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最精彩的娱乐大片,不是《梅兰芳》,也不是《非诚勿扰》,而是周慧敏与倪震的情感大戏,从倪震激吻小三儿被曝光,到周、倪双双发表分手声明,再到倪震宣布与周慧敏申请注册结婚,短短一周时间,周倪恋完成了过山车似的大反转,情节绝对精彩过银幕上的爱情戏码,可惜绝大多数观众拒绝接受结局安排。这段历经19年风雨终于开花结果的恋情,迎来的不是漫天的祝福,而是如潮的骂声和“阴谋论”的猜想。
纯情的玉女要和出轨的贱男闪婚,让原本力挺周慧敏的粉丝和非粉丝们集体感觉“很受伤”,不少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更有人不依不饶,倡议抵制周慧敏明年的个人演唱会,曾经的玉女掌门人形象和事业均岌岌可危。这多少有些让人费解。按说现在的普罗大众不是没有见过世面,应该早就对娱乐圈的风花雪月、变相炒作见怪不怪。然而,面对周倪情事,群情激愤的情形出人意料。
健康863心理网的筱丹老师对此分析认为,公众的激烈反应首先源于“玉女情结”的幻灭,作为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香港女明星之一,尽管周慧敏在公众的视线中已经渐行渐远,但她的玉女形象仍然深入民心。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周慧敏就是美丽、清纯、温婉的代表,想到她,时间会定格,纯真会闪回,这种美好不容任何人侵犯。
倪震辜负玉女出轨,自然成为千夫所指,作为旁观者的公众情不自禁要为弱女子出头。但最先原谅倪震的恰恰是“受害者”本人,不仅如此,她竟然还要嫁给这个负心郎。意料之外的举动把之前所有为她抱不平的人置于尴尬境地,让人徒生被愚弄之感,众人心中的玉女形象就此坍塌。
筱丹指出,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喜好为明星搭建想象空间,对喜爱的明星,更容易以一种完美的尺度去苛责,一旦明星的举止不符合要求,心理就会产生失落,进而感到被欺骗和背叛。公众对玉女形象余情未了,但周慧敏本人并不愿意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她宁愿选择做为情所伤的平常女子。入戏太深的观众被出戏离开的明星硬生生拉回到现实中,巨大的心理落差引爆惋惜、感伤、愤怒等等复杂情绪,最终演变成一场集体声讨。
同时,筱丹认为公众的激烈反应也折射出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男人出轨等滥情现象的强烈不满。这是个崇尚个性化和自由的时代,个人的婚恋准则即使背离社会取向,外人也很难有资格指责。平心而论,倪震的激吻事件和过往的暧昧情事在这个爱欲横流的欲望都市,实在算不得罪不可赎。人们之所以觉得倪震不可原谅,是在借由批判他的出轨来宣泄在现实语境中难以表达的义愤。
观众也好,明星也罢,其实最终都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周慧敏说:“一起走过将近二十个年头,绝对不是在一般人的准则下相爱,但外人却总爱把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去评价、批判属於我俩之间的爱情”。倪震则用“动摇过,才懂得坚定;失去过,才学会珍惜。一场风波,令我们更了解互相的爱;四方压力,使我们更体会到彼此的不可分割。”这样的话宣布了婚讯。何必再猜测是真情或者做戏,爱,从来就是一件百转千回的事。谁能等来命定的好结局呢?只要心甘情愿冒险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