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是个崇尚读“圣贤书”的古国。今天,读书在中国人生活中依然占据重要位置。位于北京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每天接待顾客数万人次,其中有不少是外地专程来购书的人。
每个国家都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读书深深的热爱和眷恋,读书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人来说,都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俄罗斯人以喜欢读书为著称,凡是到俄罗斯的人,不论在首都莫斯科,还是在其他城市,不论在公园里,还是在地铁列车上,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有人在读书或看报。
印度人,他们每周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平均达到10.7小时,在印度拥有26家图书连锁店的克劳斯沃兹书店执行总裁斯利拉姆表示,印度人非常具有开创精神,读书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犹太人爱读书更是全球共知。这个“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的民族,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开一本《圣经》,在上面滴上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去舔。这是一个普及了的关于犹太人读书的传说,但我相信它是真实的,甚至相信它已经成为一种指导孩子热爱书籍的仪式。
冰岛人把书本看作是自己的心爱之物,以喜欢读书而享有盛名。当冰岛18世纪被丹麦占领时,去那儿旅行的欧洲人就惊讶地发现,虽然渔民们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破旧的小屋里却摆着堆满了书的书架。
怎样从小培养孩子喜欢读书呢?其实在语文学习中,就应当把读书摆在第一位。多读书,读好书,把学生培养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从一年级开始,女儿就爱上了读书,因为学校也一直提倡让孩子爱上读书的活动。每周回来,女儿
都会说老师让带一本课外书可以在阅读课上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建议买带拼音带少量图的读物,并且班里的墙面的一角有评比读书的小红旗,书的种类不限,只要适合小学生的都可以,但老师规定不准带漫画类或者有大篇图片的,因为一年级刚刚开始学拼音和写字,老师希望学生能从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中学习拼音和认识更多的生字,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对的。
班里的同学一起读书,上进心和好胜心更激发了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书里的海阔天空,书里的丰富多彩,书里面有符合小学生生活的故事,也有小学生们没有看到没有听到过的幻想传奇,孩子们当然会喜欢,书也具备着一种力量和吸引力,让你一旦陷入无法自拔。
根据年龄的增长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求没有拼音,没有图片,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增加生字量和词汇量,同时能够深入阅读,领略书中的博大精华。
那时候家里门口就有一个书店,女儿周末的时候总是会央求我们带她去书店看书买书,有时候我会把她送到那里,我去买东西,回来再来接她,每次她都会说:“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说:“没关系,你可以继续看的。”最后再买两本书走出书店,她那小脸就乐得美滋滋的。记忆犹新的是每次我让她做一件事情,或让她答应我一件事情的时候,她拿来交换的条件就是给她买书,领她去书店,如果事情难度比较大,她就会要求去大的图书馆,比如说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厦和海淀图书大厦,不过这样的条件我还是很乐于接受的,爱读书当然是好事情。
女儿非常喜欢去西单图书大厦,她说因为那里面很大,她喜欢,也许是因为她知道我经常有公司或朋友给的购书卡,她可以尽情的购买很多很多的书,记得有一次,单位发了500元的购书卡,于是我们去了西单图书大厦,那一次买了很多她喜欢看的书,近300元的书,她开心的蹦了起来。可是后来一段时间很忙,想起来卡的事情,一看过期了,让女儿一顿埋怨和心疼。
后来又有了购书卡,她就一直惦记着,每周回来都会问我,这周能带我去西单图书大厦吗?可是因为搬家了,而且开学后周末有课外班还想在家休息,所以一直拖着没去,清明小假有奥数课,课后就直奔去了女儿最向往的西单图书大厦。
女儿每一次和我到西单图书大厦的时候,她总是会说一句:“真香啊!”我很纳闷,问她:“什么香?”她说:“书的香味。”我说:“你还能闻出书的香味,真是不一般。”她说:“当然了,我特别喜欢闻书的味道,我觉得西单图书大厦里每一个角落都是书的香味,书的香味和香水的味道是不一样的,香水的味道很刺鼻,那是经过专门加工的,可书的味道是天然醇香的。”真没想到女儿还会有这番论语。
下面就是女儿在西单图书大厦读书选书的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