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尊国宝:三希宝帖

(2008-05-14 09:56:26)
标签:

三希宝帖

国宝

名帖

分类: 至尊国宝

1 《快雪时晴帖》纵23cm;横14.8cm ,行书四行,二十八字。

http://www.wenyi.com/art/shufa/weijin/9.gif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71207/00080287d09808c3423c32.jpg


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的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

附:王羲之

至尊国宝:三希宝帖


根据此帖附页的诸多题跋款识、收藏印章以及有关书籍录载,《快雪时晴帖》曾经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赵孟頫题跋。明时为朱成国、王稚登,清冯铨所有,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入内府。如今“三希”《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一希”《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希”尚未聚首,国人深引为憾。

附:乾隆皇帝
http://www.csonline.com.cn/changsha/lzp/W020031121588339375386.jpg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皇帝视为“三希”之首,现在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秋帖》据传为王献之的手笔,帖上的“至宝”二字是乾隆帝亲笔题写的。但是,据专家鉴定,《中秋帖》和《快雪时晴帖》都是后人临摹的,只有王珣《伯远帖》是真迹。

 

2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

至尊国宝:三希宝帖

至尊国宝:三希宝帖

至尊国宝:三希宝帖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行书3行,共22字,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
  等大军
无署款。

http://cn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0706/29/100398655.jpg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朝画家米芾所临摹,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鉴藏印。


http://www.zsku.net/wenhua/UploadPic/2007-10/20071018211549133.jpg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3 《伯远帖》,晋,王珣书,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http://www.wenyi.com/art/shufa/weijin/18.jpg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前隔水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绿”三玺。
  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干”、“隆”二玺。

http://www.duhaibing.com/images/shufa/jin/wangxun/boyuantie.jpg
  

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卷尾敕董邦达绘图,邦达有记,又有沈德潜书“三希堂歌”。
  卷后有董其昌、王肯堂题记。
  本幅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识。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诸玺。
  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觯斋秘笈之印”。
  王珣《伯远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
  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之时,敬懿皇贵妃将此帖带出宫,后流散在外。1950 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曾经公开展览,并已影印出版。

附:爱新觉罗·溥仪

至尊国宝:三希宝帖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