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打架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转贴)

(2008-06-11 20:47:14)
标签:

杂谈

        小学生打架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口头的或身体的方式对他人身体、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用语言直接伤害他人,侮辱他人人格,使人丢脸,是攻击性行为;捏造谣言,诬陷他人等间接攻击他人心理,也是攻击性行为;用拳头、木棍打架同样也属于攻击性行为的范畴。

 

小学生的打架一般都是些小打小闹,而且打架的数量较少,他们大多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学生打架现象对其品德的形成,对其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大影响。还有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又由于年龄小的因素,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还是存在的。

学生打架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

  l、独生子女心理特点的两重性

    国内外学者,心理学家对独生子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调查,实验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具有两重性,他们在智力上普遍优于非独生子女,但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的另一方面,却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和弱点,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差,遇事较激动,感情用事,且好发脾气,比较任性。

2、受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孩子在家里个个都是宝,个个都优秀,荣誉的光环时刻环绕着他们(爸爸妈妈的夸奖与宠爱,使孩子‘昂首挺胸’)。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他们的“任务”不光是“玩”了,还多了主要的任务“学”。学习成为孩子首要的“任务”,没有了幼儿园时的小红花,少了“都是好孩子的评语”,他们的生活里出现了“分数”,出现了“班长”、“小队长”之类的词语。特别是刚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对这种学习环境不能马上适应,当课堂上孩子没能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时,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试卷上没有100分时,孩子渐渐感受到了“地位”这个词的含义。其中,有的孩他们可能学习成绩比较差,平时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不高,有时,测验考试以后,同学在议论成绩时,他们总觉得同学们在取笑他们,于是,经常捕风捉影。有的生理有缺陷,他们希望同学们能尊重自己,例如:有口吃现象的同学,当同学们在自觉不自觉当中学他讲话时,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类孩子与人打架的现象也比较多。

 

3、发生小碰撞,互不道歉,矛盾升温。

在学校这个大集体当中,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碰撞,当他们在各不相让的情况下,打架就很容易发生了。

4、自己犯错,迁怒别人,通过打人报复。

有的孩子由于犯错误,给老师或家长批评了,他没有很好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迁怒于同学,怀疑由于某某同学的告状,自己的事才给大人发现,自己才会挨批评。有的可能错得不多,偏偏给严厉地批评一顿。于是,就用打架来解决问题,发泄心中不满。

5、本身是一种病态。

有些儿童本身患有小儿多动症,有的性格比较孤僻,有的智力比较低下,与一般儿童在一起时,也容易发生打架的现象。

怎样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争吵和打架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正确诱导孩子的自卫心理。

 

小孩子在被人欺负后心里会很不舒服,就想立即讨回自己的损失,从而转化为动手。这是孩子的一种自卫心理,大人要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但却要教育孩子不能动手打人,更不可主动去攻击别人。

 

在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常常为一些小事,两个孩子就能打起来。有的打架事件也许就源于一次小小的身体碰撞,如果当你听到孩子情绪不满地向你诉说谁谁在学校把我撞倒了之类的话,你可不要不在意,要多问孩子几句‘为什么’,问问他的感受或替他说出感受,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知道他的感受的。接着就要做正确的引导了,比如,你可说:“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打了他,他不也同样会很疼吗?”孩子从中找到平衡,很快就会将一切丢到脑后,愉快地玩耍了。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主动道歉。“知错就改”这四个字,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传给孩子们,不仅让孩子知道这四个字,还要将这四个字的含义讲给他们听,作为家长您还须首先以身作则地影响着孩子、“监督”着孩子能“知错就改”,相信您的小孩儿不管在家在校都一定是一个受欢迎的好孩子。自然那些“争吵事件”也就找不到他(她)了。

 

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我知道不是你先动的手,可后来你却把人家撞疼了,这就是你的不对。去跟小明道个歉,好吗?做好朋友不是更好吗?”相信不论是你的孩子还是小明都会很快将不愉快忘得一干二净的。

 

3、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之间的摩擦。孩子之间是很容易起摩擦的,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家长不要对此斤斤计较。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插手进去。说不定这样更有助于孩子间的友谊,促进彼此的了解,从而成为好朋友。

 

4、纵容和压制都不可取。在处理孩子与孩子间的矛盾上,家长一定要注意方法,过于疼爱和过于严厉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对孩子的迁就与疼爱而去替他撑腰,很容易助长孩子的攻击性,养成欺负弱小的习惯。而对孩子太严厉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如果他得不到发泄,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不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让孩子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变得胆小懦弱,损伤他的人格,导致他遇事不能自己处理。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度,让孩子的生理与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

 

5、与老师及时交流,及时沟通。对孩子要进行全面了解,了解他在校的生活、学习状态,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了解自己孩子的对与错。要常与孩子的班主任保持联系。

 

6、家长与家长之间也要有所联系。一个老师需要面对很多孩子,自然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当你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打架时,你作为家长,不要全指望老师来进行调解。因为小孩子之间的矛盾不全都是说一次就会结束彼此之间的争吵的。也许,刚打完架没多久,两个人就又因为一件芝麻小事而打起来了。你可以与对方小孩子的家长联系一下,看看怎样来解决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三、有效减少学生打架的教育对策(给教师的建议)

    l、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后进学生多一点宽容。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不仅要接受他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包括学生的缺点和短处。当学生犯错时,如果教师能以宽容的气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对差生多一点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才能把差生的潜力挖掘出来。这部分学生的尊重得到了满足,对其他同学的对立情绪就得到了缓解,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同学之间的矛盾。

    2、莫让矛盾升温

    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矛盾发生时,当事人与肇事者情绪处在极度亢奋或对立的状态,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还要科学分析事件,作出慎重的处理,教育学生时,必须以理服人、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切勿高声责骂,或者在事件未清晰之前作出武断。

    前段时间,我任教的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上完第一节课,我跟同学们说:“由于班里的垃圾、纸屑比较多,希望同学们下课时能捡一下。”结果还没有上课,就有两位同学打架了,只见他们都流着眼泪,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我让两位同学坐下来,并请来另一位见证的同学讲讲当时的情景。事情原来非常简单,两个同学同时发现座位下有一张废纸,但是又觉得不是自己扔的,于是就往旁边一踢,同桌发现这样,不服气,马上又踢了一脚,来回踢了几下,大家都火了,结果就打了起来。听完他们的叙述以后,我首先肯定他们关心班上的卫生是对的,同时我也轻轻地跟他们说,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少指责对方,这样才能促进同学们交往不断发展而且在非原则的问题下,不能因为稍有矛盾就翻脸,甚至动手打架。

     3、批评要有技巧

    当知道学生发生矛盾,或者犯了错误时,教师难免会对其进行批评。适时,恰当的批评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有的孩子却因为挨了批评,而把怨气迁移到其他同学身上,结果打架了。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批评的技巧了,教师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公开批评学生。学生之间已经发生矛盾并对其发生敌意时,也尽量不要把他们进行比较,以免他们产生抗拒。

    4、分析症因,鼓励进步。

    受条件所限,学校里仍有个别比较特殊的儿童随班就读。例如有个别是轻度智力缺陷的,他们在大集体中生活,可能有许多特殊的地方,如果学生、教师、家长不能给予这些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怀、帮助时,他们可能会由于情绪不稳定,以至容易与同学发生问题,从而导致打架现象的发生。对于特殊的儿童,教师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接受他们,首先自己不歧视他们,使他们不觉得自己特殊。当特殊儿童犯错时,教育他们就需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发生问题时大多严人宽己,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小学时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品德发展出现质变的时期,教师要利用这个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让学生在团结的氛围下学习和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