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具体部署,8月中旬,我背上行囊,深入通洋徐庄村田间地头、家前屋后,走访农户、倾力解忧,充分体会到父老乡亲的淳朴、善良和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冀、憧憬,让我满怀激动、常怀感动,无异于一次精神的洗礼,现将点滴观感整理如下。
【民情日记二】
8月18日
星期四 阴
天刚麻花亮,我们住的老韩家门前就响起了汽车的发动机声,今天可是个好日子,老韩揣着四万块,带着儿子领着未过门的媳妇,上县城置办定亲首饰,尽管要用钱,老韩数着票子吧嗒吧嗒响,一点也不显得吝啬。
韩大妈早就准备好了早饭,焖南瓜和一戳就冒油的咸鸭蛋,喷喷香的糁子粥,让我吃了一碗还想吃一碗。上工的时间到了,扛起锄头,沐着晨光,沾露踏田,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少年时代,跟着母亲和姐姐劳动,拎起锄头,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过去农事的艰辛历历在目,家人现在还常说起我当年给棉花打药水的情景,只见药水机头在棉花棵里跳跃,就是不见人影。为了跳农门,以前,我拼命读书,现在重拾农活,使我倍感亲切,又提醒我不要忘记农村、农民,千万不能忘本。晚棒头地里,我挥动锄头清除杂草,高过人头的棉田里,我和农人们一起边整枝边攀谈,了解农作物长势和近年的收成情况,快乐的笑声飘荡在田边地头。
今天,劳动之余,我还抽空走访了几个贫苦户。张国兵家一直从事育菇,多年来因为技术等方面原因,一直亏本,全家深陷债潭,这个家里只有一张床,几乎没有一张像样的桌凳,张国兵的妻子是湖北人,她告诉我,因为没路费,已经十年没回过娘家了。来看一看,送上一点慰问金看来对于这家人来说,也许是杯水车薪,我当即决定帮助这家人联系农技人员,实施定点长期帮扶。“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和村里一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
农人的心是淳朴的,感谢不挂在嘴上,都写在脸上,流露在眼神中。
之后,我又先后看望了于朝等6户贫困家庭,他们中大多数是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