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hao欣然
zhao欣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
  • 关注人气: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师人物志)吴迎波:声音·光影·行走

(2010-06-23 08:53:07)
标签:

主持

摄影

徒步旅行

吴迎波

文化

文章见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10年6月20日第二版“京师人物志”专栏

http://bnu.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319126

 

http://s1/middle/4e5d1d39489a7fce504a0&690

吴迎波

 

http://s14/middle/4e5d1d39489a80732a0fd&690

吴迎波个人摄影展海报

 

 

    吴迎波,北师大文学院2007级本科生。这个从大山中走来的质朴男孩,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北师大的舞台上闪耀光环。“感动师大”新闻人物颁奖现场,他用前后60分钟的激情解说征服了听者;“举·止2010”毕业生主题影展上,他用50组图片的真实记录感动观众;户外运动的跋涉里,他自由行走,亲近自然。当你倾听他的声音,注视他的镜头,分享他行走的旅程,阅读他诗行里的点滴心情,你会相信,原来浮躁的世界里,还有一个目光如此纯澈、心灵如此澄明的孩子,在用他的灵魂追逐着这个世间最美丽的真实。
  

用声音传递生命的价值

 

2010年3月25日,“感动师大”新闻人物颁奖仪式上,一副饱满的好声音飘荡在现场,解说着每一次“感动”的意义。这声音时而浑厚方正,时而低沉轻柔,时而唯美浪漫,时而沧桑幽咽。在声带的颤动间,完成了每一次富有穿透力的诠释,也让在座每一个听者感受到了声音所传递着的生命密语。当我们顺着声音的符号,寻找到它的主人吴迎波,倾听他的故事,才发现,这份好嗓音的塑造,是吴迎波从小到大、一路颠簸、一路逐梦的漫漫征程。
  从小时候站在自家门口的槐树下、仰着头听山头喇叭里的广播节目,到小学语文课堂上参加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初中学校里崭露头角担当校园主持,到高中时毛遂自荐去县广播台实习,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折戟沉沙,到经历高考复读后走进北师大中文系的课堂,吴迎波的求学生涯一直和主持朗诵息息相关。他热爱朗诵,热爱主持。他渴望像电影 《声击长空》里的播音员一样用声音传递生命的价值。为了练声,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他带上一本诗集,去野外的山谷里,在那里大声地朗诵。他希望自己的声音拥有穿透力,他更希望通过个人的素养、积淀、经历、学识来传递声音背后的思想,能够去和别人分享,也能领会别人的内心。
  在北师大求学的日子里,吴迎波穿梭在各种晚会、节目的主持现场,他曾担任第十二届社团文化节开幕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伴你飞翔爱心大讲堂”(北师大站)、风云辩论文化节、班夫山地文化影像嘉年华启动仪式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主持。他同时也是校广播台、南山诗社的成员。他的声音通过舞台、通过广播、通过诗歌朗诵在师大的校园里回荡,也通过大家的口耳相传在校内校外打响了招牌。这副声音让他收获了2008年北京市教育系统经典诵读活动决赛“三等奖”的殊荣。
  收获了赞扬、收获了肯定,吴迎波对自己的声音越发充满自信,他期待着未来做一个能传递信息、交流内心的播音主持,他更梦想着终有一天,能在自己的品牌栏目担当主持。而他也在为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不懈努力着……

 

以孩子的眼光拍摄世界

 

