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认识能力
(2009-06-02 14:21:37)
标签:
钱币理财心理发展心理学儿童杂谈 |
分类: 非原创文摘 |
当你了解了孩子的金钱观,你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事情,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培养孩子对算术、对金钱的认识能力。
带孩子去超市
•上超级市场对父母来说很乏味,但是对于一个学龄前儿童而言那就是充满冒险色彩的乐园,父母可以动点脑筋,让超市变成一个寓教于乐的即时课堂。
•鼓励孩子数蔬菜、水果、薯片的数量;
•和孩子说一说相同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差异,再说一说不同水果的重量和大小,你可以比较10颗葡萄和10个葡萄干的重要的不同。
•买完东西之后,让他去付款,拿收据,把买的东西放进包装袋里,然后把找回的零花钱收起来。
厨房里的学习
•让孩子把汤匙和筷子分类,然后放进橱柜里。
•让孩子计算有多少人吃饭,在桌上摆出与人数相应的碗、筷子和杯子。
•把苹果切成三份,或是把面包分成两半吃,让他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
从故事中认识金钱
故事可说是孩子最贴心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从故事里,孩子不但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滋润,还能认识到广大的世界;故事可以把抽象、复杂的概念,化约成孩子可以懂的情节;可以让孩子从中去认识金钱,和储蓄的益处。古今中外的故事中,不乏和金钱有关的,如:摇钱树、金银岛、所罗门王的宝藏、吝啬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有些可以告诉孩子金钱的由来,让孩子了解到金钱的重要性;有些反映出社会人情现实、冷暖的一面;有些则强调了储蓄的重要性。不管主题是什么,都是很好的教材。
从游戏中认识金钱
幼儿时期的发展,主要是透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的;在游戏中,宝宝的感官、知觉、动作、想象力和好奇心等,都可以得到充份的发展。所以父母利用游戏来教导孩子认识金钱,和培养储蓄的习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扮家家酒就是其中一个。
“老板,棒棒糖一支多少钱?”
“一支要一块钱。”
“老板,我要买一支棒棒糖,一块钱给你。”……
父母可藉此机会告诉孩子,买东西为什么要付钱?如果东西太贵了就不要买,不要一次就把钱都用完。
拓印钱币的游戏
收集硬币:5分、1角钱、5角钱、1元钱,和大一点的宝宝玩拓印钱币的游戏:你只要将纸覆盖在钱币上,用笔在钱币的范围内轻轻的涂一涂,钱币上的图案,就会像变魔术一样的跑出来了;每一种单位的钱币都涂一涂,并借机告诉孩子钱币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