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2020年合肥市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选结果
(2020-03-23 14:43:25)
标签:
高中生物教师合肥市生物教研教学设计比赛获奖名单黄威 |
分类: 种豆得瓜-教育活动 |
关于公布2020年合肥市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管各学校:
评选结果见附件。
合肥市教科院
合肥市生物学会
附件: |
2020合肥市生物学科高中教师教学设计评比结果 |
序号 |
单位 |
作 者 |
教学设计课题 |
奖次 |
1 |
合肥八中 |
李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一等奖 |
2 |
合肥七中 |
吴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一等奖 |
3 |
合肥五中 |
李雪晴 |
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 |
一等奖 |
4 |
合肥一中 |
胡滟虹 |
遗传密码的破译 |
一等奖 |
5 |
合肥一六八中 |
徐海丽 |
改变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曲线图影响的分析 |
一等奖 |
6 |
合肥五中 |
王 |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
一等奖 |
7 |
巢湖二中 |
钱仁凯 |
DNA的复制 |
一等奖 |
8 |
肥东锦弘中学 |
宁鹏鹏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一等奖 |
9 |
合肥八中 |
梁云贺 |
细胞的能量 “ 通货 ”——ATP |
一等奖 |
10 |
工大附中 |
王启雨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一等奖 |
11 |
合肥二中 |
张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一等奖 |
12 |
合肥七中 |
钟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一等奖 |
13 |
合肥四中 |
于会娟 |
细胞中的无机物——水 |
一等奖 |
14 |
肥西农兴中学 |
王永春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一等奖 |
15 |
合肥十一中 |
李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一等奖 |
16 |
合肥八中 |
刘怡晴 |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一等奖 |
17 |
合肥五中 |
钟 |
细胞的增殖 |
一等奖 |
18 |
肥西中学 |
卫 |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一等奖 |
19 |
合肥八中 |
高 |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
一等奖 |
20 |
合肥五中 |
曹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一等奖 |
21 |
肥东锦弘中学 |
王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一等奖 |
22 |
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
张玲丽 |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一等奖 |
23 |
巢湖一中 |
张大银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一等奖 |
24 |
肥东圣泉中学 |
江常学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
一等奖 |
25 |
合肥十七中 |
汪丽娟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一等奖 |
26 |
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
叶莉亚 |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一等奖 |
27 |
肥东城关中学 |
钟克定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一等奖 |
28 |
长丰实验高级中学 |
杨双双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一等奖 |
29 |
巢湖四中 |
程 |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 |
一等奖 |
30 |
巢湖一中 |
方海涛 |
DNA 粗提取与鉴定 |
一等奖 |
31 |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
许高云 |
DNA分子的结构 |
一等奖 |
32 |
合肥一六八中 |
鲁元华 |
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 |
一等奖 |
33 |
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
李 |
酶的作用与本质 |
一等奖 |
34 |
合肥八中 |
徐业华 |
通过激素的调节 |
一等奖 |
35 |
合肥八中 |
梁 |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
一等奖 |
36 |
合肥八中 |
孙光昱 |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一等奖 |
37 |
庐江二中 |
吴月红 |
群落的演替 |
一等奖 |
38 |
安徽省庐江中学 |
何金强 |
基因突变 |
一等奖 |
39 |
安徽省庐江中学 |
李晓梅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2课时) |
一等奖 |
40 |
合肥三十二中 |
贾 |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
一等奖 |
41 |
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
芮少康 |
细胞中的无机物 |
一等奖 |
42 |
长丰一中 |
施学才 |
基因突变 |
一等奖 |
43 |
北城中学 |
刘丽丽 |
DNA分子的结构 |
一等奖 |
44 |
北城中学 |
何 |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一等奖 |
45 |
科大附中 |
程红梅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
一等奖 |
46 |
科大附中 |
王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一等奖 |
47 |
衡安学校 |
