院,随行的司机小赵很机灵,什么事都办得干脆利索。老伴的精神没有早起来的时候好,看来她的思想压力很大。因为她懂医,她知道住进省院某的血液科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她甚至往老家打了电话,让她的大姐做好为她移植骨髓的准备。晚上她又打电话给儿媳,交代了家里的来往账目,就像临终前给家人留遗言。
儿子此刻也吓呆了,眼睛里含着热泪,又极力不让眼泪流出来,他怕她妈妈看见。儿子悄悄地把我叫到走廊里,让我看了病危通知书,一个劲地问我她妈妈的病能不能治好。我心里虽然也很害怕,但是我必须挺住,和我一块来的表弟也一个劲地劝我。
血液科的医生挺客气也很慈善的,就像观音菩萨现世。不过她们比电视剧《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时髦漂亮多了。我坐在她们的面前感到有一股和熙的春风扑面,我把她们当成了大慈大悲救人于苦难的观世音,我把老伴的生存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她们的身上。漂亮医生对我说,老伴的病很严重,一旦脑出血就有生命危险。还征求我的意见说,医院规定不让给病人用丙球蛋白,但是用丙球蛋白对治疗有好处。每天10支,每支大约500多元。如果家属自愿使用,可以到医院门口的药店买,她还给开了个方子。还有什么说的?别说家里有钱,就是没钱也得想法治病。表弟也很大方,说,不要心疼钱,缺多少他拿多少。弟弟也打来电话,说只要能治好他嫂嫂的病,钱她包了。我知道弟弟不是说大话,他经营着几个企业。我到医院门口的药房,一下子买了一个疗程。预交款,药房代存,我怕断顿了不是。
一天、两天过去了,一个礼拜过去了,名贵药品、进口药品用的不少,可老伴的的血小板就是不见长,就像部队队列训练里的原地踏步走。很有规律,不慌不忙地和我较劲。十来天过去了,也查不出血小板低的原因。不过,我在交费处排队把成捆成捆的钞票往窗口里边递了好几次。隔着收费处的玻璃窗,我看见收费员身边的一个好大的铁皮箱子不一会儿就装满了成捆的人民币,箱子换了一个又一个,我还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我的脑子喜欢走神。心想,医院这买卖挺不错的,全省的病人都往这里大把大把地送钱,而且交钱还得排队,还得承受保安的训斥,还得看她(他)们的脸色,人们还从来不讨价还价。
还好,医生告诉我老伴患的不是恶性血液病,我和家人的心里稍微有些安稳。查不出原因就得想办法,医生说要进行实验性治疗。我也不知道实验性治疗是个什么玩意儿,反正用的是化疗药品。不治疗还好,治疗了一段,老伴连饭都不能吃了,头疼、恶心、呕吐,晚上睡不着觉。
唉!到这里来的都是重病号,头疼感冒的在本地买几包药片就行了。眼见得一个个目光绝望的病人被神情紧张的家属们送进病房,眼见得一个又一个患者从这里走进了鬼门关。这里是地狱之门,这里是阴阳分界线。疲惫不堪的陪护家属、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危重患者,病逝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就是健康呆在人在这里也会被吓个半死!
老伴根据自己感觉和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曾多次向主治医生提出要改变治疗方案,但是每次都被医生严厉拒绝。我也曾多次劝说老伴要听医生的话,毕竟一级是一级的水平。再说,老伴已经辍医多年,她那点玩意儿在这里不是班门弄斧么?同病室的那个‘小姑娘’(我以前纪实性小说里曾提到)的父亲‘大岛茂’也曾多次提醒我不要拿钱乱扔,他还对我说了一些‘秘闻’。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相信省级大医院。这个医院是省某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这里的专家们的头上笼罩着一个又一个神圣的光环,这里的许多专家都享受着国家的特殊津贴。我这人好奇心大,在教授们到医院现场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喜欢旁听。什么‘XY',遗传基因,细胞什么的,我以前闻所未闻。单凭这点,我对这里的专家教授们就佩服得不得了!
老伴决意要出院,我不同意,医生也不同意。我不同意的原因是,老伴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平时很省俭,一分钱总是要掰成两半花(要是国家的公务人员都像她那样勤俭,航空母舰早造出好几艘了),我担心她怕花钱。人总不能像小沈阳说的那样,进了阴间,存款者还留在阳间。医生不同意的原因是,他们要对患者负责。最后,老伴在协议上签了字,大意是出了问题不找医院麻烦。
回家后,老伴立即到当地的(市级、县级市)两家医院化验。结果:血小板正常。再到省院某化验,结果,还是不正常。再到当地的市级医院化验,结果仍然正常。老伴找到省院某,省院某对自己的化验结果信誓旦旦。化验血血液并不是什么高难技术,何况化验师以前和老伴是同事。
误检报告,折腾了我们家近五个月!(二)
误检报告,折腾了我们家近五个月!(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