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钱币博物馆镇馆之宝皇宋通宝汉代麟趾金承安宝货银锭 |
分类: 至尊国宝 |
中国钱币博物馆是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国家级钱币类专题博物馆,不仅从事钱币的收藏、展览和研究,还肩负着指导、推动钱币收藏、研究及宣传钱币文化的任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钱币博物馆基本陈列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展线600米,收藏的钱币及钱币相关文物约30余万件,其中展出钱币实物2000余件,另外还收藏有钱币文献图书13000余册,期刊5000余册,并负责编辑《中国钱币》杂志,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集钱币收藏、研究、陈列、宣教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
1 汉代麟趾金
西汉武帝时的黄金币。麟是指麒麟;骏马名;即蹄字。二者乃铸金为麟足形,马蹄形之谓。据《汉书.食货志》,武帝下诏铸造这两种金币,是出于协应祥瑞。前者作圆饼状,后者为椭圆、底凹、中空的马蹄状。1961年山西太原太堡西汉墓出土5件饼状金,上刻有“令止“(即麟趾)字样,径5-6.4厘米,重215-250克。1974年河南扶沟古城乡出土的金,重约276克。
2 承安宝货银锭
3 皇宋通宝之九叠篆
在版别众多的皇宋通宝钱币中,有一种俗称“皇宋九叠篆”的钱币尤为珍贵。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秦汉无此制,唐宋以来多用于官印上面。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称之为九叠,将这种“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种古钱币中,“皇宋通宝”仅为孤例,故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
4 太清丰乐 南朝梁
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铸造,钱文精致,存世不多。
5 陈太货六铢
太建十一年(579),陈宣帝始铸太货六铢钱。钱文篆书直读,制作精整。发行之初,一枚当五铢十枚,与陈五铢并行流通,后改成当一钱。民间因使用不便,讹言其有不利于皇帝的征兆,"六"字似叉腰哭天子,遂废止。
6
7
元德通宝
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的汉文钱,有楷书,隶书,行书三种钱文。其直径一般在20毫米----25毫米之间。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
8 祺祥通宝
祺祥是同治皇帝第一个年号,当时提出时即有大臣因“祺”“祥”两字意思相近而持反对意见,后因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而废止,仅存60天。所铸多为样币,流通币几乎全部收回损毁殆尽。
清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始铸,还未发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废除,铸币回炉铸为"同治"钱(1861年).与祺祥重宝一起并称为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
9 清代咸丰元宝宝源局当五百
10 咸丰元宝当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