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星动态李安anglee李安传十年一觉电影梦 |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309-222754_88540.jpg
“首先要感谢很多在场和不在场的人,像制作人Ann
Li,编剧Diana,Jack~~我
觉得《断背山》是属于我李安一个人的,如果被其他人拍了,我将会很生气!这部电影既不是关于同性恋,女人,爱情,而是爱的本身。谢谢大家的支持,谢谢我的
妻子和儿子,我爱你们,我将永远和你们同在。虽然在期间我的父亲不幸过世,但是要感谢我家中的妈妈,还有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的同胞们。最后,谢谢大家的
关心!”——李安的受奖辞
李安那六年
李安1984年从纽约大学的电影研究所毕业,1990年以《推手》《喜宴》的剧本得奖开始自己的电影事业。其间,在家蛰伏六年。
这六年的个中情形,外人不得而知,李安也很少谈及,只在其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淡淡地以诙谐的笔触说道:"我窝在家中当了6年的'家庭主男'。太太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的独立生活的态度。她不要求我一定要出去工作,给我时间和空间,让我去发挥、去创作。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电影生涯。"
李安和林嘉惠于1984年结婚-----"很多《喜宴》里的情景,就是我结婚实况的翻版",李安后来说------他说太太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酷的人,他们的大儿子出生,她居然没有通知李安,"第 二天我搭飞机赶到伊利诺,医院的人都高兴得鼓起掌来。原来半夜惠嘉独自进医院,医生问她要不要通知丈夫和亲友,她说不用了,院方还以为她是弃妇。她感觉羊 水破了,自己开着快没油的汽车就到医院生孩子去。二儿子出生时她也赶我走:你又不能帮忙,又不能生!她的个性很独立,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
李安在家窝居,起初是因为孩子太小,太太的博士学位还差半年拿到,于是他决定在家陪一阵子,也试试运气,等待机会,写剧本的同时兼任"煮饭婆"。想不到这一煮就是六年,一次岳父岳母来做客,对他说:"李安,你这么会做菜,我们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让他啼笑皆非。
虽然有太太的支持,但李安的压力无疑还是很大,"她赚的还不够用,因为研究员薪水很微薄,有时双方家里也会接济一下。"当时李安生活上的困窘,他的弟弟李岗亲见。那次他去探望哥哥,两人盘算到哪里去玩,李岗知道哥哥没钱,很体贴地说,"吃住算你的,出去玩算我的。"正谈话间,李安在纽约电影圈的朋友来访,李安不好意思地问他最近是否有工作机会,那位朋友提供了一个帮影系学生筹拍毕业作的零工,李安一听说是帮工,搔了搔头,说"那再看看好了"。送走朋友,李安对着弟弟,默然良久说,"对不起,大老远跑来美国,哥哥请不起你"。
李岗说,"他认定这辈子就是要干导演,所以他不打零工,不做和电影无关的西。"李安没有病急乱投医,只认准一个方向:在美国熬出头来略有小成的导演,都是持续写剧本的人,如果为了五斗米而先在剧务、剪接或制作等工作打转,很难再转往导演之路。所以他好死不如赖活,宁可赖在家里,不愿出门打工。
"6年不是一段短时间,如果没有相当的耐心,可能早已消沉了。 "李安说。在家中的六年,并非只是煮饭带孩子,他阅读了大量书籍,不管是八卦杂志还是影剧杂志、学术论文,只要读到可供作电影素材的文章,他都剪存。他的友人冯光远说:"当时他有一本小子,里面随时有二十部电影的材。"平时在家没事干,李安就到二轮戏院,用十几美元,看一整个下午的电影。冯光远说:"为什么李安可以处理英国古典剧《理性与感性》、美国南北战争《与魔鬼共骑》还有婴儿潮时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冰风暴》种种不同面向的题材,和他吸纳阅读有很大的关系。"
李安的压力是双重的,假如物质生活上的艰苦----依靠妻子微薄的薪酬过活,台湾的父亲因看不起"戏子"的职业而断绝了对他的资助------还可以忍受得了的话,那么对工作事业前途的茫然-----一个外国人要在好莱坞打响名堂,其难度可想而知-----于他更是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李安说,六年来,他的状态一直就是"穷耗"。在他首部剧情长片《推手》的开始,描写两个相冲突的角色被关在屋内,一个是移民到美国的中国老头,出不了门,整天待在家里练气调神;另一个是美国女作家,竟日耗在书桌前写故事,却什么也写不出来。这就是李安那几年他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当时他在纽约友人家车库屋顶租房住(这也是《喜宴》男主角的住所),有时夜里想起前途茫茫,心里慌得睡不著,常常把老婆大人摇醒:"这房子的楼下是空的,就像我的人生一样。"又说:"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刚开始还能谈谈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开始始有点自闭""我在家里写剧本,带孩子,做家事,大部分时间在发呆。"惨淡生涯,只差崩溃。
发什么呆呢?恐怕是陷溺进自己的电影梦里不想出来,"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面对现实人生,我经常束手无策,只有用梦境去解我的挫败感。我对电影的憧憬,正是我心蠢动的根源""许多多人奇怪我怎么熬过那段心情郁闷的日子。当年我没办法跟命运抗衡,但我死皮赖脸呆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时机来了,就迎上前去。"这些说来其实是多么苦的话。
没有办法直进好莱坞,李安选择了迂回的道路,从自己的家乡台湾出发。当他的银行存折只剩四十三美元的时候,传来好消息,他写的剧本得奖,得到执导开拍《推手》的机会。真正开拍时,由于资金有限,要什么没什么,期间又恰逢妻子生了一场大病,李安显得十分沮丧,"这根本不是低成本电影,根本就是无成本电影!" 新台币一千三百万的预算在纽约拍片,只能勉应付二十多个拍摄工作日,丝毫不容出状况。事前做足功夫很重要,才可免浪费间和底片。
《推手》的副导周旭微回忆,与李安在美国会合的二个月前,曾与李安在台北见面,后来到了美国,惊讶地发现他"判若两人,三千发丝,竟白去一半......"真正是伍子胥过关,李闯王渡河。
"工作时,只见李安经常眉头深锁,忙乱中,冷应付突发事件,所有拍片期间的困难、五味杂陈一人独吞。旁人很少感觉到他情绪的剧烈起伏。除了工作必要,他很少讲话,一开口则言简意赅,就象<喜宴>里的高父一样,总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偶尔,被人情世故纷扰,也只是轻轻蹙眉或浅浅地苦笑置之。"与六年的惨淡相比,眼前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他说:"就是因为那空的六年,才能有西一直进来。"
背水一战的李安,拍出了《推手》,杀出一条血路。此后是《喜宴》、《饮食男女》、《理性与感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卧虎藏龙》、《绿巨人》,十年一觉电影梦,"有时我真想留在电影世界里不出了"。
奖越拿越多,名气越来越响,李安还是会在公干返台前,怕妻小饿着,在家包好两百个水饺,存进冰箱冷冻库。拿了奥斯卡小金人后(他说和太太参加奥斯卡颁奖礼不过是太太的二度蜜月),还是照常到菜市场买菜,回家洗手做羹汤。李碧华说他,从来不把工作带回家,在外拍戏久了,思家,便想回去为家人好好烧顿饭,做住家男人。
古云:忍过事堪喜。李安的弟弟李岗总结乃兄的成功,一言以蔽之:"就象煮饭,要焖过才香。"更多李安故事,请阅读《李安传——十年一觉电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