晏 |
人的性别遗传 |
一等奖 |
48 |
滨湖寿春中学 |
马宗英 |
DNA的复制 |
一等奖 |
49 |
合肥三十二中 |
李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一等奖 |
50 |
工大附中 |
王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一等奖 |
51 |
合肥九中 |
汪苏南 |
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
一等奖 |
52 |
合肥六中 |
朱云鹏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以《细胞分化》一节为例 |
一等奖 |
53 |
合肥四中 |
张 |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一等奖 |
54 |
合肥一六八中 |
石彩玲 |
遗传信息的转录 |
一等奖 |
55 |
合肥一六八中 |
李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一等奖 |
56 |
巢湖烔炀中学 |
潘志伟 |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一等奖 |
57 |
巢湖春晖学校 |
汪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一等奖 |
58 |
巢湖四中 |
谢小庆 |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
一等奖 |
59 |
巢湖四中 |
许建军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一等奖 |
60 |
巢湖二中 |
余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一等奖 |
61 |
巢湖一中 |
张美芳 |
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 |
一等奖 |
62 |
合肥科学岛实验中学 |
琚泽高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
一等奖 |
63 |
肥东一中 |
仇 |
光合与呼吸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
一等奖 |
64 |
肥西中学 |
钱利华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一等奖 |
65 66 |
合肥八中 合肥三十二中 |
赵 鲍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细胞的分化 |
一等奖 一等奖 |
67 |
巢湖二中 |
彭 |
细胞器 |
二等奖 |
68 |
合肥八中 |
汪新颖 |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二等奖 |
69 |
合肥十中 |
张静雅 |
群落演替 |
二等奖 |
70 |
巢湖四中 |
杨庆平 |
细胞中的无机物 |
二等奖 |
71 |
合肥八中 |
刘楠楠 |
细胞生活的环境 |
二等奖 |
72 |
李小会 |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减数分裂”高三复习课 |
二等奖 |
|
73 |
合肥七中 |
李先秀 |
基于精准数据分析的段考习题评讲 |
二等奖 |
74 |
合肥三十五中 |
吕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
二等奖 |
75 |
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
朱东旭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二等奖 |
76 |
肥东一中 |
刘冰叶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二等奖 |
77 |
肥东一中 |
杨兴富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二等奖 |
78 |
肥东二中 |
张后霞 |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
二等奖 |
79 |
合肥一六八中 |
魏风景 |
细胞的增殖 |
二等奖 |
80 |
合肥七中 |
盛 |
DNA的分子结构 |
二等奖 |
81 |
合肥二中 |
马 |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
二等奖 |
82 |
合肥庐阳高级中 |
季培松 |
群落的演替 |
二等奖 |
83 |
铭传高级中学 |
偶如雪 |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
二等奖 |
84 |
肥东一中 |
吴灵玮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
二等奖 |
85 |
肥东城关中学 |
黄桂华 |
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 |
二等奖 |
86 |
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
李 |
酶的作用与本质 |
二等奖 |
87 |
合肥肥东圣泉中学 |
王小芳 |
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
二等奖 |
88 |
合肥育英高级中学 |
张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二等奖 |
89 |
合肥十一中 |
费家媛 |
群落的演替 |
二等奖 |
90 |
北城中学 |
曹雅丽 |
染色体变异 |
二等奖 |
91 |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
武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
二等奖 |
92 |
合肥新城高升学校 |
朱东旭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二等奖 |
93 |
合肥高升学校 |
刘建利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
二等奖 |
94 |
肥东圣泉中学 |
陈小红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二等奖 |
95 |
肥东一中 |
卢世伟 |
DNA的复制 |
二等奖 |
96 |
合肥五中 |
吴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二等奖 |
97 |
肥东城关中学 |
钟克定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二等奖 |
98 |
肥东撮镇中学 |
蒋庆丽 |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二等奖 |
99 |
肥东二中 |
朱卫家 |
细胞分化 |
二等奖 |
100 |
肥东锦弘中学 |
吴向琴 |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
