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曾祺《受戒》之我见

(2007-12-28 21:01:45)
标签:

杂谈

 

柳梢帆影依稀梦   热土炊烟缭绕文

——汪曾祺《受戒》之我见

小说是什么?理论上的定义是: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 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生活揭示生活本质意义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篇幅简短精悍,故事简单曲折,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揭示出各中道理。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 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按照篇幅的长短,又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在具体的字数上没有统一的规定。

小说家有自己的认识,贾平凹说:“小说是什 么?小说是一种说话,说一段故事,我们作过许许多多的努力——世上已经有那么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样从他们身边走过,依然再走——其实都是在企图着新的说法。”(《白夜·后记》) 英国作家谢活利说:“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是的,小说就像一部留声机,将生活之现实与存在之真实巧妙融合。

在众多的小说家中,很欣赏汪曾祺的小说。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他把小说当成“是一个可以跟谈得来的朋友”可以“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因此,他的小说也具有种独到的特色,显示了成熟的小说文体:散文化的小说,平淡的叙述方式,清丽幽默的语言,淡中有味、飘而不散的风格,虚实相生的氛围,让人有一种寻找到诗意乡村的感受,一种淡雅之中浓厚的贴近;就像在暖暖的午后,品着一杯淡淡的却韵味悠长的香茗,让人忘却俗世纷绕。汪曾祺作品中尤为喜爱《受戒》,不论是行文还是思想都别具一格,汪氏的小说风格展露无遗。

叙事:飘逸灵动  浑然天成

“这篇小说写于197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新与旧交替的年代,整个文学创作都笼罩在一个宏大的主题内,形成了一种文学共名的状态,如反思文学,还有后来的改革文学等。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知识分子思考问题与探索问题的材料都来自于统一而重大的历史主题。汪曾祺的《受戒》在这时出现,无疑给当时充满着血与泪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摆脱了功利性的束缚,远离于政治的漩涡,虽然有一种与时代脱节的感觉,但这种纯文学的创作更具有特殊的地位,更能引起人们的珍视。”

——《汪曾祺作品研究》

的确,读汪老的小说仿佛是听一个老者在夕阳下讲些有意思的故事,清淡、飘逸、耐听、耐品,娓娓叙述中连时间都停滞。《受戒》是一篇很美丽的小说,故事情节是一个俗名叫小明子,法名叫名海的小和尚与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之间,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从头至尾体现一种回忆中的散文味儿。

《受戒》整篇小说的构架是有一种匀称和嚼头在里面,简简单单的,却颇有嚼头,甘甜入心。正。形式散漫旁逸斜出,不循章法,但有一股不忍释手的气韵裹挟着。这股气韵不是别的,就是氛围营造的结果,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让人赏心悦目的情感基调。在叙事上,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明子受戒和明子、英子的爱情故事,这是明线;二是作者建构的一个淳朴的民间的理想生活境地,这是暗线,贯穿故事始终。两条线索相交相融,浑然一体。作品虽是小说,却几乎理不出集中的故事情节,写什么人,记什么事,运用什么方法,全凭作者自己的心情 ,天马行空随手拈来。看似故事性不强,情节太少,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起承转合、起伏高潮,而是漫不经心,随云钻月,往往留给初读者“散漫”的印象。小说的题目是“受戒” ,作者却有意不多去写它,只是到了小说的后半部分才淡墨略写 ,还多是从侧面映出。文章的中重心是对民俗民风,和尚们的生活韵事以及小英子一家“桃源”式的自在生活的描写上。作者不惜笔墨,极尽渲染,有意识地过滤了那些丑恶的、浮躁的东西,追求一种和谐的意境;在和谐平淡的艺术外观下面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开拓了崭新的审美想象空间。他的表达是透过纸面透过文字透过整个简单的故事情节的,省略一切修饰,剩下的就是就是最真实的美,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特色,耐人寻味。汪老还巧妙地用不以为然的笔调来叙述有悖常理的事情,给人的心理和视觉一种全新的冲突,让这篇美文从头到脚都充满了吸引人的气质。整篇小说宛如淡笔浅墨的水墨画,粗粗勾勒却朴实无华的人物的线条,用沉沉的紫青艳丽地着色环境,淡雅幽远。《受戒》里爱的发生是那么自然的事情,犹如和暖的春风吹过人的脸庞;少了琼瑶的撕心裂肺,少了金庸的国恨家愁,没有深刻却有简单的本质;和日本的宫崎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作品都从心里流淌出的诗。

