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聘教师及职称评定、资格认定(无生上课)【图文】

(2007-10-24 07:35:36)
标签:

教育杂谈

情感

招聘教师

职称评定

资格认定

无生上课

建议

测评表

图文

分类: 想说就说-教育感慨
招聘教师及职称评定、资格认定(无生上课)【图文】  招聘教师及职称评定、资格认定(无生上课)【图文】

教师招聘(职称评定、资格认定)

“无生上课”

感慨

   

   

 

 

    近日参加了合肥市的两次招聘,还参加了蜀山区、包河区、新站开发区的教师招聘及合肥一中等学校的教师招聘工作,有些零星感慨:

 

1.评分细则不规范、不完整、不科学,不能体现新课改。评委应以总体印象附分,再分解到各项中。

 

2.未带过新教材的评委仍以“老眼光”进行评判,进行新课改的老师总体得分低,“无生上课”不利于新课改的体现,还不如原来学校自行的招聘。因此“考生”上课时只能略有体现新课改,不要全部按新课改的思路去上。

 

3.评委常常不考虑学生是否能不能懂,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老师的课。

 

4.组长负责制成空话,评委各打各的分,组长无权干预。

 

5.上课可能毫无生命力的教师得分高,因为有更多的时间讲。

 

6.答辩题和教案的分值过高。中央台的声乐大赛,综合素质只占5%,重点看唱歌的水平,而招聘教师的上课却只占70%,显然不合理。

 

7.专家培训是走过场。 

 

8.评委的确定应科学,要有参加了新课改教学的教师

 

9.本人喜欢以校长眼光和专业水平结合看待招聘,往往在极个别参考教师的评判上与其他评委产生较大的分歧。对于可能没有能力控制课堂的老师,打的分低。

 

10.理论水平尚可的一些“考生”,却讲不好,表达不清。“茶壶里装饺子”。 

 

11.无生无教具的课,黑板画体现优势,板书不能过少。如果可以带教具、模型和挂图,则可根据设计需要考虑是否画黑板画。有的课堂大赛可以使用多媒体,那就根据需要可不考虑。

 

12.无生上课,少数参考教师声音太小,无激情。应当“无生当有生”。声音大的“考生”要考虑有起伏,不能一味地“大声”。

 

13.上课仍然要重点突出,主体知识要讲透。

 

14.不同地区招聘以及不同学科、不同时间、不同评委,答辩题都有可能差距较大。可能是学科问题,可能是新课改,也可能是教育问题。多数情况下都要根据所上的课提出问题。

 

15.多次“参战”、“久经沙场”的老师,确实有提高。

  

16. 板书宜占大半个黑板,不宜过于简单,板书也不要太多,也有“考生”忙于板书,都是不合适的,少擦黑板。如设计了表格,就不要让表格空着。当然如果表格不是主体内容,则不必讲得太详细。

 

17. 评委水平相对较高,适当挖掘教材深度,体现水平,得分会有增高。

 

18.有的应届大学生不敢正视评委,则会更加不自信。特别是当进行到师生互动环节时,讲台下无学生,只有评委,而此时的评委毫无表情,则“考生”更加“紧张”。

 

19.应届大学生要听听在职教师的课,最好经历过教学过程,并请在职教师指点(无生上课)。 

 

20.无论是20分钟还是25分钟的上课,每位参考教师都应用足时间

 

21.各科自有一些各自的特点,某些学科可能更加重视。如音乐的器乐、美术的绘画、体育的肢体运动、信息技术的操作、外语的口语等。

 

22.5个评委的设计比较科学,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很好。

 

23.临时通知专家评委有道理。“考生”难以确定谁是评委。 

 

24.安排纪检和统计员很好,必要。体现公平、公正。

 

25.招聘教师应看潜质

 

26.无生上课测评表部分栏目内容仅作参考,甚至不用。(如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的干脆作为答辩得分栏。

 

编写教学设计(红字为重点部分,其他内容可根据需要选用)

•        1.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        2.教学内容:每节内容

•        3.教学重点:落实方案

•        4.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        5.教学设想:表达交流活动设计

•        6.课时安排:

•        7.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        8.学法指导:

•        9.教学方法:

•        10.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实验装置、挂图、模型

•        11.教学过程:

•                                   

•        12.课后实践活动

•        13.课后反思:

•        (一)指导思想明确

•        (二)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客观实际

•        (三)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        (四)恰当合理选取、精析经典例题,课堂、课外作业互补

•        (五)教学效果

•        (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        14.板书设计

 

测评表之一(供参考)

 

测评指示

评价标准

测试方法

测评得分

一般

序号

项目

完全达到

基本达到

部分达到

少量达到或未达到

1

实现教学目的的能力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具体适度。符合大纲(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实际,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渗透思想教育,注意人格培养。

查教案听课

 

2

掌握教材内容的能力

教学内容正确,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重视能力培养。教材处理得当,层次分明,安排合理。

听课

 

3

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态自然、亲切,教学次序良好,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注意教学民主,教书育人。注意课堂反馈,有应变能力。

听课

 

4

教学基本素养

课堂语言规范、准确、生动,条理清晰,使用普通话。非教学语言表达得当。板书工整、规范,设计合理,无错别字。讲解深入浅出、层次清晰,教学环节紧凑。

听课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能力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运用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听课

 

6

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绪高,思维活跃。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听课

 

总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