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肉搜索  社会心理的网络镜像

(2008-07-18 14:06:11)
标签:

健康

分类: 我的日志

人肉搜索  社会心理的网络镜像

 

提到网络搜索,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百度、Google,但事实上,目前网络上最具威力的搜索力量不是它们,而是汇集亿万网民力量的重量级武器“人肉搜索”。“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如今可能要因为人肉搜索而改变。人肉搜索就好比一张“网络通缉令”,任何违背网民意愿的事件和人物都有可能成为无数网友的合力追缉对象,直至被搜索者的姓名、照片、手机、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配偶和子女等等相关信息逐一曝光,让地球人都知道。

 

“虐猫”事件是人肉搜索发展史上最早引人关注的大事件。之后的人肉搜索案例集中出现:“铜须门”事件、“很黄很暴力” 事件 、“姜岩自杀”事件、“Die豹休学”事件等等,最近最有影响的自然当属沸沸扬扬的“周老虎”事件。

 

客观地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义感让网友们发起了人肉搜索。比如,“周老虎”事件之所以成为一次人肉搜索的总动员,就是因为它挑战了社会的公信力。四川大地震期间,多家大型网站推出的地震寻亲板块,则使人肉搜索彰显人性光辉。但长久以来,人肉搜索并没有太好的名声,人们对它的诟病大多集中在其侵犯当事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客观事实,及充盈其间的怒气、戾气和霸道,这些对当事人名誉和心理的伤害,在客观上形成了“网络暴力”

 

该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身上呈现的善恶双重品格?健康863心理网的筱丹老师认为,人肉搜索是互联网时代复杂社会心理的网络镜像,它的民间立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大众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中倾听到这个时代的脉搏,触碰到社会转型期社会心理的脉动。

 

首先,公众先天的道德愿望和后天的窥视欲是人肉搜索的社会心理基础。人肉搜索的对象通常是与社会公义相悖的人物或事件,违背主流的道德规范,心生愤懑的网民希望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聚集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情绪能量,在虚拟网络上对当事者进行道德审判,以维系法律之外的一种道德秩序。网络环境的隐匿性,让他们尽情释放对现实社会中某些阴暗面的不满和张扬维护道义的快意。除此之外,对热点事件和人物,大多数人都希望了解更多的细节,其间的欢娱与嘲讽也提高了人们对人肉搜索的传播、参与和关注。

 

网民这种自发的力量在缺乏善意的基础上,在形式和细节上也有诸多缺失,很难把握好公平的界线,容易激发盲目煽惑、语言暴力等从众心理,出现矫枉过正,甚至造成“误伤”,从而导致对谴责对象的网络暴力。而当人肉搜索从网络舆论演变成现实“追杀”,这种强权表达,更是不但违背了维护道义的本意,也已触犯了法律。作为法治社会的一员,我们应有的共识应是在表达自己道德观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否则,人人都可能面临道德名义下的道德伤害。

 

人肉搜索如何发挥正面作用,“周老虎”事件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网友拿出实证精神与纸老虎斗争,通过搜寻与拼装,交叉与验证,不断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真相。网民的务实理性让我们看到人肉搜索的成长契机,也看到了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实质进步。时代的进步总在悄然中发生,勇于探索、矫正和发展公民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将推动社会最终走向开阔之境。

 

 

 

以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

健康863网心理疏导平台  

健康863网医疗卫生抗震救灾专题 

儿童心理健康 关乎职业生涯

看亮剑能缓解灾后悲观情绪

健康清洗肠胃排毒法

科学食用快餐的五个原则

水润肌肤背后的11个小秘诀

莎朗·斯通道歉没诚意 外交部回应

灾区卫生防疫十大注意事项

小儿关节扭伤的急救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