二等奖 |
101 |
肥东长临河中学 |
卢 |
DNA分子的结构 |
二等奖 |
102 |
肥东锦弘中学 |
周 |
群落的演替 |
二等奖 |
103 |
合肥中汇实验学校 |
黎成遥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二等奖 |
104 |
庐江二中 |
李玉玲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二等奖 |
105 |
庐江三中 |
盛辰生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一课时) |
二等奖 |
106 |
安徽省庐江中学 |
吕中芳 |
免疫调节 |
二等奖 |
107 |
安徽省庐江中学 |
钟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二等奖 |
108 |
安徽省庐江中学 |
周巧玲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二等奖 |
109 |
长丰一中 |
李晓刚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二等奖 |
110 |
北城中学 |
华 |
细胞的癌变 |
二等奖 |
111 |
长丰一中 |
张点信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二等奖 |
112 |
长丰一中 |
李金林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二等奖 |
113 |
长丰一中 |
李海侠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
二等奖 |
114 |
长丰一中 |
余 |
伴性遗传 |
二等奖 |
115 |
北城中学 |
高 |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
二等奖 |
116 |
北城中学 |
李曼曼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二等奖 |
117 |
北城中学 |
崔 |
细胞中的无机物 |
二等奖 |
118 |
滨湖寿春中学 |
吴立花 |
光合作用探索历程 |
二等奖 |
119 |
滨湖寿春中学 |
赵 |
植物的激素调节 |
二等奖 |
120 |
滨湖寿春中学 |
马 |
伴性遗传 |
二等奖 |
121 |
滨湖寿春中学 |
胡钱丽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二等奖 |
122 |
合肥二十八中 |
郭德伟 |
生命系统的能量流 |
二等奖 |
123 |
合肥安生学校 |
高金燕 |
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
二等奖 |
124 |
合肥一六八中 |
梅 |
利用智慧课堂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125 |
滨湖寿春中学 |
陈一锟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二等奖 |
126 |
滨湖寿春中学 |
程婷婷 |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
二等奖 |
127 |
庐阳高级中学 |
杨纪鑫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二等奖 |
128 |
合肥四中 |
张群利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二等奖 |
129 |
巢湖二中 |
刘 |
染色体变异 |
二等奖 |
130 |
巢湖槐林中学 |
晏利圣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二等奖 |
131 |
巢湖一中 |
陈 |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
二等奖 |
132 |
巢湖二中 |
程国胜 |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
二等奖 |
133 |
巢湖私立斯辰学校 |
高 |
二轮复习微专题《病毒》 |
二等奖 |
134 |
巢湖一中 |
胡华刚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课) |
二等奖 |
135 |
巢湖烔炀中学 |
徐宏艳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二等奖 |
136 |
巢湖春晖学校 |
姚雪峰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二等奖 |
137 |
巢湖二中 |
张荣顺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
二等奖 |
138 |
巢湖二中 |
张亚利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
二等奖 |
139 |
巢湖烔炀中学 |
查 |
种群的特征 |
二等奖 |
140 |
合肥小庙中学 |
傅厚深 |
走近细胞 |
二等奖 |
141 |
合肥科学岛实验中学 |
葛倩倩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二等奖 |
142 |
合肥科学岛实验中学 |
高 |
免疫调节 |
二等奖 |
143 |
铭传高中 |
史蕊蕊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二等奖 |
144 |
宏图中学 |
周晓芳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二等奖 |
145 |
肥西农兴中学 |
杜骁杰 |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 |
二等奖 |
146 |
肥西三中 |
陈文书 |
免疫调节 |
二等奖 |
147 |
铭传高级中学 |
汪海波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
二等奖 |
148 |
铭传高级中学 |
范玲玲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二等奖 |
149 |
肥西中学 |
胡世忠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二等奖 |
150 |
肥西实验中学 |
秦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二等奖 |
151 |
肥西宏图中学 |
谭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
二等奖 |
152 |
肥西农兴中学 |
刘 |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
二等奖 |
153 |
肥西中学 |
孙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二等奖 |
154 |
合肥三十五中 |
张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