    在师大校园里,你经常会在路上看到吴迎波背着相机走走停停随处捕捉不断拍照的身影,你还会在校园BBS上看到他的图片作品被大家争相追捧。吴迎波在校内网发布自己的摄影作品,许多精彩的照片在这里被同学们争相传阅,而吴迎波个人摄影展———“举·止2010”,也在师大主楼四季厅拉开帷幕。
  吴迎波把摄影变成了一份引以为傲的事业。他用镜头截取着这个世界每一个或动、或静、或美好、或残忍的真实,他也在这份执着的观察中记录下自己眼中世界的变化。吴迎波笑称自己一直都是一个孩子,一直都在用孩子的好奇来观察这个世界。他喜欢看星星、看月亮、看闪电、看流云,喜欢观察树叶的灵性,喜欢捕捉飞鸟的声音,没有相机的时候,他用孩子的眼睛定格每个让他动容的瞬间,把这些画面存在脑子里,用想像去增添他们不变的质感。高三的时候,有了第一台小卡片机,他开始拍摄自己身边的亲人;大学的时候,用自己的手机摄像头,他拍摄了一片小草,并凭借着这幅作品获得了2008亚洲大学生手机摄影大赛“最佳特写奖”。大学的摄影课程,让吴迎波有机会接触高端设备,借助这些机器,吴迎波开始了天天拍照的过程。从刚开始看到什么拍什么,发展到想到什么拍什么;从记录客观世界,到记录主观世界里的念头、想法,吴迎波不断挑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谈到自己摄影的特点,他坦言,喜欢三角形法则,形式上三角形会带来画面的均衡和内在的稳定性,内容上更倾向于一种自然、安静、简单、返璞归真。大学三年里,吴迎波拍自己的学校,拍自己认识的人,拍同学、拍老人、拍小孩、拍清洁工。他说,人们在被拍的时候,像一个小孩,可爱至极。
  “举·止2010”摄影展是一个契机,让吴迎波得以用镜头记录一群人的面孔,记录一个主题的意义。在又一个盛夏光景,又一个离歌奏响的时刻,吴迎波开始了自己忙碌的拍摄工作,选取2010年50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抓拍他们毕业前夕两个不同时段的真实状态。镜头前的毕业生忙碌着,为写论文、找工作、出国、考研……令人焦虑的毕业季,在吴迎波的记录中却少了那些惯常的离别伤感,而多了一些轻松自然和朝气蓬勃。在为这些师兄师姐拍照的日子里,吴迎波分享着他们的毕业故事,也在不断体味着“平淡是真”的滋味。

 

在行走中经历生活

 

    在吴迎波的摄影作品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记录自己旅行的征程。“南行在黔”、“长途骑行”、“箭扣穿越”、“海陀踏雪”等户外摄影作品让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个吴迎波,一个用行走的步伐经历生活的阳光男孩。
  来自农村的吴迎波,从小就喜欢翻山越岭。高三那年自己背着包去爬家乡的山,2000多米的山,他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到达山顶。吴迎波说站在山的制高点,俯瞰家乡,俯瞰学校,有一种由衷的豪迈感在内心涌动。2008年,吴迎波加入北师大绿营协会,跟着许多登山旅行爱好者一起训练,一起去户外跋涉。阳台山、云蒙峡、灵山、海坨山、箭扣、西水峪,每一次攀岩、徒步、穿越的经历,都让吴迎波感到很快乐。2009年10月份,吴迎波与同伴一起骑车旅行,从北京到内蒙古,三天的时间,在路上体验旅行的意义。2010年,吴迎波凭借自己的旅行经历获得了学校“十佳阳光体育之星”的称号。
  吴迎波把旅行定位成一种“寻找内心安宁的征程”。他说,人在一种环境中待久了,会感到一种惶惶不安或者麻木。换一个环境,走出去,可以发现,自己只是在一个围城中待久了,感到一些窒息而已。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安静,与喧嚣隔绝,被孤独所包围时,你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处境,你会发现自己过去纠结的东西是多么虚妄,人应该回归自然,经常去自然的世界走一走,用身心的疲惫换取一种理性的光芒,换取一种内心的安详与平和。
  在一首诗里,吴迎波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如果成长注定要与浑浊相伴随/就让我化作南疆的骆驼/以风沙为蚀/守护你此生的单纯”。背着相机在校园里行走,捧着书在某个角落品读,或是背着包在山水间跋涉,这些多元的内容交织出了吴迎波的生活方式。他说很享受现在的状态。拍照、旅行、书写文字,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好,一切都在浪漫和理想中前行。虽然生活还有很多复杂与残酷,但吴迎波更愿意用淡然与明亮来守护自己诗意栖居的心灵港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