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名画 ----- 竹 〈3〉

标签:
国宝名画竹杂谈 |
分类: 至尊国宝 |
1 武侯高卧图
朱瞻基
朱瞻基(1399—1435)朱元璋曾孙,建元宣德,在位十年,朝号宣宗。自号长春真人。雅尚翰墨。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无不臻妙。尝作画赠重臣。传世人物作品有《武侯高卧图》。此图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人物高卧狂放的情态,刻画得很生动,线条洗练。墨竹用笔潇洒,得元人意韵。朱瞻基三十岁作此画赐给老臣陈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对贤才的渴求心情。
2 双钩竹图
金浞
金浞,生卒不详,明正统间人。字本清,号朽木居士,又号太瘦生,鄞(今浙江宁波)人,任中书舍人。官至太仆。篆、隶、行、草皆佳,绰有汉晋人风度。擅摹印篆,写竹石甚佳,其钩勒竹尤妙。此图绘坡上石畔高挺两竿修竹,枝干挺劲,竹叶茂盛,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丛生,呈雨后勃发之势。双钩线条细劲,填染色彩清雅,颇得修竹新篁的秀劲潇洒之韵。此图为画家极少见的存世作品了。
3 清风高节图
夏杲
此画写奇石耸立,风竹数竿。以浓淡二墨写枝撇叶,绘偃仰起伏、前后穿插之态,有条不紊地刻画出竹子在清风中飘举摇曳的情状,尤其叶梢提笔一转,如神来之笔将风竹潇洒婆娑、楚楚动人之韵尽现纸上。
4 修筠拳石图
夏杲
此图用墨笔画新篁从秀石之后抽出,枝叶繁茂,秀石以折带皴笔擦出,显剥落之状。新篁巧媚而韵致,用笔劲利,细写小枝,尽显新篁清嫩之态,蕴含无限生机。画面清雅秀逸,隽永优美。
5 淇渭图 王绂 ![]() 此图写倒挂竹一枝,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其墨竹画法,继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瓒等的传统,着重表达萧散清逸的意韵。淡墨写枝,浓墨捺叶、叶端轻轻弯折,翻转自如,如神来之笔,尽显竹叶静中有动的态势。此图用笔在遒劲中出姿媚,纵横外见洒脱,开元末明初画竹的新风格。 |
6 墨竹图
王绂
王绂(1362—1416),一名芾,又作黻,字孟端,号友石,江苏无锡人,曾隐居九龙(今惠山),自号九龙山人。洪武时生员,永乐初以善书被荐,供事文渊阁,宫中书舍人。以墨竹名天下,笔致纵横洒脱,得文同、吴镇遗法。山水多学王蒙,风格苍郁,平远之景则近倪瓒。传世作品有《潇湘秋意图》《隐居图》《墨竹图》等。
7 双钩竹及松石图
张逊
张逊,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仲敏,号溪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擅画,擅画竹,尤精钩勒竹,妙绝当世。山水学巨然。
8 竹石图
王蒙
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9 竹枝图
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扑面的感觉。
10 竹石集禽图
王渊
王渊,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习丹青,经赵孟烦指授画法,山水学郭熙,人物学唐人,尤精绘花鸟和水墨竹石,效黄筌父子钩勒法,水墨皴染,深浅有致,得写生之妙;也有设色富丽,但较少见。传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图》《山桃锦鸡图》《良常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