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诚实导演的最诚实告白
——李安给大陆名人书吹了一股清凉风
本书责编
陈阳春(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国际大导演李安的首部传记,这本书最早写于2000年,在台湾于2002年出版。2000年1月,李安刚好拍完《卧虎藏龙》不久,尚在纽约做后期制作,时为台湾《中国时报》主任记者的张靓蓓找到他,提出想写一本关于他人生与电影的书。李安一开始听了觉得心烦,一则《卧虎藏龙》的拍摄和后制耗尽了他的心力,二则作为导演,他觉得自己要表达的东西都在电影里了,大家去看电影就好了,何必再来添加文字说明。而后来他答应,一是因为张靓蓓的提醒:或许他的经验对于后进学电影的人有帮助;二也因为,《卧虎藏龙》拍摄之后,他第一次有了人到中年的感觉,有如爬山,以前是往山顶爬,尽量要东西,埋头往前,累积经验,拍完《卧虎藏龙》才第一次觉得自己已翻过山头,能从层峰看往山下。
这就是本书写作的缘起。之所以提出这一细节,是想澄清如今人们的某种误解:这本书在大陆于李安连获大奖和《色,戒》上映在即的汹涌热浪中面世,仿佛和许多名人书一样,主要出于“市场价值”的动机。如果说出版社引进这本书时确实不乏这方面考量的话,作者和李安写作这本书时却全然没有“商业”杂质,而纯粹立足于传记作品的根本——个人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其时,李安虽已拍摄七部电影,两次拿过柏林金熊奖,却还只能算是一位新锐导演,正如他后来为《卧虎藏龙》跑世界各地参加影展时开场白里经常说的:“《卧虎藏龙》之前,我还是个新锐;《卧虎藏龙》之后,常有人给我办回顾展了。”这本书诞生于李安人生的第一个转折阶段,是他经过近十年努力后即将攀上人生顶峰时刻的厚积薄发,这或许也是本书作为传记而言最有价值的一面。
“不论好与不好、成与不成、顺或不顺,我都必须面对这些记录,明了它矛盾与无常不全的本质,我才能够坦然,才能继续我以后的创作与生活。”李安这样定位这本书对于他的意义。而正是这一纯正、朴实的创作动机,决定了这本书不同于一般名人书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它的“诚实”,它的“真”——故事的真实,态度的真诚,表达的真性情。李安给人印象一直是儒雅温厚、具有东方修养的“谦谦君子”,这本书娓娓道来的口述风格,也“文如其人”般印证了他的这些“魅力点”。然而,因为出发点的真诚,以及对真实记录人生这一目标的追求,这本书让人们看到了李安的内心与真性情,他的率真,他的自信、抱负,以及骨子里恐惧重复、追求创新的艺术气质。
他不隐恶扬善。毕业后整整六年靠老婆养活的“家庭煮夫”岁月从实道来:山穷水尽时存折里只剩下四十三块美金、濒临谷底时恨不得像日本武士那样切腹自杀,甚至怀疑自己的生命意义就只剩下传宗接代了……
他不沾沾自喜。每部电影的创作经验均如实总结真诚反思,不讳言失败和批评:《饮食男女》的票房惨淡,《与魔鬼共骑》的“看不懂”,《冰风暴》的毁誉参半,《卧虎藏龙》的“不地道”和“西化”质疑……
他不掩饰真情。他为吴倩莲几次“吃螺丝”愤怒踢门;他为琼◎艾伦“手”的表演和杨紫琼的诀别戏感动落泪;他拿奥斯卡后庆功宴散场时和大陆制片刘二东隔着车门抱头痛哭……
他不避名人讳。对一些大导演要参展又装不在乎的假清高以一句“你臭屁呀”嘲讽之;陈凯歌当年津津乐道于参展时他脱口一句“你几岁了,还在比赛”,事后又反省自己“二百五”……
他不隐藏不平之气。他反驳有人说《卧虎藏龙》“不地道”:“为什么中国武侠片就应该停留在以往的层面,停留在B-Movie的层次,难道中国人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应该是烂东西?电影不野、不烂、不土、不边缘、不艺术、不别扭、不压抑,就是美国味?”他对“西化”质疑更不客气说:“在此且恕老臣直言,中国这几百年的现代化就是西化,别这么不干不脆的。电影刚传入中国时就叫‘西洋镜’……拍完片子之后,我还要去分析哪些部分受到中国影响,哪些部分受到西方影响?那我还拍不拍片啊!”
……
类似细节很多很多。这就是李安,不是作为名扬国际的大导演,而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诚实面对自己人生的一切,诚实展示自己内心和情感,诚实表达自己见解和不平。因为这本书,李安获得了“最诚实导演”的美誉,而这位最诚实导演的最诚实告白,着实也给大陆的名人书市场吹了一股清凉的风。虽说大陆版的面世“正当令,赶上好时候”,可却并不是刻意赶时令,出版社既没有“催熟”,也没有“雪藏”。正如当年写书时李安和作者都还不知道《卧虎藏龙》会获奥斯卡一样,书快出版时出版社也还不知道《色,戒》会获奖。借用李安夸章子怡上相是“祖师爷赏饭吃”的说法,这本书两次诞生都很当令,恐怕也是“祖师爷赏饭吃”,老天眷顾,时运使然吧。
新闻联系地址: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100705)
如需更多信息,请随时关注本书官方博客:李安传-十年一觉电影梦的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anleebook
如需购买本书,请上各地新华书店,或当当网购买:当当购买李安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