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郁闷——晨晖心理咨询档案》自序

(2008-07-03 15:45:42)
标签:

心理咨询

情感

分类: 我的心理咨询案例

 《郁闷——晨晖心理咨询档案》自序      

 

              自   

 

我是谁?

 

我是个心理咨询师,也许有人更习惯叫我心理医生。
在名片上,我当然有自己的名字,不过在这里我是Z。“有26个英文字母,为什么偏偏是Z?”很多人这么问过我。

答案一点儿都不酷:

Z是单音节。如果我让客户叫我W或者F,那么他们在交谈中会感觉不太顺嘴。

Z不会听错。如果换成A或者N之类,则很可能被误会成感叹词。

Z不太难听。你也不愿意别人叫你P或者G,是不是?

Z这个字母本身没有意义。如果让客户称我“医生”,那他们很可能会抵触,听上去好像他们都是病人。实际上,我的大多数客户并没有病理学上的心理障碍。他们来找我,只是因为有那么点儿不痛快罢了。
他们不需要心理“医生”。

他们需要某种可以用来自我讨论的道具:一个没有感情、淡化立场、符合逻辑和理性的声音,一个没有性别、没有名字、没有职业背景的声音。

所以我是Z,一个字母而已。它意味着面对客户时——

I am nobody。

 

这些人和事

 

每个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这并不难做到:比如A,B,C都是我的客户,那么我从A身上选择20%的细节,从B身上选择40%的细节,从C身上选择30%的细节,加上我自己10%的虚构,就拼接成了某个故事中的主角。我只需要再给他取个不太难听的名字就行了。

也许我的客户能从故事的某个段落里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本书里的每个人物都是虚构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不是小说

 

小说有结局,这里的故事却不一定有结局。它们只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一个人生段落,在这个段落中,我陪伴他们一起思考和分析。至于每件事情的未来将要如何发展,我并不知道。

但这些故事不是小说又是什么呢?纪实文学?随笔?显然也都不算。实际上,我把它们看作是一份对我自己过去工作的总结,写下来又觉得还有点儿意思,就拿出来晾晾。您如果看着也觉得有趣,那再好不过;您如果看着觉得狗屁不通,也犯不上着急上火。

用来消遣就正好,值得那么较真儿么?

 

不是咨询札记
   

我的《咨询札记》里记录的都是100%真实的案例,我活着时不能给人看,我死了以后要带进骨灰盒。

这本书虽然来源于《咨询札记》,但并不是《咨询札记》。我必须承认,其实这本书里记录的内容,如果以专业视角来审视的话,有些根本算不上心理咨询过程,甚至更像带有情节回放的闲聊天儿。我也没办法,既然人家来了那就是客,人家提问就总要尽量回答,虽然我也明白坐在我对面的人经常连最基本的心理问题都没有。

生活散乱点儿才正常,绝不可能工工整整。至于心理咨询,其实……也是!


                                                                ——雷 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