《受戒》是乡土自然清新得不容许一粒灰尘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生活、哭哭笑笑、说话的故事的淳朴人们的美揭发出来,让读者徒然心羡怅然向往那种原始的自由和恣意,激起对那种迥然不同的美的遥不可及的遗憾。在远离世俗的室外桃源,可爱的男女主人公进行着他们的故事。不要惊诧于其中对于世俗伦常的背叛,他用自己的叙事方式带领我们超越伦理道德造成的误区,展示给我们一种过滤了种种尘埃的至纯至性的生活方式,读着这些文字心弦很难不被拨动。作者倾注热情,用人的天性看世界,用人的感觉来说生活,带着最亲切的回忆和最深刻的理解来描绘构建的理想世界。那里风光自然亲切,寺庙和农家悠闲温馨,那里有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们做着充实诗意的事情。文中的荸荠庵纪事,"放焰口"、"受戒"的细节描写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们很贴切地将整篇小说填充得饱满丰富意趣盎然。我们看到的就是生灵活现的人,庵赵庄里没有尔虞我诈的心计,没有追名逐利的欲望,没有太多的琐碎和市侩,简单透明、尊重天性;引导人们挣脱理性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受戒》像是雾里盛开的花,宣告了另一种花开的样子,就算不可企及也是安慰。

人物:塑造鲜明个性  闪烁人性光辉

老舍在他的《怎样写小说》中指出“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注意到人物的创造是件最上算的事。”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支撑起了整篇小说。《受戒》的男女主人公是小和尚明子和农家女英子。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并不喜欢小英子。作为一个女生她让人觉得太野了,大大咧咧,没有女生该有的矜持和内敛,像个喜鹊似的叽叽喳喳。而如今,小英子这个形象却深得我心。爱上她的纯正无邪,爱上她的活泼开朗,更爱上她的敢爱敢恨。

“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寥寥几笔就把小英子的美丽勾画得传神而不落俗套,这样的美有谁不动心呢?她还是个乐观、无邪、还有点小脾气的女孩子,明子用铜蜻蜓捉鸡,她也抢过来玩;被大英子数落,她自己说自己是“喜鹊”;明子画画时,“小英子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这些都很形象的写出了一个农家女孩的质朴。 “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 点出了英子的灵巧能干。

小英子爱明子,爱得真心实意,爱得轰轰烈烈,更爱得坦坦荡荡。在挖荸荠的时候,“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她清楚自己内心早已对温顺善良的明子暗暗倾心了,于是她就大胆把爱表达出来,主动追求并牢牢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同时,英子更是聪明的,她会表达更会观察,她相信以自己的纯真善良和灵巧能干也一定能赢得明子的爱情。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她身上蕴含着的那份至真至纯的人性之善让她收获了甜美的爱情和生命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幸福。的果敢和聪明收获了甜美的爱情。一个形象鲜明,敢爱敢恨,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农家女跃然纸上,深入人心,可亲可近,人物性格最终确立。

相对于英子的浓墨勾画,明子的描写比较零散,但是在文中仍有细碎的描绘。通过大娘的夸奖,英子的转述,被选为沙弥尾的机会,都不难看出明子的俊俏温顺善良。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从庵赵庄到县城,当中要经过一片很大的芦花荡子。芦苇长得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四边不见人。划到这里,明子总是无端端地觉得心里很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小英子喊起来:“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发疯啦?为什么划得这么快?……”明子的内向和害羞与英子的心直口快相辅相成,既相互对比又相互补充。通过明子的内敛衬托了英子的大胆,同时使得两个形象更为丰满。合了书闭上眼,还真能看到里面生动的人物。即使只是种印象,用内心的眼睛却

感觉到得到。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作者虽然没有刻意描绘,着墨不多但却仍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形象十分鲜活。“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这是当家仁山的不修边幅;“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这是仁渡的聪明、身怀绝技;

