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阳名胜医圣祠

(2011-07-29 10:35:38)
标签:

医圣

张仲景

文化名城

伤寒论

分类: 情感

   

http://s2/middle/4e5cd688ta92a3cb79921&690

 宛城南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家乡人民为了纪念我国中医鼻祖东汉医学大师张仲景,就在他的墓地上修建了‘医圣祠’。医圣祠座落在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在时代风云中,这座建筑几经破坏。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对医圣祠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新建,使这一古老的祠院重放异彩,成为海内外一大名珠胜地。

http://s9/middle/4e5cd688ta92a4332ff08&690

  医圣祠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医圣祠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博大雄浑,巍峨壮观。

http://s7/middle/4e5cd688ta92c1805d6e6&690

  登上九级踏,迎面而立的是一对高大雄伟的子母阙,门阙既可登高望远,又是权威的象征,阙身下面镶嵌着一对朱雀,西南而立,展翅欲飞,象征着方位和吉祥。在宏伟壮丽的金黄色琉璃瓦的映衬下,正门上方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更加显得庄严肃穆。朱漆大门上装饰着重约三百斤的青铜"辅首衔环",象征着雄伟和威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铺首衔环。

http://s1/middle/4e5cd688ta92a7c4cd020&690

  步入门庭,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巨大的照壁,是由一块完整石料制成,长宽各为3.5米,为当代碑林所罕见。照壁的正面刻写的是已故中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医圣张仲景传》,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光辉的一生和对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是著名学者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一幅对联:上联是"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阴阳有三",就是中医上所说的三阴三阳,"辨病还需辨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必须依照辩证论治的学说,找出病的根本原因。"医相无二"是说,医生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则治国;"活国在于活人"是说,要想把国家治理好,首先要把人治好。照壁的背面刻写的是张仲景亲自拟定的《伤寒杂病论》序,文中陈述了他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照壁前后映,浑然一体,使人在肃穆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http://s4/middle/4e5cd688ta92a761e8673&690

  张仲景,名玑,东汉南阳,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他勤求古训,集前人之大成,博采众方,揽四代之精华,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潜心医学,写出了不朽的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辩证率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医林后学奉张仲景为"医中之圣"、"万世医宗"。

http://s8/middle/4e5cd688ta92a9311d897&690

           http://s8/middle/4e5cd688ta92a96825827&690

http://s11/middle/4e5cd688ta92a9dce760a&690

http://s3/middle/4e5cd688ta92c0a5cc2a2&690

http://s10/middle/4e5cd688ta92c0e9eee99&690

  医圣祠坐北面南,原祠分为前祠和后祠两部分。前祠建于明朝嘉靖丙午年,其中有伏羲,神农,黄帝塑像和历代十大名医石像。山门以北为后祠,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

 

 院子中间是碑亭,院子里面古木参天,十分幽静,侧柏、女贞、麦冬、凌霄随处可见。

http://s1/middle/4e5cd688ta92aa7050a80&690

http://s15/middle/4e5cd688ta92aab44c45e&690


 

http://s6/middle/4e5cd688ta92bad1410c5&690

http://s2/middle/4e5cd688ta92bb2dc30f1&690

 

http://s7/middle/4e5cd688ta92be2495926&690


http://s8/middle/4e5cd688ta92bddaff447&690

  院内两侧的东西长廊,分别镶嵌着《张仲景组画》、《历代名医评赞》、《历代名医画像》石刻200余。东长廊镶嵌的是《张仲景组画》,这组史画是以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再现了张仲景当年下荆襄、登桐柏、赴京洛、涉三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成"万世医宗"的辉煌一生。张仲景时代的"神医"华佗,称颂张仲景著作"此真活人书也";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称颂张仲景著作"特有神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包德默曾感慨地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张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对论的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张仲景是我们人类的骄傲。"1993年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中国医学史悠悠数千年,获此殊荣者唯张仲景一人!

http://s12/middle/4e5cd688ta92ac48ad11b&690

http://s8/middle/4e5cd688ta92abc13ebc7&690

  西长廊里镌刻着自伏羲以来至明清历代名医117幅石刻画像,记载着他们的生平及主要医学成就,这些出类拔萃的医药学家,他们不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显著地位。

