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是劳动者的节日,劳动者的生存状况自然备受关注,而除了劳动权益保障等焦点问题,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占据了职场人绝大多数的时间,但职场人在工作中的快乐指数却不容乐观。
来自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逾六成职场人在工作中感觉不快乐。在现实中,也很少有人公开盛赞自己的工作,或者言及工作带来的快乐。在被问到工作情况时,多数人会表现得不以为然,“还行”、“就那样,混呗”,是常见的回答。
职场人为何在工作中难寻快乐?健康863心理网的筱丹老师分析认为,这主要源于“职业发展目标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心理落差”和“日积月累的职业怠惰感”两方面原因。在这个工作机会急缺的年代,能将谋生与理想达成一致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不得不为谋生放弃最初的梦想,而如果仅仅把工作看成谋生手段,是很难从中得到快乐的。
而即使是那些本身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如果个人理想和现实环境、个人规划和发展现状之间出现较大落差,也容易产生“为什么我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的挫败感和“别人总是得到比我多”的心理落差,若客观情况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变,更会衍生对薪酬、职位、直接上级、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愤懑,并对发展前途失去信心,种种负性情绪自然很难让人体会工作的快乐。
同时,日复一日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工作也容易令人产生职业怠惰感,从而丧失工作的热情和快乐。不少人在工作之初或刚转换工作环境时,往往意气风发,雄心万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新鲜感逐渐流失,驾轻就熟的工作由于缺乏兴奋点,开始让人厌倦,甚至怀疑工作的意义。
怎样才能从工作中发掘快乐?筱丹老师认为职场人首先需要调整好心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客观地分析形势,才能更好地掌握主动。其实你感兴趣的工作并不一定适合你,而你不喜欢的工作也并非一无是处。你可能不那么喜欢你的工作,但你既然选择了它,就要善于发现它的价值和乐趣。正如丘吉尔所说,“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更直来直去,“我不喜欢工作。没有人会喜欢工作,但是我喜欢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找到发现自己的机会”。
客观看待工作得失的态度也很重要。不少人报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心态来工作。这当然没错,问题在于界定“收获”的标准。一个人在工作中付出和得到的,其实很难量化,如果你只是用升职加薪或者上级的褒扬来衡量得失,难免让自己一叶障目。个人的成长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得到应有的肯定当然最好,如果没有你也不要让自己因此陷入苦恼和郁闷之中,你应该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可能没有人为你喝彩,但你应该给自己加油。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克服职业怠惰。几乎每个人都有职业怠惰的时候,只不过有的人可能一味沉溺在怠惰的情绪中,而成熟的职场人则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来宣泄或化解。最好的办法是对你从事的工作显示出更多的认真和严谨,重视过程中的细节和琐事,适时发挥你的创造力,让结果看起来更完美。
如果你尝试过上述种种改变,仍然无法从工作中找到快乐,那你可能是时候转换一下工作环境了,但你必须对此做好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很多人在面临压力或遭遇职业困惑时都会想到通过跳槽来寻求解决,但对于由此带来的风险,却准备不足,这往往让他们很快又重蹈“不快乐“的覆辙。所以在作出决定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在人竞天择,弱肉强食的职场,影响职业发展的很可能是隐藏在你个性角落的某一特质,快乐如是。每个人的际遇和快乐都可能因为努力的程度、勇气的大小以及遇到机会的多少而改变,完成自我救赎的关键始终在于心态。祝你工作愉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