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义的悲哀——歌剧《赵氏孤儿》观后感

(2011-06-24 09:51:11)
标签:

歌剧

赵氏孤儿

正义

邪恶

力量

悲哀

万有引力

父母法

杂谈

分类: 五味人生

昨晚,借朋友的光,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由国家大剧院原创的歌剧《赵氏孤儿》,第一次身临其境感受了歌剧的魅力。在感受歌剧魅力的同时,挥之不去的是一丝悲哀,正义的悲哀。

“赵氏孤儿的传说历经两千五百余年,是一部穿越时空的中国经典,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古今中外均有诸多改编,从未有过模糊概念,对正义与邪恶历来泾渭分明。”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的导演陈薪伊是这样阐述的:

“耶稣还未诞生,中国便有了‘春秋大义’之种种传说,我历来以为那是因为有了程婴和公孙杵臼这等‘大仁、大义、大智之士’,那就是中国的‘圣经’故事,否则为何一个欧洲到中国来的传教士要把程婴的故事译做法文而传遍欧洲呢?程婴的传说在耶稣的传说问世之前的五百年就已经开始流传,我们说程婴们的传说,是穿越时空的正义之举,是一部迁徙着的传说。只可惜呀……这中国的传说,没有永恒的被推崇为圣经,甚而有时惨遭涂鸦……”

“法国传教士马约瑟,于1731年不远万里到中国广州传播耶和华的圣诞故事,发现了中国 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便不辞辛苦把数十万汉字译成法文,取名《中国悲剧赵氏孤儿》,自此全法语读者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和耶和华相同的故事。”

“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受了这故事的感动,又把马约瑟传教士的《中国悲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为新剧本,名谓《中国孤儿》。自此赵家的孤儿,变成了中国的孤儿传播世界,这传播不仅是故事而是传播了中国的人的精神宗教,那就是——为了大众舍身取义!和他们的耶和华之子异曲同工!我并非危言耸听,难道从耶稣诞生至今2000余年,人民顶礼膜拜他,不是因为耶和华为救助人民而将自己的儿子献出来钉在十字架上吗?程婴不是为了救助全城的婴儿而献出了自己的儿子吗?而我们中国人难道应该造出一些玩意儿编排他们?”

“伏尔泰编剧有一条宗旨,那就是‘以前世历史事实感召后世人’,这‘感召’二字何等重要!”

是啊,这“感召”二字何等重要!为了大仁大义,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可以牺牲。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耶和华为救助人民不把自己而是将自己的儿子献出来钉在十字架上呢?

在《赵氏孤儿》中,为了保全忠义之士赵盾的根苗赵武,程婴和公孙杵臼合演了一出告密戏。为救赵氏孤儿,公孙杵臼甘愿去赴死,程婴不同意。公孙杵臼问:“抚养孤儿长大,和献出生命,哪个更容易?”程婴说:“抚养孤儿更难。 公孙杵臼唱出了《好,让我选择容易的吧》,然后从容就义。程婴因为“告密”,被千夫所指,唾骂程婴卖主求荣。奸臣屠岸贾的邪恶到此并没有结束,还把程婴的亲生儿子(实为赵氏孤儿)带入府中,亲自抚养。这让程婴生不如死,却求死不得。为了信守诺言,只能忍辱负重地活着,活着是为了可以死去,可以安心地死去。等到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时,程婴独自回到家中,已经非常虚弱。想起那些死去的人——赵盾、公主、韩厥、公孙杵臼、自己的妻子和无辜的孩子,程婴唱出最后的咏叹《我已无力同行》。

在我看来,程婴比耶和华崇高和正义多了!我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但我更感受到了正义的悲哀。就算程婴真的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而告密,也不能算是卖主求荣啊。赵武固然是赵盾这个忠义之士的独根独苗,难道程婴这个平民的亲生骨肉就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吗?既然生命都是平等的,为什么非得舍弃平民的骨肉而保全忠义之士的根苗呢?这难道不是对忠义和生命的双重亵渎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程婴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而告密还是为了保全忠义之士的根苗而忍辱负重,问题的关键在于,滥杀无辜的邪恶为什么可以存在?有哲人说,存在即合理。难道滥杀无辜的邪恶真的是合理的吗?人们总是说,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赵氏孤儿的传说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为什么正义与邪恶之战从来就没有真正结束呢?岂非说明正义并没有真正战胜邪恶吗?天灾是人力无法左右的,但是,人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人类愿意!如果正义不断在与人祸造成的邪恶较量,岂非正义的悲哀吗?

一个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明明父母双全,孩子却是单亲孩子甚至孤儿”这个现象砸在某愚妇的思想上,于是,某愚妇提出了“父母法”。万有引力得到了公认,所以,牛顿是伟人;“父母法”不被公认,所以,愚妇还是愚妇!

自然思维学科捍卫常识,所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文社会学科不愿意捍卫常识,所以,人类悲剧不断轮回。曹公深知捍卫常识之艰难,只好“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借宝玉祭奠晴雯之口发出“卿何薄命”的警世之问。“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知道“父母法”是否能解《红楼梦》的“其中味”?

可惜愚妇我实在太无能,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创作出像《赵氏孤儿》这样具有全球感召力的艺术作品,来倡导有关“父母法”的思想。唯有借博客这个平台,发出自己微弱的呐喊。说了也白说,不说白不说。空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只能一声叹息!叹息过后,还是要大笑江湖的,O(_)O哈哈~

2011-6-24http://s9/middle/4e5bf595ta66b7580bc98&690

http://s5/middle/4e5bf595ta66b75eb8e94&690

http://s12/middle/4e5bf595ta66b7656682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