 

http://s14/middle/4e5cd688ta92afb7ef4ed&690


http://s7/middle/4e5cd688ta92ae65ae086&690

  医圣祠还有一著名景观"百寿亭"。这里从书圣王羲之到郑板桥,集历代书法家"寿"字石刻于一壁。最值得一提的是吴昌硕写的"寿"字,此字又"长"又"瘦",我们号曰"长寿"。治疗疾病就是为了延年益寿。中医事业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百寿亭"之"寿"意祝世人健康长寿。

http://s14/middle/4e5cd688ta92b024d902d&690

 

http://s14/middle/4e5cd688ta92b1f5ea0ad&690


http://s14/middle/4e5cd688ta92b05e33acd&690

http://s7/middle/4e5cd688ta92b0bb870b6&690

http://s11/middle/4e5cd688ta92b0fd6ff7a&690


http://s4/middle/4e5cd688ta92b155daf93&690

http://s7/middle/4e5cd688ta92b16bc5af6&690

   沿青石大道前行,穿过一座高大宏伟的朱红色三孔拱形山门,便来到后祠。迎面就是医圣长眠的墓地,汉代风格的拜殿和墓亭前后攀连,结为一体,给人们清雅肃穆之感。墓前有清顺治13年(1639年),南阳府丞张三异重修陵墓时所立石碑,高8尺,上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墓呈俯斗形,四角各有石刻羊头,代表吉祥如意,墓顶一莲花台坐,象征着张仲景高尚的品德。

http://s13/middle/4e5cd688ta92b25abaabc&690

http://s14/middle/4e5cd688ta92b29ae391d&690

http://s7/middle/4e5cd688t77511e1ee636&690

http://s6/middle/4e5cd688ta92b2ed10205&690

   绕过墓亭,穿过过殿,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建筑便展现在眼前,这是医圣祠的大殿及东西偏殿。大殿两侧有一幅对联,格外醒目,令人深思。上联是:"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下联"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是的,张仲景有高尚的医德,美好的心灵和行为,更因高超的医术而被后人称颂;南阳有名山名水名胜,但更因出了张仲景这样的名人,而使南阳更加有名。大殿内陈列着《伤寒杂病论》的各种版本及国内外医界同仁捐赠的文献资料。东西偏殿内陈列着从医圣祠出土的文物。



              http://s12/middle/4e5cd688ta92b3588c62b&690

http://s16/middle/4e5cd688ta92b3a5ebfaf&690

http://s15/middle/4e5cd688ta92b3bbd8d7e&690

     最后的大殿前有个石葫芦,葫芦嘴流水潺潺,给幽静的医圣祠带来一丝的动感

 

http://s2/middle/4e5cd688ta92b7b156a81&690

           http://s13/middle/4e5cd688ta92b426c728c&690

http://s14/middle/4e5cd688ta92b4415e4bd&690

http://s7/middle/4e5cd688ta92b45fa8dc6&690

          http://s9/middle/4e5cd688ta92b48466a88&690

           http://s11/middle/4e5cd688ta92b4981c20a&690

医圣祠中碑文随处可见,选取几副与大家共享。
任应秋先生1981年提文:瞻仰先贤,启示后学,先忧而忧,后乐而乐,振兴医道,振兴中国。
渡边武:万病悉除,千古皆救。
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
六经既出无他论,三代以下唯斯人。
辨六经辨八纲心小胆大,反权豪反名利智圆行方。
万世医宗;
福在沉疴;
功在生民;
勤求博采忍见苍生横夭蒙水火,妙识知源普造黎民元畅启阴阳。
民命至贵活人之术广济世,医道精深伤寒大论独擎天。
岳美中:法崇仲圣思常沛,医学长沙自有真。
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
启法程立宗鉴直取天地真意,救民瘼济苍生正是大医本心。
http://s4/middle/4e5cd688ta92bbddd6a33&690

http://s1/middle/4e5cd688ta92bd5e116b0&690

  圣祠环境很好,很安静,偌大的院子里面游人只有三两个,东西两侧有“春台亭”和“秋风阁”,寓意医圣之伤寒、金匮如儒家之春秋。

 

http://s7/middle/4e5cd688ta92be6cbf5f6&690

http://s1/middle/4e5cd688ta92bea5f6bc0&690

http://s15/middle/4e5cd688ta92bef00a68e&690

http://s10/middle/4e5cd688ta92bf3b10119&690

   
  医圣祠以其丰厚的医学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炎黄子孙的勤劳智慧。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深深地怀念着医圣张仲景,前来医圣祠拜谒朝圣的人们络绎不绝。十多年来,医圣祠不但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学者和各级领导,还开辟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们在这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