“赵大伯是个能干人。……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还会剪花样子。”这是赵大伯的老实勤劳和赵大妈的精明能干几句平常的话就把人物写得很真实、自然而且很有幽默的成分,给观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自然、亲切。

 

语言:清淡委婉   流畅和谐

《受戒》作为汪曾祺的经典代表小说,集中体现了其散文诗化的创作手法。全篇畅如流水,没有九曲回肠的迂曲,而有脉脉流水的安详。作者用率性自然的白描手法,用清淡委婉   流动和谐的语言,无拘无束地为我们构造出了一个世外桃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沈从文《边城》的影子。也恰恰是这用语言描绘的极具特色的民间世俗世界,让人体会到了生活的自由自在和毫无功利性的纯真人性,深化了文章主题。文章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古朴清丽、流畅平实的描写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

“小和尚的日子清闲的很。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

“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飞远了。”

“这个地方地名有点怪”毫无修饰的语言,近乎于拉家常的轻松、亲切。“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就是简单平静地叙述,不经意间小和尚的那份清闲生活也就感染了你我。“栀子花香得冲鼻子”一个“冲”字简练传神、味道俊冽。“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飞远了。”这句结尾,看上去并无多大出彩。然而,在细细品读之后,却能感觉到心也随着这只水鸟飞到那“地名有点怪”却是人间仙境的“赵庵庄”。全文那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描写就像一曲甜美的歌萦绕在读者的心间、陶醉其中余韵悠长。而穿插其中的俗俚之语,生动俏皮,让人忍俊不禁。

汪曾祺就是这样用平常的字眼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溢着真善美的田园风光,令人耳目一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更让人身临其境。没有宏大的境界,激荡的情感和绚丽的辞藻;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随意和自然,有的只是对简单和本质的追求,有的只是对生命的向往和憧憬。

(二)简短传神、明快活泼、节奏鲜明的人物对话

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紧挨着荸荠庵。——给你!”

读着这样欢快活泼的对话,让人的心情也不由得轻松而愉快。简洁的语言,讲述了明海与英子的初次见面,就使人看到了英子的“喜鹊”似的性格,心直口快。没有女孩子的矫揉造作,却有着一股天真无邪,开朗乐观的率直本性。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

明子大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声说:“要——!”

“快点划!”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的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全篇最后的这个对话中,故事发展到了高潮,仍是简单地对话,可是使得人物性格最终确立和作者构建的理想生活的图景最终形成。小英子的敢爱敢恨,真情的触动使得人性蓬勃苏醒超越世俗的约束。

那些简短鲜明的对话为每个人设计得恰倒好处,使主人公的形象饱满而充实,轻松灵动的对话征服的不仅只有思想还有挑剔的感觉,节奏鲜明的乐感读来朗朗上口;它展示了淳朴旷达的“幻世”,展示了过滤了种种世俗尘埃的至纯至性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人性的精髓。

《受戒》全文的语言就是如此简练直接,毫无苦涩艰深,读来顺畅清新。作者不加掩饰地将情感直接流露于笔端,每子每句都洋溢着轻快的调子,如春风拂面。在这些随意而平常的文字下,却少了些现代汉语的华丽,多了些古代汉语的沉静和凝练老成。大俗大雅,通俗不媚俗;一个旁观者的达观淡泊的心境欲无意中展露无遗,顺其自然。恰如苏轼所言:“外枯而中膏,似詹而实美”。

苏东坡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林语堂说:“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

在我看来,汪老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如酒。薄薄厚厚,亦浓亦淡。淡则如水,色浅盈然;浓则如酒,醇香浓酽,余味悠长。《受戒》里的故事,是梦里的,又像真实的,似乎是现实和梦境模糊的边界。像一汪轻轻荡漾着的水,自然如最初的赤子之心,让人沉溺在一种永恒的怀旧和畅想的希望中,模糊了现实与理想。纷纷杂杂的尘世,人就犹如狂浪中一叶扁舟,舟欲静而浪不止;有谁能从未曾改变过那种平和冲淡如水般坚韧的心境,在何经过沧桑后依旧保持着那种坚信人间真善的孩子般的心?

柳梢帆影依稀梦,热土炊烟缭绕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笔画见真谛
后一篇:对生活卑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