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夏钱币元德重宝元德通宝大安通宝天盛元宝篆书光定元宝 |
分类: 至尊国宝 |
元德重宝
元德通宝
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的汉文钱,有楷书,隶书,行书三种钱文。其直径一般在20毫米----25毫米之间。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
大安通宝
西夏惠宗赵秉常大安年间(1075—1085年)所铸汉文平钱。1981年内蒙林西县出土二十万古钱中首次发掘一枚,为震惊泉界的奇珍之品。铜色赤褐,形态古朴。钱文“大安”二字楷书,“通宝”隶书,直读,文字端庄,边廓整肃,制作精美,背穿上隐约有仰月纹。径2.3厘米,重4克左右。经考证,历代以“大安”为年号者有三:金卫绍王大安年间无铸,辽道宗大安钱两品与此文风迥异;而此钱与西夏钱文字类似,尤以稍后崇宗之“元德通宝”大样钱“元德”楷书而“通宝”从隶,与之如出一辙,故将大安通宝系于西夏惠宗可安。
天盛元宝
西夏仁宗皇帝天盛年间(公元1149-1169)铸造.铜钱多,铁钱少。铁钱背“西”者少见。另有铁母存世。
西夏仁宗赵仁孝天盛年间(1149—1170年)所铸汉文平钱。天盛廿三年为西夏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故在西夏诸钱中,天盛元宝堪称铸量最丰、制作最工、文字最秀的一品。“天盛元宝”四字为秀丽楷书,旋读,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3.7克左右。此钱传世及出土数量甚大,不亚北宋诸钱。因西夏地域缺铜而多铁,天盛铁钱世间所存亦众。1982年内蒙包头出土一批西夏铁钱中,首见形体略小,背穿上铸“西”字之天盛元宝,为历代钱谱所陕。
乾佑元宝
西夏仁宗乾佑年间(公元1170-1193年)铸造;币质:铜、铁;
特征:小平,钱文真、行二体。铜少铁多;
天庆元宝
西夏桓宗(李纯佑)天庆年间(公元1193~1206)铸造。
币质:青铜 特征:小平钱;钱文楷书旋读,书体端庄劲健,铸工良好。
皇建元宝
西夏襄宗皇帝皇建年间(公元1210-1211)铸造。铸量较前期钱稍多,但小字大样者少见。今存世皆已不多.
皇建元宝铜色纯赤,制作精湛。面文“皇建元宝”四字楷书,旋读,书体端庄秀丽。边廓峻深,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3.6克左右。皇建钱美制而量丰,颇为广大集币者所喜爱
篆书光定元宝
西夏神宗光定年间(公元1212-1223)铸造,钱文一般为楷书。另有篆书钱孤品,珍罕无定价。该钱普通品今已比较少见。是品篆书体光定元宝小平钱,1984年出土于银夏贺兰山一代,钱径24.3毫米,厚1.5毫米,纯正的西北坑口,请大家欣赏。
楷书光定元宝
传世原见楷书钱,数量颇丰,“光定元宝”四字俊逸潇洒,微含行书气韵。铜赤而纯,制艺精湛,边廓峻深优美,颇可与平钱佼佼者大定通宝媲美。径2.4厘米,重3.6克左右。历代泉谱唯此楷书钱一种,1984年宁夏银川出土一枚篆书光定元宝,实属钱币史上之最新发现。此钱形制、大小与楷书钱相类,然面文为优美娴熟之玉筋篆,仅“宝”字已作隶化、楷二体完全匹配,当可视为对钱,与乾祐元宝对钱相为呼应。光定元宝精美对钱之出观,既标志西夏铸钱工艺已达顶峰,同时亦宣告夏之消亡,遂成西夏最末一代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