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2008-01-11 09:01:13)
标签:

越剧红楼梦

分类: 恋红爱越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红钗制作图片
声明:本文文字部分全部摘自“金光大道”原作!
这里:(71楼)
http://www.openow.net/forum/showthre...1&page=5&pp=15

1、本剧为徐进编剧,徐玉兰、王文娟主演,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经上演就引起轰动,并在香港演出取得好评,引起了当时香港的著名导演艺术家朱石麟的注意,准备拍成越剧艺术片,并在清水湾制片厂搭制布景,拍摄了林黛玉进贾府一场。但由于徐、王两位主演对布景不十分满意,加之当时上海的政府领导柯庆施知道了此事,当即表态为要拍成电影也要由我们拍。于是剧组移师上海,由朱石麟的学生岑范担任导演,全部动用内地的人力物力,拍成了此部美伦美奂的戏剧电影。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2、片头设计即是一绝,影片开始,由石狮守卫的朱红大门开启,出现古香缎上朱楼的剪影衬托下的红楼梦三个篆字,色彩明丽,古色古香,影片结束,朱门关闭,曲终人散。一个片头的设计有始有终,精致异常。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3、布景方面,潇湘馆的布景是历来红剧中最好的一个,既为剧情服务,又符合原著的精神,又为演员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空间。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4、布景方面,潇湘馆的布景是历来红剧中最好的一个,......,此景的风雨晨昏,都颇为精到,尤其是"只落得一变冷月葬诗魂"一句,凄凉的月色下,白雪覆盖地面,竹间石子路静静地伸展着,真是无比的凄凉镜界啊。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5、再就是荣禧堂的布景,显得无比的高大宽敞,却又让人感到份外的压抑,这一点在宝玉挨打以及出走时表现的最为充分。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6、大观园的布景也是美仑美奂,那一树树灼灼桃花,那曲折的楼台亭阁,更为神奇的是在布景之间居然流过着真水,让人觉得亦幻亦真。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7、在处理林黛玉由傻大姐口中得知宝玉要与宝钗结婚的事情时,地点设计成大观园一隅,柏树林接着一带粉墙,下有一带溪水,一座小桥横卧其上,紧接着粉墙有一个亭子,傻大姐就是在这个亭子里哭泣,被刚走过小桥的林姑娘听到,上前问情由,从而知道了这一恶讯,此时镜头由平视变为俯拍,在高大的柏树衬托下,林黛玉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十分贴切地显示出林黛玉此时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一处理是前无古人的神来之笔,岑范的艺术才华可见一斑。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8、再如黛玉焚稿一段,其中有林黛玉回忆昔日时光的唱段,这些情节在前面并没有交待,也没有相关的戏份.如果只拍王文娟的演唱又使画面显得单调,时此岑导只有了几个非常之有意境的空镜头,就使这个唱段的表现手法多样,丰富了唱词的意境:

曾记得菊花赋诗得魁首---镜头推向摆在敞轩中的圆桌
海棠诗社斗清新----一盆白海棠的特写变幻成一柱正在飘着清烟的插在炉中的香
怡红院中行新令----桌案上的酒壶与令壶
......

这一连串的镜头拍得极为风雅且颇具意境,比简单的闪回更加巧妙.想来也应是独创。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9、再如黛玉焚稿一段,其中有林黛玉回忆昔日时光的唱段,这些情节在前面并没有交待,也没有相关的戏份.如果只拍王文娟的演唱又使画面显得单调,时此岑导只有了几个非常之有意境的空镜头,就使这个唱段的表现手法多样,丰富了唱词的意境:
......
潇湘馆内论旧文----夜色中镜头渐渐推向潇湘馆的书房,
一生心血结成字----书房内景,竹帘外翠篁迎风摇曳,镜头渐渐掠过摆满书藉的书架,缓缓移向书桌上摆放的纸笔墨砚,定格于诗稿之上

这一连串的镜头拍得极为风雅且颇具意境,比简单的闪回更加巧妙.想来也应是独创。
转贴:1962越剧电影《红楼梦》镜头浅析(王文娟、徐玉兰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